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产生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骤然兴起,它以"丧"表情、"丧"语言等带有"丧"特征的符号来表现青年人颓废、悲观的负面情绪,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现象的产生与流行,必然与当下青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在信息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丧文化"不仅仅在内群体迅速发酵,还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3.
网络恶搞:青少年集体狂欢的新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的风浪甚嚣尘上,它已成为青少年疯狂追捧的对象.本文以大众传播学、网络心理学、哲学、文化社会学、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深刻阐述当代青少年热衷追捧网络恶搞的原因,辩证思考网络恶搞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指出减少与控制网络恶搞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需要青少年自身与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视频现象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络视频是高校学生接受视听信息的主要媒介和来源.也是学生课余时间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资源丰富的网络视频文化改变了青年学生对传统视听文化的理解.突出了个体创新的价值和自我意识的张扬.视频制作技术和互联网交流让青年学生越来越成为视听节目拍摄和制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年学生要求独立的话语表达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5.
作为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的升级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在带动学生思想观念革新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锦鲤"转发热潮下隐含的归因偏差,探讨了如何将归因理论合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归因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屌丝"现象的兴起是网络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大学生对"屌丝"文化的认同,也折射了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消极情绪和网络亚文化的盲目选择。因此,科学应对大学生"屌丝"现象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加强"屌丝"族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及自我教育能力,切实提高"屌丝"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着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春静  李芳 《职业时空》2009,5(11):99-100
从网络文化下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着手,指出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息道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及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KUSO文化与网络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末,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惊天血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作者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对某导影拍摄的影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在网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亚文化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亚文化群体内部的产物,也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援引伯明翰学派所提出的"亚文化风格"这一理论,以网络恶搞配音团队"胥渡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创作者使用拼贴的手法来呈现娱乐、抵制以及颠覆的亚文化风格。然而,在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之中,亚文化风格在不断消解。风格的形成是外部关系和亚文化群体的自身取向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不会在风格形成之后销声匿迹,而是作为一种限定性的构成要素,在未来走向中持续发挥作用,反映出中国语境之下亚文化风格的建构与消解历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红人现象对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网络红人是在网络上有人气的个体,网络红人现象涉嫌商品炒作,是否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世俗化和功利化导向值得研究。通过对网络红人现象的分析,网络红人对95后大学生是实践运用社会学「被承认的需求」的一种自我宣传渠道,亦正面探析对年轻人的人生价值观影响性,提供不同角度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恶搞是我国当前各种社会存在综合作用的产物,并在一定阶段仍将继续流行下去。本文旨在剖析网络恶搞在我国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高校完善思想教育课程的改革、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强网络监管等手段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高校“留言壁文化”是指大学生在学校建筑物的墙壁上写下各种留言,从而形成的一种非主流的校园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不少高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它是一面特殊的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镜子。对高校“留言壁”进行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当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人生理想模糊、不求上进的人生态度,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和婚恋观教育等人生观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周围环境及文化氛围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与其他文化一样存在着两面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网络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任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出现的新的信任类型,是网络社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后天产物。其发生主体是切实的社会个体在网络空间形塑的虚拟角色,发生情境是个体互动所处的具体网络空间,其建构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建、维系与深化、破裂、走向现实几个阶段。网络信任的建构过程不断涉及个人的认知与判断,信任决定的修正依据是个体在网络社交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信息。网络信任的发生概率非常低,仅极少数的信任获得了稳定发展,甚至转变为现实信任。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的认识、情感、人格、行为、人际交往方式都受到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他们表现出"90后"特有的心理特征,具有鲜明时代烙印。信息时代要合理利用网络环境,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途径,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下,全球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世界各地。如今网络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融合又存在冲突,对于广大90后大学生而言,其影响极其深刻。90后作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成员,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但他们自身又有着不同的弱点,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节阶段,其是非辨认能力低,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深陷其中。所以,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且能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其理想模糊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不足,关心国家政治不够.本文围绕大学生理想观念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马琴琴 《现代妇女》2014,(5):308-309
网络政治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它具有多元性、全球性、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显著特征。凝结的政治资源为政治民主提供契机;身份的平等为政府创建阳光政治提供平台;网络的民主空间提高公民政治表达自由度;非理性行为造成其政治态度畸形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上网业务的普及,使大学生网络交往有了充足的空间,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多样的方式。大学生热衷网络交友的利弊应该以大学生为主体,综合其个性特点和成长要求来看待,从而针对大学生网络交友进行疏导教育。  相似文献   

20.
韩流文化在我国大陆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对于大家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近几年形成以韩剧为中心的,包括明星娱乐、妆容服饰、电子产品等韩国文化产品相互配合占领我国市场的新局面。本文通过整理韩流文化研究的文献形成综述,对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科学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