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国文 《现代妇女》2014,(12):I0091-I0091
都市剩男剩女现象时近年来的热议话题,剩男剩女的产生与现代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本文从生产方式变革、思想观念多元化、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化等现代化变革方面对“剩男剩女”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指出男女青年择偶出现的困难和一些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察》:最近“剩女”一词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在一些访问量较大的公共社区里,谈论“剩女”现象的帖子比比皆是。原本是一些生于70年代、目前年龄在三十岁上下的单身女子自嘲为“剩女”,现在连80后,甚至85后的小妹妹都开始自称“剩女—了,这反映了一种婚恋上的危机感,您认为这样的现象正常么?在您接触的范围内是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琴 《现代妇女》2010,(8):15-17
“剩女”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剩男与剩女是同时出现的一对新词汇。但是从这对词产生以来,“剩女”这个词的受关注度就远远超过了“剩男”。从人口比例上考察大龄未婚男女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剩女是假象,剩男才是真相。剩男是社会人口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构性剩余”,剩女则更多的是社会文化观念变迁导致的“观念性剩余”。大龄未婚女性群体的增多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中国将这一女性群体称之为“剩女”,却有明显的贬抑之意。在新的历史时期,女性的多元发展还需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伴随改革开放,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不断提升,女性思想解放、独立,但随之而来的“剩女”现象在国内已经被各方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所带来的窘境不可忽视.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剩女”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剩男剩女     
《中国社会导刊》2011,(33):F0003-F0003
2011年11月13日,上海,首届婚恋博览会吸引2万余人参加。“剩男”、“剩女”现象再次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6.
高知女性是指拥有较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处于中、高级白领阶层的职业女性或仍处在为获得更高学历(硕士、博士)而继续接受教育的女性。这些女性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其中部分人可能错过了最佳婚恋时机,按照社会的一般看法,她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大龄女性”。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社会氛围仍然存在,婚恋中的“男强女弱”、“男大女小”、“门当户对”等观念仍根深蒂固。这些观念制约了高知女性择偶时的心理冲动,大大缩小了其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女性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她们以其独特行为路径变更传统的行为模式,引发了各种女性突生现象的热议。研究以《2007—2011年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为背景,从“剩女”这一特定社会事实出发,揭示当代女性的条件优秀与大龄未婚之间存在的窘境:以历史主义视角梳理女性变迁的发展轨迹,剖析当代女性择偶困境背后蕴含的三重逻辑范式;从结构主义视角探究当前女性择偶次生行动可以选择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剩女"现象由来已久,但"剩女"群体至今仍然没有丧失社会对她们关注的热度,发展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如今,"剩女"也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解释,"剩女"群体的成员已经发展至女性群体的各个阶层,笔者在本文将对近年来"剩女"群体形成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透过社会学的视域进行一定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剩男剩女”的婚恋观究竟是啥样?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2010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答案。让我们一起解读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调查,从多元的婚恋文化中提炼出中国当代单身人士婚恋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剩女”现象日益突出,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在笔者看来,“剩女”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媒体和大众对她们的关注,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渐渐解体的焦虑。要缓解这种焦虑,除个人的配合外,更需要社会规范的改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傅宁 《现代妇女》2010,(8):22-24
“剩女”群体的出现,原本是多种社会原因综合所致。但社会舆论将针对“剩女”的一系列讨论,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本文拟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剩女”一词的成因,并深入剖析女性“被剩”这一话语背后的男性语境。  相似文献   

12.
“剩男”虽然没有“剩女”引入注目,但随着中国进入“男盈女亏”的性别失衡时代,农村“剩男”现象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关注. “剩男”是相对于“剩女”而言的概念,是指超过某个年龄(通常为30岁)而仍然单身的男士,基本特征是大龄、单身、未婚、男性,俗称“老男孩儿”或者“光棍儿”.“剩男”虽然没有“剩女”引人注目,但随着中国进入“男盈女亏”的性别失衡时代,农村“剩男”现象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都市“草食男”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新人类.这群青年男性在特殊的生活境遇中长大,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但同时也陷入了自我问题、婚恋两难、人际疏离的生存困境,对此,教育者包括家庭成员、学校教师及其领导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应承担起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生存困境的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的都市里,“有剩男,没剩女”这句老话早已不灵验。综合条件不逊于他人的单身大龄女青年,组成了一个“剩女”群体。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男婚女嫁的事情,自然得双方协作才能完成。“剩女”之所以剩下,其实也有男女双方的因素。现在,就来看看正在寻觅另一半的男人女人的观点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剩女"问题已成为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议题,"剩女"成为社会现象与我国当前的性别文化传播以及传统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话语与权力的关系着手,对"剩女"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剩女"议题是人为建构的社会问题,是男权思维定势下对优秀女性的贬低,是男高女低婚恋观的延续,是大众传媒市场化的结果。"剩女"形象是男性话语对优质单身女性施加的符号暴力,是男性权力对大龄未婚女性的污名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理性主义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的延续变迁不能离开对婚姻的探讨,当代农村婚姻出现很多新现象,男性婚姻压力增大、远亲婚恋、闪婚闪离等现象,这些都与女性家庭地位有很大关系,同时也离不开人们所依存的现代理性社会,基于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的视角对现代农村婚姻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农村婚姻未来发展趋势,并试图给予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对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的“结婚难”问题进行解释,即因为婚恋观和恋爱行为缺乏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而导致“结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叶研 《金色年华》2010,(1):15-18
姜松在白板上用水性笔写了一个象形汉字——“教”。他转过身来,向学生解释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是手执教鞭,带有管理、管制意味的知识传授,而现代常见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问答切磋的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高知女性是指拥有较高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处于中、高级白领阶层的职业女性或仍处在为获得更高学历(硕士、博士)而继续接受教育的女性.这些女性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其中部分人可能错过了最佳婚恋时机,按照社会的一般看法,她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大龄女性".虽然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人们的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社会氛围仍然存在,婚恋中的"男强女弱"、"男大女小"、"门当户对"等观念仍根深蒂固.这些观念制约了高知女性择偶时的心理冲动,大大缩小了其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剩女"一词在网络乃至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发增长,而"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出现并非偶然。造成"剩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剩女"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