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劝  方小明 《公关世界》2023,(14):31-33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对社会热点问题敏感、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快的重要群体,大学生思想活跃、探索能力强、乐于表达个人观点,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用好网络育人的平台,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本人分析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网络舆情面临的困境、探寻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贤群 《现代妇女》2014,(10):196-196
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群体主体必须增强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的约束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本文阐释了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重要作用与教育内容。指出了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的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引导与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和有效地引导与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管理。  相似文献   

3.
吴小霞 《现代交际》2010,(3):139-140
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也越来越突出,直接危及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袁绍成 《职业》2013,(12):33-34
大学生“道德银行”是网络时代催生的产物,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离不开网络。具体来讲,网络运行是构建大学生“道德银行”载体的技术路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道德银行”构建目标的实现平台,大学生应在网络社会里实践“道德银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5G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个人的生活、工作模式和传统社会的交往方式都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接触互联网较多的群体之一,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不仅对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推动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对西安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发放有关网络素养的调查问卷,通过回收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夏文婷 《现代妇女》2013,(12):72-73
当前,微博和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很快就对微博和社交网络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微博和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发挥好微博和社交网络的优势,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加强教育引导与交流,将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多元的文化,本文在剖析网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对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性决定其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网络文化正在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出现传统的和现代的相互交织的新型组合,面对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保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也成为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逐步推进,互联网在高校迅速普及。网络文化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充分利用并发挥网络文化的最大效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成为新时期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人格不但是现实人格的反应,而且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现实人格。现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格一方面受网络优越性的影响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虚拟性、隐蔽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赵凌云 《职业时空》2009,5(7):22-23
大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重,计算机网络高度发展的年代,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管理和技术手段,让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护航。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呈上升趋势,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文中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矫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试图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反映的文化形态,对当前和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极具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作为互联网上最活跃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更是受到了网络文化的深刻影响。如何解决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行为观念的负面影响,并利用网络文化来构建大学生的完善人格,成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巍 《公关世界》2023,(9):112-113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电子产品,各种网络信息伴随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舆情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高校推进德育建设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大学生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巍 《公关世界》2023,(5):104-105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快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虽然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却也面临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多元文化的挑战,容易给尚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扰。对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既要擅于甄别互联网上各种虚假信息,又要擅于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实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何克奎 《职业》2016,(12):117-118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中国的网络发展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从1987年中国发出第一份电子邮件,到2008年中国网民数达2.21亿人,普及率超过16%,中国成为互联网上的“第一人口大国”。而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比例最高、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统计,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为了准确掌握新时期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好地推进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在上海大学生中进行了调研。以期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教育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充分取其利而去其弊,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群体,特别是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群体作为推动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发展的生力军,很大程度上引领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里特有的虚拟性,时空分离性,行为活动的隐匿性等对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格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形成,独立自主人格的养成,开阔视野的形成,养成开放的思想及对多元文化因素的宽容度外,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中多种角色的扮演给大学生带来了双重人格。现实适应问题和人格的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外,还要求进行网络道德建设,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王莉 《职业时空》2009,5(12):148-149
互联网在高校的日益普及和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是网络失范行为,严重地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从大学生上网现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