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朱自清在其散文《荷塘月色》、《绿》中,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意蕴,尤其是他的比喻贴切自然而精妙,恰到好处地把事物的神态表达出来,其通感妙不可言,给人一种新颖、美妙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4.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但这与自然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形成对话。本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古兰经》的社会性别观,通过支持性女性观和压抑性女性观两个方面的文本分析,对现代女性主义者和极端女权主义者做出历史视角、唯物视角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妇女(英文版)》2014,(10):6-7
于牧洋来自中国北京,贺杰来自美国康州,两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思路、不同视角的摄影者,用不同的设备和艺术方式展现他们的视觉世界。他们是一对夫妇,还是一对探索艺术的伙伴。今年5月,他们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了名为《零界》的摄影联展,迎门的广告牌上写着“寻觅天地之灵·漫游人间散记”。 相似文献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9):44-45
通感即日语中的共感觉,即用某一种感官的感受去类比另一种感官的感受,并由此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感知,显示两者的相似性。日语的通感表达根据感官的不同,分为听觉,味觉,视觉,嗅觉,触觉。本文将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的味觉形容词抽取出来,并以此为例,对日语味觉形容词的通感表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10.
小说性爱描写的普遍性,归根结底,来自普遍人性的需要。作为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个体生命意识自觉的社会进步,也是性文化商业化的消极后果。作家艺术人格的“升华”,是使性爱描写“富有社会价值”和“可供欣赏”的关健。不难发现,隐藏在“无性不成书”的滚滚潮流深层的,是文化消费心理的“无性不读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也是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在《荒原》这部伟大的诗作中,女性形象占据了很大篇幅,是“荒原场景”中的代表人物。艾略特从西方传统女性观中继承下来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笔下,女性的堕落是毁灭文明的恶魔,她们虽然是受害者,却是罪人,在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5)
本文将从阐释学理论中乔治·斯坦纳所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指导,来分析著名小说家莫言的《生死疲劳》的英译本,并举例阐释译者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具体步骤中的主体性。通过对莫言《生死疲劳》的英文文本的分析得出结论,为阐释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泰国女性受教育权的变革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古代泰国社会的女性教育观、古代泰国女性教育状况、当代泰国女性教育状况以及泰国女性教育存在的困难与改革措施,旨在加深我们对泰国这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国家的了解,同时为我国妇女教育的发展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