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剩女”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她们留给公众的一贯印象是高学历、高工资、高要求。她们是白领丽人,是小资的典型代表。虽然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但就个人条件与生活质量而言,她们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这些镁光灯下的优秀女性并不能涵盖“剩女”的全部。在采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剩女”的另外一个群体——她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令人艳羡的工作,更没有镁光灯投射于她们、关注她们,但她们却真实地存在着。她们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社会观察》:最近“剩女”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在一些访问量较大的公共社区里,谈论“剩女”现象的帖子比比皆是。原本是一些生于70年代、目前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的单身女子自嘲为“剩女”,现在连80后,甚至85后的小妹妹都开始自称“剩女—了,这反映了一种婚恋上的危机感,您认为这样的现象正常么?在您接触的范围内是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剩男”虽然没有“剩女”引入注目,但随着中国进入“男盈女亏”的性别失衡时代,农村“剩男”现象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关注. “剩男”是相对于“剩女”而言的概念,是指超过某个年龄(通常为30岁)而仍然单身的男士,基本特征是大龄、单身、未婚、男性,俗称“老男孩儿”或者“光棍儿”.“剩男”虽然没有“剩女”引人注目,但随着中国进入“男盈女亏”的性别失衡时代,农村“剩男”现象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都市里,“有剩男,没剩女”这句老话早已不灵验。综合条件不逊于他人的单身大龄女青年,组成了一个“剩女”群体。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男婚女嫁的事情,自然得双方协作才能完成。“剩女”之所以剩下,其实也有男女双方的因素。现在,就来看看正在寻觅另一半的男人女人的观点吧!  相似文献   

6.
“剩女”一词的出现,传递出当下媒介文化对这一群体的负面价值认同。本文从“名词化”、“被动化”、“反转”、“错置”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意识形态机制对“剩女”一词的制造,探讨了由此带来的“剩女”群体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关罗玉风的新闻报道不断充斥于各种媒体,可谓“愚乐时代”中的一件“盛事”。如何看待该现象,我们除了“一笑而过”之外,还应收获些什么?本文从底层小人物女性的角度出发,反思浮躁社会中人们的“成功焦虑”,以及审丑消费中媒体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唤起公众对于底层女性为实现理想世界所经受痛苦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伴随改革开放,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不断提升,女性思想解放、独立,但随之而来的“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剩女”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现代妇女》2009,(2):I0002-I0003
过去的2008年,资深剩女李嘉欣和刘嘉玲都嫁了,我们刚刚松了一口气,转眼一看却发现娱乐圈里的剩女军团正日益强大。这些剩妇女们之所以坚持着,不畏世人的眼光,坚决不嫁,是清高?是脱谷?NO!只是怕上一秒嫁给“委曲求全”,转瞬就碰见“真命天子”罢了。  相似文献   

10.
傅宁 《现代妇女》2010,(8):22-24
“剩女”群体的出现,原本是多种社会原因综合所致。但社会舆论将针对“剩女”的一系列讨论,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本文拟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剩女”一词的成因,并深入剖析女性“被剩”这一话语背后的男性语境。  相似文献   

11.
1971年,世界著名的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成立,“绿色和平”独特的非暴力主义的工作方式,强势而卓著的媒体工作,使环境保护在大众媒体的眼中,成了一场英雄式的战斗和一场戏剧性的景象。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的NGO都接受媒体采访,向媒体提供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获得更多公众支持,影响当局政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适婚年龄人口基数的猛增,“剩男剩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亲类娱乐节目开始火爆,内容和形式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之后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文中从后现代主义理论出发,分析国内相亲娱乐节目成功的原因.探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国内相亲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13.
俗语云:有剩男,无剩女。基于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中历来男多女少这一事实,这似乎已成为人们的一个思维定势。然而,进入新时期以来,事情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不知从何时起,“剩女”一个稍带点调侃、无奈和尴尬的词汇被创造发明出来,并日益成为网络  相似文献   

14.
孙国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91-I0091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时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剩男剩女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文从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化等现代化变革方面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指出男女青年择偶出现的困难和一些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小丽大学本科毕业,皮肤白皙,气质高雅,但29岁了还未婚,身边已婚的朋友们开始戏称她为“剩女”了。  相似文献   

16.
"剩女"现象由来已久,但"剩女"群体至今仍然没有丧失社会对她们关注的热度,发展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如今,"剩女"也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解释,"剩女"群体的成员已经发展至女性群体的各个阶层,笔者在本文将对近年来"剩女"群体形成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透过社会学的视域进行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2003年7月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Mediaf自媒体)”研究报告中这样定义了“WeMedia(自媒体)”:“We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这种基于人的传播的特性,必然带来媒介消费形态和方式的变化.人本主义的媒介消费理念和方式将始终贯穿于自媒体传播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剩男剩女     
《中国社会导刊》2011,(33):F0003-F0003
2011年11月13日,上海,首届婚恋博览会吸引2万余人参加。“剩男”、“剩女”现象再次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9.
性,为何骚扰     
1:近几年来,“性骚扰”一词成为媒体时尚明星,“性骚扰”事件和故事频频大肆招摇于媒体之中,成为大众文化的美味佳肴。当然性骚扰话题也就应运而生,如“怎样对付性骚扰”、“打倒性骚扰”等,也成为媒体和社会上的流行语汇和话题.让大众津津乐道“性”味盎然。“性骚扰”作为一个充满动词意蕴的名词由媒体进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 2: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性骚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似乎与克林顿及美军中数起性骚扰事件有关,这些事情的不断炒作使其成为一种大众生活词汇,随后这几年,国内性  相似文献   

20.
杨国栋 《现代交际》2023,(3):83-86+123
“内卷”作为近几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中的热词,不断地被解构、重塑,从而走向泛化传播,很多人被裹挟其中,成为引发社会焦虑的诱因。本文从概念、外延、泛化和异化四个方面分析“内卷”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机制,了解不同主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目的,探析“内卷”背后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