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电影有着地道的口语表达,真实的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欣赏英语电影不仅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同时可以获取文化知识。英语电影是学发音提高听说能力的最好材料,看英语电影给你提供了一个全英文环境。在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真正“活学”,掌握语音、词汇、句型、思维和文化;在达到理解和表达、交流和沟通。利用英语原版电影的优势,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打破会写英语不会说英语的这个僵局。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西方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2.
就在一部“最血腥的电影”占据美国电影票房榜的首位,就在我们探讨东西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时,一部“血腥”的小说荣膺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温文尔雅的欧洲人似乎有意要打破自己的文化传统游戏规则,开始对“暴力”和“争议”青睐有加。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喜欢跟在好莱坞后面学技术学理念,但西方娱乐圈尊崇的环保观念似乎也应该成为我们值得借鉴的“魔戒”。  相似文献   

4.
电影是在新科技革命影响下诞生出的一门新的艺术门类,西方电影发展迅猛,在艺术性和欣赏性提高的同时,更形成了一套电影产业链,达到了电影艺术化与商业化的完美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开放,中国的社会群众对于精神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成为文化消费的一种主流消费方式,伴随着西方电影商业化潮流的影响,于是在影坛上先后出现了大量的于以往的武侠片不同的武侠"大片",并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发展景象。  相似文献   

5.
《断背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获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的优秀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东方人对于西方世界的深刻认知,也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本文通过分析《断背山》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对于东西方文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韩彤 《职业时空》2008,4(3):61-61
一、电影与服装 1.电影与服装的关系。电影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文化、艺术与现实的文化载体,以声音与图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信息源。电影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而且电影中的服装更是电影艺术、服装艺术、服装技术、服装史学、服装设计师素质与品味的综合体现。因为电影中的服装是电影要反映的内容与服装各要素结合的产物,所以电影中的服装艺术从表面上看它是视觉的,其实它对电影的影响确是本质的,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电影与服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789年法国入侵埃及,埃及的“被现代化”从此开始。1816年埃及官方首次向欧洲派出留学生,在行动上完成了从“被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的转变。塔哈塔维是埃及首批赴法留学生的指导老师,后改变身份成为留学生,主攻法阿翻译。塔哈塔维在法国生活了五年,期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观、社会观和教育观等。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旨在介绍西方先进文化的翻译工作,成为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一伊斯兰地区历史上翻译和介绍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第一人,其思想对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形成影响巨大,并成为伊斯兰现代文化启蒙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发展”一词原本并不是中国哲学的固有概念,而是一个伴随西方现代化而输入中国的外来语,它的形成应当与盛行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线型进化史观密切相关,在当今实际生活中它似乎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普适性的价值追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是对西方人的现代发展观最精辟,最生动的概括。古代中国“终始转移”的创  相似文献   

9.
“文革”后西方文化解冻的最初信号,是印度电影《流浪者》的广泛放映。这是有关社会弃儿的贫困、偷窃和跨阶级爱情的廉价神话,却遭到了文化饥渴的中国观众的狂热追捧,其中的插曲《拉兹之歌》,成为1977年间家喻户晓、全民哼唱的第一首外国歌曲。它是关于一个有道德的街头流氓的浪漫赞歌,显示出为流氓主义作道德平反的普遍愿望。借助一个与中国有着相似地位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视觉文本,民众找到了映射着自我命运的镜像。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他者的流氓叙事,还不能完全吸纳与整合中国人的复杂愿望。在原创话语尚未诞生时,话语租借的对象,最终只能转向华人文化圈的港台电视。  相似文献   

10.
于木 《公共关系》2001,(12):32-32
“全球化”(gtobalization)一词,是八十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一些文化学家用它来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就是这些文化的世界现象背后,如何认识它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11.
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东西方的电影文化存在着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上的区别。本文通过分析东西方恐怖电影艺术语言的不同,运用心理学和美学,对东西方恐怖电影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理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议题上,国际传播中的他叙话语对作为一种软实力资源的中国电影的表述,为其海外传播产生了显见的参照作用。在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与文化偏见影响下,中国电影资本输出、电影政策、中国电影宣传方面存在争议,中国电影被西方话语主导的双重标准表述为软实力资源/宣传手段两种对立形态。  相似文献   

13.
残疾文化是西方残疾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近几十年来西方残疾文化研究的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在西方的研究语境中,残疾文化的实质内涵是“残疾文化荣誉感”,具有“独立”“公正”与“互助”的基本意义,是一系列社会思想、社会习惯、群体特征的代际传递。西方残疾文化研究具有内涵导向、结构导向、功能导向、前瞻导向共四种研究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残疾人工作、残疾研究所具有的启示性意义,体现在辨析、整合与价值三大层面。  相似文献   

14.
殷瑛 《现代交际》2010,(4):87-88
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在电影多产量化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佳作少之又少。电影高于生活之处,在笔者看来它是对现在的生活夸张化了,它的情节为大众服务,它的模式成了一种按部就班,虽然它依旧以现实为基础,但却少了那份“纯真”。《野鹅敢死队》以大见小,从大立场出发,《包氏父子》以小见大,从一个国家的一类人群出发。两者在思想上、欣赏审美上、艺术表达上均为佳作。像这类电影,应该被提倡。在电影浩瀚的海洋中,如何鉴别电影质量的好坏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从佳作中找出它能称之其名的“证据”,从而揭露出好电影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侯莉 《现代交际》2012,(7):97-9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影响,使初学中国绘画的学生在“中西绘画结合”“西画中国画方法宣染”“中国画西方绘画方式描绘”的多种形式之中迷失方向.所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国绘画的认识是搞好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中国绘画中“线”的发展、特征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更好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胡月平 《现代妇女》2010,(11):70-78
自电影问世以来,它便与文学之问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选取文学与电影的接受比较这样一个线索,将此线索贯穿到“期待视野”、“视觉消费”这两个与之密切的关系域中,发现电影较之文学在一般接触层面上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将此线索追踪到“电影与文学交融”这个复杂微妙的现实维度,则查验出文学隐藏着强烈的指向受众的仲张力,而电影因忽视其文学建构势必造成对于受众的含糊态度,导致接受“不顺畅”或者“中断”,所以在这个维度上看:文学被释放了,电影则被警告了。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背景提出来的,其理论不但充分反映了西方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义蕴,而且它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最不利者,提出了“满足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这对于我国公正对待弱势群体并完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赏析英文电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学应尝试引入英文电影等多媒体资源,并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心设计相关教学环节。教师应合理利用英文电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西方学术语言和思维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社科普及从这一层面讲,也是一个对西学消化吸收和传播的过程。然而异域文化要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达到“普及”,必然要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语言障碍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道路上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圣诞节前夕,“北大、清华等名校10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发出联合倡议书,称要通过此联名‘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一时成为媒体上吸引眼球的新闻看点。2006年1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有篇文章写道:“春节从东方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在异国他乡也成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