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80后”眼中的“80后”——对“80”后青少年的一种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80后”以父母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我们发现在他们成立的家庭中.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常常被其他群体所替代,特别是被孩子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所替代,这种角色替代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的产生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无论是“80后”、“80后”的父母还是社会,都应认识到这种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也应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此现象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80后”辅导员遇上“90后”大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新挑战。“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和认知上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80后”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其优势和弱点,他们在工作中要扬长避短,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创新的工作方式谱写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陈莉 《社会观察(上海)》2010,(2):16-17
2010年1月7日,上海市团市委发布《2009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上海青年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为7.18分,比2008年的7.17分略高。“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相比,“90后”的幸福感最强。 相似文献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9)
在传统文学市场受到商业化冲击的时候,许多青年作家纷纷选择转型,或像小饭一样从事和文学相关的编辑等工作,或像郭敬明一般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效仿韩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一批曾经追求写作梦想的青年人身上,纯文学仿佛离他们越来越远。然而并不是所有80后作家都选择转型,许多女作家依旧坚守自己对文学的热忱,比如中国作协会员流潋紫(吴雪岚),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许艺等。 相似文献
9.
常丽萍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145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学校,青年教师正逐步发展为一支主力军队伍,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在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和教师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事业中“80后”中小学青年教师在施教中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同时,他们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归咎,基于原因的分析对加强“80后”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也提出了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年近八旬(笑称“80后”)的老爸不但在汛期参加了抗洪抢险,和乡亲们一道在坝上奋战了五天五夜,而且还演绎出了令人动容的汛期“三部曲”!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对“80、90后”大学生总有些看不惯,觉得他们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最近在街上看到的两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红人现象对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络红人是在网络上有人气的个体,网络红人现象涉嫌商品炒作,是否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世俗化和功利化导向值得研究。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网络红人对95后大学生是实践运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的一种自我宣传渠道,亦正面探析对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性,提供不同角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80后”大学生社会观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生活于其中的各个社会群体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他们观念认知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004名大学生社会观念现状的调查,分析社会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社会观念的变化,以期达到对“8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他们是两个80后的姐弟,名字里都有一个“善”字,姐姐叫农善晖,弟弟叫农善伟。5年来,他们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这三个字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50后”的婆婆,“80后”的媳妇,一个麻辣有趣,一个古怪精灵。艾娃(媳妇,28岁,平面设计)与邓姨(婆婆,56岁,退休在家)虽也有一地鸡毛的叽叽喳喳,但两人却是离不得、爱不得的一对欢喜冤家。尤其是艾娃采取的——以“不爱婆婆”的新潮方式爱婆婆,反而弥合了婆媳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卧谈会作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很大很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对60后到90后的卧谈会现象进行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曾经风靡大学校园的卧谈会在90后大学生宿舍里已经不那么普遍了,对此我们进行了解读和原因探究,并期盼卧谈会在新生代大学生宿舍里不要流失。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另类80后",这是我国首位青年学教授黄志坚不久前给自己上传微信的一组相片拟的一个标题。在黄老这儿,80后的真实含义是80岁之后。在那组相片中,82岁的黄老正畅游在广阔的海面,在骄阳似火的8月,悠然自得,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19.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