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如何理解不同地区的招赘现象,成为学界争论至今还未解决的一个难题。深嵌于村庄社会的招赘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家族结构和生育文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家族结构越紧密的地区,血缘密度越高,对外排斥力就越强,地方生育文化就越强调生子,轻视上门女婿,因而招赘婚姻就越少,招赘婚姻由此在全国展现出南北有序的区域类型差异。区域比较的视角有助于辨析不同类型招赘婚姻的不同社会功能,也有利于国家生育、养老、妇幼权益保护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以男女性别为自然特点的人类繁衍,在不断创造人类自身进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然而,当现代社会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将人类性别的认识深化时,却发现这种经典意义上的人类性别观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这种依赖于人类技术理性的特殊产物,将性别文化表现得丰富多彩。在这种虚拟情景下,行为主体一方面强化着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另一方面又颠覆了传统。本文仅以性别身份认同和性别互动关系为例,对网络空间中的社会性别问题进行简单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的理论的初始立场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男性为主导的知识建构与话语霸权,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初期的理论发展必然是对于原有知识体系的反抗与批判。但是,如果认为仅仅经由女性主义的批判就能完成对于男女不平等的解构,那么阶级、文化、宗教、种族、民族、市场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同样会造成男女的差异和不平等状况的因素就会被排除在外,从更为综合的性别不平等视角出发,扩充性别研究的视野,由此社会性别的理论由单一的女性主义源头扩展,进入主流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6.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对中国妇女和中国人民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0年前,将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在《北京行动纲领》中被确定为促进男女平等的全球战略。尽管如此,那时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社会性别”。20年来,在中国妇女运动、民间社会和国际机构的推动下,社会性别主流化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基层公务员性别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造成这种性别失调的社会因素是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基层公务员的性别现状,然后分别从基层公务员的录用,在职发展以及退休权益三个方面体现性别比例的缺失,最后给出优化基层公务员制度性别平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郑丹丹 《社会学研究》2007,22(2):154-170
本文一方面对一个男子阿文的腹泻进行疾病现象学描述,关注一个“活生生的身体”的痛苦和不适,以期揭示并理解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框架对阿文的日常生活及其身体与疾病的形塑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解析社会等级制度对阿文(及其妻子阿英)身体的不同形塑,力图将阿文(及阿英)们的身体概念化为有关社会关系性质的话语,理解成一个象征系统,试图理解他们不同的身体实践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大社会结构的隐喻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流动研究,以社会性别视角切人流动妇女研究,特别是在艾滋病进一步在流动人口中增多的趋势下.通过对甘肃省女性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的一般状况与特殊性进行分析,将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到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对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和传统救助工作的专业化等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将社会性别的理念结合到艾滋病防治的实践中,有效应对艾滋病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威胁,拓展女性研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高职的女生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其强弱与深浅影响着她们的成长和发展.借助有效的统计分析工具对样本高职女生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描述和解释,笔者试图从价值观念层面上,探讨高职女生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态,认知与时俱进的健康的社会性别观建构,对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必要性.笔者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2.
13.
何阳 《现代妇女》2010,(6):51-53
在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女性在社区经济建设、培育社区精神、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存在着群体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民主参与不够等制约因素。努力推动社区妇女工作与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有关方面的紧密结合及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妇女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社会性别意识融入到主流社会政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序 《现代妇女》2014,(4):218-218,222
社会性别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常常和其它显性社会问题伴随产生,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建国以后我国妇女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社会性别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历来重视通过公共政策维护、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只有正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和深层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利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才能制定恰当、合理的公共政策,把公共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现在人们已经基本认同.男人能做的一切.女人也能办到,任何人恕阻止她们,都是违法行为。即便如美国总统这样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白宫实习生也能找他算账。有权,是的,女权丰义看起来已经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多年来国际社会就促进性别平等达成的共识,它是缩小现存的社会性别差距、推动性别平等的有效方式。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和精髓;社会性别主流化以基本人权框架为基础,以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为目的,形成了不同于男女平等概念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荣维毅 《职业》2001,(3):19-21
在世界范围,妇女是否应该回家的争论伴随着工业化的出现和发展此起彼伏;在中国,也反复争论女人该不该回家。近期争论再起。而且,只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关理论尚未澄清,不同意见的思考与交锋就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别理论解释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差异,并强调了社会性别的内涵。饮食人类学从饮食的角度关照社会性别,并解释社会性别在人类饮食中的演绎和诠释。本文就当代新疆哈萨克族饮食结构中社会性别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与其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相亲”是现代人择偶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它以“电视相亲”、“交友网站”、“婚姻中介所”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它都不同程度的反应着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尤其是两性在这一社会互动中的地位。社会性别理论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试图把社会性别与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考察,以把握社会性别是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互动并在社会互动中得到强化或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