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的指示代词回指方式进行了比较。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表示回指的方式具有共通性,这主要表现在回指方式与人称代词的相关性上,即第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的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且发现这一同形或同源现象并不为汉语和满—通古斯语言所特有,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全清词·顺康卷》收录了大量的咏剧词,其中《西厢记》就有二十七篇,这些咏剧词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厢记》的批评接受情况,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此剧的发展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咏剧词的繁荣与分类、艺术特点及其价值三个方面来探析《西厢记》的。  相似文献   

3.
明朝人汤若士所作的《牡丹亭》,是我国传奇剧本中的一朵奇葩。该剧已在昆曲界中流行数百年,至今不衰,其“知名度”直欲驾《西厢记》而上之。连《红楼梦》中都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样的回目和情节,便是明证。因此可以说,中国读书人若不知道什么是《牡丹亭》,可算得是一个小小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董竹君老人,十多年前我从《团结报》、《人物》杂志上就断断续续地看过写她的文章。董竹君的经历大起大落:黄包车夫的女儿,青楼中的卖唱女,"总司令"的夫人,锦江饭店的老板,牢狱中的囚徒,全国政协连任八届的委员。看她的事迹,在我眼前犹如出现了易卜生话剧里出走的娜拉、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电视剧中的阿信青年时代的董竹君。1997年12月17日上午9点,一路风尘的我,顶着北国的寒风,踏进八宝山革命公墓,走进一间三百多平米的大厅。离追悼会还有一个小时,可是,董竹君的儿女们已经早早地等在休息室了。1990年2月,董竹…  相似文献   

5.
张楠 《现代交际》2012,(1):88-89
《源氏物语》中"空蝉"形象的塑造,空蝉与光源氏偷情、爱恋的心理描写,都隐喻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意趣。本文引用《源氏物语》文本相关段落的描写,分析其与《诗经》《唐诗》《庄子》《史记》等作品的底蕴,使读者领悟华夏文化和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深刻性,是《源氏物语》创作的鲜明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极花》是贾平凹201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与他以往小说不同的是,贾平凹在书中尝试了第一人称的虚实叙事。从叙事学的叙事角度,研究《极花》的叙事视角及韩斌的英译策略及方法发现,《极花》除了第一人称视角,还使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而韩斌在翻译时主要用了"斜体表示、直译、意译、省译"等方法,用地道的表达译出了原文创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李晶晶  蔡龙威 《现代交际》2023,(4):81-88+123
从叙事学视角理论看,在第一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为同一人,因描写的是词人自己的经历体验,故能突出作者主体的真实情感;在第三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非同一人,因描写的是他人的故事,故类型化痕迹明显。纵观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即从晚唐五代词抒情主人公的模式化向北宋前中期抒情主人公的个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芳 《现代交际》2010,(6):40-40
《现代汉语兼语式》是一部研究汉语特殊句式兼语式的专著,其价值在于引入西方语法理论并兼顾汉语特点,为汉语句型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姚婧 《现代妇女》2014,(12):267-268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对《我是猫》中日语被动式表达方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在翻译由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时,可以与汉语主动句一致,也可以与汉语被动句一致,而间接被动句需与有标识的被动句一致。本文主分析《我是猫》中的日语被动式表达与翻译思路构架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湘乡方言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的形式与用法进行了具体说明与分析。同时将湘乡方言中的代词用法与普通话中的代词用法进行了比较,突显了湘乡方言代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为例,从该教材的生词语英文译释角度,总结生词语英文译释的方式,通过语义、语法、语用以及其他四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根据汉语生词语的词性探索初级阶段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副词的英文译释模式,希望能够给教材编纂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红娘的角色具有形象错位性,体现为与张生间的性别错位、与封建家主间的地位错位,以及次要角色与重要戏剧人物间的错位。在具体文本分析中,红娘形象错位又蕴含了以插科打诨、剧情突转、重复、轻松方式化解激烈矛盾等为主的喜剧性,故在探究红娘形象错位性的基础上,得出红娘乃是《西厢记》中作者喜剧审美追求的主要体现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崔莺莺由一个对爱情真诚专一但摆脱不了封建束缚的弱女子变成了一个为了爱情与封建礼教做斗争的新女性。可见随着时代的更替,女性思想更趋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14.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的“全食、事务、接办、构想、散商”五个新词,结合《汉语大词典》《近现代辞源》等代表性辞书,利用《四库全书》等数据库,简要进行探究,以揭示“西学东渐”时期传教士新词对于大型辞书编纂、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西语汇交流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代表汉语中古音的《广韵》35声母与现代韩国汉字音13声母,研究发现现代韩国汉字音的声母大多数与汉语中古音的声母形成对应关系,即与代表汉语中古音的《广韵》的声母存在着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以及汉语中古音的构拟提供旁证,并且可以对韩国汉字音的来源和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来,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2007《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07《标准》)和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12《标准》),对二者进行了详细地解读,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更具适用性和完善性。之后,针对2009《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以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为例,分析了2012《标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从而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味道     
“人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中庸》)中国古人很早就将味觉与鉴赏力联系在一起。于是成就了汉语中的“味道”一语。  相似文献   

19.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句式,也是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存现句自《马氏文通》以来的研究状况。接着从认知角度出发,详细叙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具体情况,简言之,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是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是环境,是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习汉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持久不衰的浪潮,学习汉语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增长。然而教材却成为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一大瓶颈。观念陈旧、数量不足、针对性不强是目前国际汉语教材最为普遍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建议以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选择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体验汉语·基础教程(上)》进行教材分析。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等教学大纲来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大纲的匹配度,研究该教材的优点与不足,望进一步促进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汉语教学在初进入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基础阶段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