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试论禅思与孟浩然诗歌意境马燕“盂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升庵诗话》)杨慎的话形象地道出了孟诗清旷淳朴、自然浑成的艺术风格。事实上,孟浩然在其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中,和王维的田园诗作一样,摆脱了初唐诗歌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之...  相似文献   

2.
寒天中高耸瘦骨的孤鹤——论孟郊诗骨寒神清的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研究孟郊诗比较重视其“寒”的一面 ,而对其“清”的一面往往注意不够。其实他的诗 ,寒于其骨 ,清于其神。唐人评孟诗已提出“清奇”之说 ,清奇不但是孟诗凄寒一面的补充 ,也是风韵的体现。这位不平则鸣、超凡绝俗的孤鹤般的诗人 ,正是以气质的脱俗、表现的新颖、意境与情趣的凄冽和古雅 ,向世人展示其诗篇的“清奇”的诗美内涵和风韵。  相似文献   

3.
笔者新近发现的南社社员张素的两篇佚文不仅为研究金庸的家世乃至其武侠小说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信而有徵”的资料,而且也有助于对“南社”研究的深入和对张素这位“南社中典型的布衣诗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探讨了辛弃疾作品中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倾向。认为诗人早期追求“真儒”事业,后期则主张以“至诚”参天地,否定儒家的功名思想。对道、释思想则表现为弃其神仙、虚妄之谈,崇尚的是:“齐万物”“无我”和“随缘”的人生观。在此似乎相互矛盾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诗人的以“至诚”“任真”为主的人格特征。正是以这种品性使辛弃疾创造了他的辉煌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北宋古文复兴运动尹洙是承前启后的一面旗帜,他崇尚“春秋笔法”,高于议论,重在明道.为文简而有法,文笔流畅,质朴而不艰涩,其成熟的艺术风格.孕育了欧阳修这位未来的领袖,使其最终领导宋代诗文革新运动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汪康年与中国近代化思潮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康年曾是一名追求功名路的旧士子,后转化为戊戌时期著名的自改革论者、社会活动家和活跃报人。他曾猛烈批判中国锢疾,呼吁向西方学习,但在晚年却赞美礼教,主张将中国建设成为西方以外“东方一大国”。对汪康年这一类型人物的研究表明.非西方国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不仅在国家和民族纵向发展的思想道路上,存在着从批判传统到尊重本土传统的趋势,而已在纵向之中横向层面上的个人的思想发展道路上,也同样存在着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7.
盛唐高岑诗派成员的创作 ,表现了各自的功名观。他们的功名观具有鲜明的继承性 ,与前人某些功名观的内容、表达形式一致或相似 ;又有其内涵的丰富或复杂性 ;涉及到政治、军事、伦理、道德、吏制、人才等问题 ;还有其时代特点 ,包含一些新的进步的理念 ;也有其局限性 ,掺杂着少许庸俗落后的思想成分。对他们的功名观我们要有所取舍  相似文献   

8.
宋初倡导“名节”的思想在张齐贤那里得到了明确的贯彻。他宣讲的“忠义”观念成为宋代政治文化的核心规范意识。“忠义”作为一种思想规范对相当广泛的社会层面产生着约束力,成为传统社会士大夫阶层共同的心理定式,使之由过去对功名的孜孜追求,转向道德精神的弘扬。北宋立国之后,“忠义”作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政治道德的主体形态,在新的时代情境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张齐贤的政治治理思想,体现在地方治理和对外谋略两个方面,而在此两个方面他都践履了自己所倡行的“忠义”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张再林一、从“道”到“德”在中国哲学里,其“道学’冲的彻底经验主义的思想呈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走向:一是从道的形而上走向道的形而下,一是从道的外在性走向道的内在性。如果说从前者出发形成了“显微无间”的中国思辨传统的话,那么基...  相似文献   

10.
走向心灵──曹植《杂诗》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植的“杂诗”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曹植诗歌研究的薄弱环节。他的“杂诗”由于其环境、思想及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其表达方式由前期创作的外向表现逐渐走向了内心展示,由群体走向了孤独。他的悲剧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对后世,特别是正始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女词人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思想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自树一帜,“直欲压倒须眉”。在她诗词文中所折射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英雄主义价值观以及对传统伦理的非自觉反叛,充分体现了她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摆脱了极“左”思想的影响,引进了实验、测量和统计等方法,提出了“教育科学的生命在于教育实验”的口号,并且呈现出走向实验、走向融合、走向多元化和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明清通俗小说对贤妻的塑造着重于才德与“妇功”,这既与时代社会文化状况和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相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沉重的物质、精神压力。通俗小说中的贤妻是明达识理、安常守分的“贤妇”;是敢于谏夫之过,使之改过从善的“诤妻”;也是辅助丈夫成就功名、兴旺家业的“智妇”。通俗小说家对贤妻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男性视角,也透露出晚明至清中叶知识分子面对科举功名时精神与心态的变化,即由无助与教化走向对科举文化的反思,而与之相应的“贤妻”也带有了“禄蠹”的象征意味,表征着文人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九云梦》,是朝鲜17世纪小说家金万重(1637—1692)的代表作之一。关于它的主题问题,学术界一向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现将其大体归纳为三种不同观点,1.主要批评了佛教的禁欲主义,歌颂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2.着重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身扬名思想。3.主要体现了富贵功名是一场春梦的人生虚无主义观念。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触及到了这部长篇所显示的本质的东西,但在对这部长篇真正思想内含的把握上,显然存在着缺乏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的问题。本文认为,《九云梦》有明显的佛教倾向,表达了作者“富贵功名,如一场春梦”的佛教“空观”思想。  相似文献   

16.
对功名仕途的鄙弃,对隐居生活的讴歌,在元散曲中比比皆是。不过,散曲家们宣称的“离世”“弃世”实际是“口离心不离”。许多人享受着尘世的物质,眷恋着尘世的好处,却要口口声声“归隐”。这是他们转移失意心理,消解功名情结的一个最好方法。这与全真教的广泛宣传、大力鼓吹有必然的联系,也是市民意识日益高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清代诗坛上是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不仅他诗中的犀利思想新人耳目,而且艺术上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个性。他继承了我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积极浪漫主义是龚自珍诗歌的基本特色,他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人称“狂人”。这主要由于他的一生经历极似王安石,他所处的时代是“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①。而龚自珍等人“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②。故锐意革新是其思想的外露,加之他崇拜庄、屈和李白,且受他们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2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中学语文教育也曾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改革,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没能取得实质性的大面积的进展和突破。究其根源,恐怕与语文教育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需要之间所形成的几对基本矛盾不无关系。 矛盾一:追逐功利与提高素质的尖锐冲突。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传统的语文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读书人通达仕途、猎取功名、求得利禄的工具而出现的。从孔孟的“学而优则仕”到汉儒的“博通五经”从隋唐的开科取士到宋、明的精通“四书五经”,其最终目的毫无例外都是为了求取“功名…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读山海经》是一组兼有咏史与游仙内容的诗歌,通过咏史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淳风日尽”的幽愤,通过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缺憾的补偿。咏史与游仙统一在诗人“自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标准基础上,从而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带来了多样性,也给陶诗的美学思想带来了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迷惘的一代”文学用新的表现方法丰富和突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后来独树一帜,使美国文学别开生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歌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战后一代人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孤独、怀疑和彷徨。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迹。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