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钟  张宁 《现代妇女》2010,(10):25-30
法律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把文学中的法律案例、法律事件等纳入研究的视野,由此来探讨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自身所孕育的难以克服的局限,指出司法工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缺陷,以及由此引出如何加强自身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律具有鸿沟和界限。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范围和特性各有不同,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不同治国方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源于人性善、恶的二重性,表现出了道德与法律融合、互补的趋势。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在二者冲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整合的功能,二者融合、互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使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网民群体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但网民法律意识教育的现状仍有诸多弊病。部分网民存在法律知识薄弱、法律观念模糊、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网民自身学历和收入结构的复杂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法制环境的不健全以及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网民法律意识教育,必须提升网民道德素养,网络媒体应当落实普及法律的责任,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并切实加强网络管制。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的文学巨匠、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笔下作品中所描述的每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遭遇,透射出19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社会以及压抑人们情感的宗教信仰和虚假的婚姻制度的无情讽刺与揭露,并剖析了导致主人公悲惨遭遇与命运的深刻原因及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成长与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人们总是规定某种"善"作为自身追求的目标,力图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尼采和马克思作为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于人的道德问题。他们分别提出了"超人"和"现实的人",由此作为其道德观的阐述主体。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行为失范,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有效应对,应从法律、道德、技术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强网络立法,建立健全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网络技术的约束和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推动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7.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受到众多的约束力量和控制力量,在原始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道德和习惯,但如今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巩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本文主要区分了法律与道德、习惯、行政三者的不同,并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习惯、法律与性质三者间的联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律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二者虽所属范畴不同,但都规范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具有惩恶扬善的作用,是一种善的产物,法律的道德价值为正义、公平、自由、权利、秩序,这些价值是道德赋予法律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法律源于道德这个视角,以中西方的历史及我国当代为背景,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进行详细论述,并阐述法律是一种善的事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为此,法律必须以道德做支撑,一切法律在根本上都不可能与伦理道德无涉。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以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差序格局"依旧适用于现代社会,并衍生出地缘关系扩大化和利益关系核心化的新特征。针对某系医院事件,本文以"差序格局"为视角,从社会道德约束与法制治理两个方面对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思考,并发现在社会道德约束方面,存在着行业公约的缺失、道德底线受到利益关系冲击、"双重标准"导致道德失衡等问题;在法制治理方面,存在着社会成员法律维权意识薄弱、多数行业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有关身体健康等重要领域的法律惩罚较轻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了建立行业公约、提高法律维权意识、完善行业相关法律规范等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和牟 《职业时空》2008,4(8):72-72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规范,数千年来,交融与制约并存、互补与互动同在、矛盾与冲突始终交织其中。古有儒法两家的争鸣,近有哈特与富勒的论战,纵横古今与中外,历演千年而不休。近年来,人们所提出的“道德的行为不合法”、“合法的行为不道德”等有关“合法”与“合理”问题的争论和悖论,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的内在矛盾和冲突。由于道德和法律有着较强的时空性和国别性,本论题所指的冲突限定于我国现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科幻小说中呈现出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下的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层面的反思,可以成为文学伦理研究的思想素材。威尔斯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可显神迹的人》中生动地叙述了佛泽林盖在发现自己拥有超能力后,价值观扭曲、道德丧失的故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进行分析,客观地解读作品的伦理倾向,有助于读者把握科幻小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道德和法律的冲突在现实社会中随时可见。近半年以来的两起老虎伤人案,围绕着动物园是不是应该赔偿的争议,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本文试图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入手,以老虎伤人案为例,粗浅分析道德和法律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友好携手,共同为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的发展,对华裔文学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也不断壮大起来。与此同时,众多杰出的华裔女性作家脱颖而出,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前瞻华裔女性文学在未来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乃至整个文学界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提到权利,就会令人想到义务。权利的内涵十分广泛而模糊,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辞海》中,它被界定如下:“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权利已被限定在法律规范的范畴内。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之能力即可称之为权利。倘使某人虽有一种能力足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因关系某项利益之故,使之必为或必不为一事。然是持道德为后盾者,可称之为道德权利。惟一经法律承认或创造之后,而法院又随时可用国家权力加以强制执行者,如此能力可称为法律的权利”。其观点就是权利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之分。其实权利可以体现在社会习惯、道德、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法的权利等大量内容。  相似文献   

16.
当法律遭遇道德、法律条款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谁的力量更大?一桩遗赠案因当事人双方的特殊身份而引起了司法界乃至社会各界的一场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辩论。  相似文献   

17.
法律必然是道德的反映,“如果立法不能明文规定什么是合乎伦理的行为,那么它就更不能宣布不合乎伦理的行为违法。”马克思的这句精辟之语实际上是向我们昭示:法律本身必然是伦理的,而且法律与道德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但中国古代的法律却是和道德混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平安时代女流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的奇迹。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紫式部、清少纳言等等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本稿拟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以及女性自身经历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黄珍  樊明茹 《职业》2015,(7):12-13
日本平安时代女流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的奇迹。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紫式部、清少纳言等等一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本稿拟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入手,以及女性自身经历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与西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上所持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应从制度层面上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同时,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和公开性,从而为实现中国司法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提供良好的法制现代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