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艳 《兰州学刊》2010,(7):196-199
洋务运动时期,清廷为应对新式人才极度匮乏的状况,被迫调整教育政策,设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从而迈出了中国传统教育走向近代的第一步。文章拟从政策角度探讨该时期新式学堂的发展状况,包括教习选择、学生招收、学生管理、学生的就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的产生和形成是中国古老的知识界在经过巨大的震裂以后急骤转变的结果.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欧风美雨的冲击,一大批封建文人、学者官僚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挺身冲出封建营垒,接受洋务新式教育或直接投身于近代的工商业、近代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文化事业中,由此产生了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中有洋务派官僚、洋务派知识分子、洋务学堂培养的生员和早期的维新思想家等各类人物.本文旨在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及其社会环境和条件的研究,阐述近代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特征和地位,力求揭示近代历史转折关头新式知识分子群产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职能部门日益增多,职业格局呈现一种立体、复杂、多变状态。毕业于学堂的新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日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在择业上,也呈现一种多样化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立足自己专业的职业选择;从传统道德观念出发的职业选择;或是基于个人兴趣来确定自身发展的选择;又或是从传统价值观出发的择业,等等。择业原则的多样化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190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权意识与民族国家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0 3年前后新式知识分子围绕民族国家的理论建构进行了热烈集中的讨论。其中心是主权意识的成熟 ,不仅认识到主权为国家的最高属性 ,而且还认识到主权的内外双重内涵。在主权意识的支配下 ,新式知识分子明确地提出“中国者 ,中国人之中国”的口号 ,标志着民族国家理想的产生。但“中国人”下的民族认同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民族国家的建构方案也朝“排满建国主义”和“大民族主义”两个方向发展 ,这表明 2 0世纪初年中国知识分子还没有找到从文化民族到政治民族的有效转换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义上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孕育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1840-1860),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4),而严格意义上的、不仅掌握现代知识且有强烈的公共关怀与批判精神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孕育于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4),诞生于清末(1895-1911)。在中国现代化150年的历程中已出现了八代知识分子,即洋务一代、清末一代、五四一代、后五四一代、十七年一代、文革一代、后文革一代与跨世纪一代,不同世代的知识分子之间有相携与合作,也有冲突与紧张。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行内部结构分析有着许多视角,如党史研究路径之下的阶级属性分析,区分为分属于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还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历史学研究路径之下区分传统知识分子、近代知识分子与现代知识分子;社会学研究路径之下从社会分工、社会影响与社会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区分为科技型知识分子、人文型知识分子、传媒知识分子与制度型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战略知识分子与一般知识分子;文化学研究路径之下区分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保守主义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日旭 《兰州学刊》2006,(7):37-38,23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物价,也在中外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上下波动较为平缓,但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19世纪60年代物价普遍上升;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物价大副下降;80年代末以后,物价又重新上扬。物价的如此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帝国主义逐步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宋建民 《船山学刊》2002,(3):125-129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日趋加深的时期,是洋务运动从兴起到衰落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兴起并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西学在中国开始传播的时期。随着洋务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企业的大量涌现,经济管理思想在这时也十分活跃。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些什么特点?它对入世后走向全面开放的中国有些什么启发或值得吸取的教训?这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洋务运动时期经济管理思想是在清政府内…  相似文献   

8.
陈策 《理论界》2009,(1):127-128
洋务运动时期,随着<万国公法>的传入,清政府肯定其在办理外交上的价值.清政府出使西方的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指南展开与西方的外交活动.洋务思想家们对<万国公法>亦进行了深入研究,看到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其进行批判.这些都反映了洋务时期国人对国际法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论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改良派围绕“要不要学习西方”和“怎样学习西方”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论争及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觉醒与社会的进步。此外,洋务派兴办的洋务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教育管理探索与转型的特殊阶段。洋务学堂作为特设行政机构,其章程具有明显的行政法特质,约束着学堂作为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及其权力分配。章程集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突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为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经验积累与文本依据。这一时期章程的特质与流变,反映了中国新式教育与官员选任相互融合的制度化过程,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机构官僚化与教育管理集权化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1.
论洋务文化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2,22(2):130-135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由于这种嫁接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从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实质性对接 ,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决定洋务文化特色的社会机制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涌现的洋务派官僚及其知识分子 ,反对办洋务的顽固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文化的走向。左右洋务文化风貌的文化机制 ,则是西学和中学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洋务思潮 ,其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和洋务文化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1 91 5年至 1 92 3年前后 ,是五四新文化时期。这一时期有百万以上知识分子是近代科技发展的主力 ,其贡献 :基本确立了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和思想体系 ,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 ,将我国近代科技的研究与传播提高到新水平。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贡献特点 :基本属于知识分子群体的自发行为 ,以民间形式为主 ,创业艰难 ;对科技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孕育功能上。五四知识分子以爱国心为原动力 ,提倡科学 ,大批出国留学 ,这些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群体能在困难条件下做出诸多贡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是我国近代汉字拼音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是普及文化及扫盲的有效工具。徐特立创办文盲师范,培养新文字师资力量,倡导新文字冬学,积极参与新文字协会的工作,利用拉丁化新文字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为拉丁化新文字的普及做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洋务时期行政机构的变革洋务运动时期 ,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 ,清政府不得不对原来的行政机构进行一些调整和变革 ,以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先后设置了一批与新形势新情况密切相关的外事机构和军事机构上。下面择其要者 ,分别予以说明、介绍 ,以便于概览此时期行政机构变革的大略情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应付和办理夷务的专门机构于 1 86 1年设立。其官员编制仿照军机处办理 ,设有大臣和章京两级。内部组织由司务厅、清档房及英、法、俄、美、海防五股组成。设置总理衙门的初意是办理外交事务 ,但随着洋务新政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 ,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形成高潮。这一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先驱批判妇女问题上的封建专制思想 ,倡导妇女解放的新观念 ,提倡并兴办女学 ,组织女子军参军参战 ,进而以政党和妇女社团为依托 ,谋求妇女参政 ,把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革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村运动的基本精神是:勤勉、自助、协同。这种精神力量支撑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成就了韩国的新村建设事业。韩国新村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民国时期,民众精神思想极度贫乏,因而封建鬼神的唯心主义思潮进入大众视野。刘文典用文章对封建的鬼神观进行严厉批判,同时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哲学理念。他深信观念的改变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主张从西学的角度来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派提出"全盘西化"说,是为了同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斗争.它不但打击了封建复辟势力,而且移植了大量的资产阶级先进文化,达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当然,"全盘西化"说表现了新文化派对东西方文化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导致一部分国人妄自菲薄,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