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蒙古草原上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公元五、六世记的时候,内蒙古草原上流行着一首有名的歌曲,这便是大家所熟悉的《敕勒歌》,辞云: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歌最初是用北方民族语言唱的,据载,公元546年的秋天,高欢在晋阳打了败仗,病卧数月,闷闷不乐,於是命遂从将军一歌手斛律金唱《敕勒歌》。悠远嘹亮的歌声回响阴山,盘旋九霄,高欢等人听了也似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骑着骏马,奔驰在辽阔无垠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者对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颇多质疑,并提出三种可能性:本鲜卑是楼氏改姓高氏者;本塞上鲜卑或汉人久居塞上而鲜卑化者;本高丽高氏入居中原者。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在高欢显贵之后伪冒河北大族勃海高氏则无疑义。否定、怀疑史籍所载高欢家世族属的看法并无确凿的证据,其推测经不起推敲。根据《晋书》有关记载可以断定,高欢先世确为勃海高氏,而非高丽高氏。唐初史家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比喻高欢与勃海高氏出身的高乾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认为高欢必与高乾非同族出身,也就不能证明高欢不出于勃海高氏。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提供的信息否定了高欢先世由鲜卑是楼氏所改的推断,进一步印证了《魏书》对高欢先世事迹的记载。《魏书》及《北史》(《北齐书》)关于高欢家世族属的记载是可信的,高欢为西晋末年北徙幽州-平州的勃海高隐六世孙,为四、五世纪之交归附北魏的后燕官吏高湖曾孙,为献文帝时期罪徙怀朔镇的高谧之孙。而高欢母系血统中几乎全为鲜卑基因,加上北镇胡族社会环境的影响,到高欢崛起之时,就民族性而论,高氏已然成为一鲜卑家族,陈寅恪提出的"北齐最高统治者皇室高氏为汉人而鲜卑化者"是最为通达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斛律光被杀是北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多认为斛律光被杀是祖珽、穆提婆等人的进谗以及韦孝宽散布的谣言所致,却忽略了其家族自身的诸多因素:如与高齐皇族有着密切的婚姻关系,女儿又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加之斛律光本人政治上不太成熟,树敌过多,处事失当等等,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斛律光没有处理好与高齐皇族之间的婚姻关系,成为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功高震主,使北齐后主感受到潜在的威胁,最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据上述关于“食幹”的三十五个例证,可知“食幹”制的具体内容存在如下特征: 首先,官吏“食幹”有类别的划分: “食幹”制规定官吏的“食幹”,有三种类别:一日“食州幹”,如斛律金之“食齐州幹”、斛律光之“食赵州幹”、段韶之“食沧州幹”及侯莫陈相之“食建州幹”等即其例证。二日“食郡幹”,如祖埏之“食太原郡幹”、鲜于世荣之“食上党郡幹”、元景安之“食高平郡幹”及卢潜  相似文献   

5.
陈佳华、傅克东先生所著《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和人口初探》一文,以丰富的史料、严肃的态度,详细考察了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与人口的发展变化,实清史学界对此方面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之主要成果.笔者读后,颇受启迪,获益匪浅,然尚有不明及异议之处,借此提出,以求教于陈、傅二先生与诸方家.一、“属三百人”问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载:1584年努尔哈赤率兵攻翁哥落城,被鹅儿古尼、老科射伤,“于是弃将得之之城而回.太祖疮愈,率兵复攻翁哥落城,克之.众将欲杀鹅儿古尼、老科,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名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后或遇敌,彼岂不为我用命哉!此等之人,死于锋镝者尤当惜之,何忍因伤我而杀之也!’赐以牛录之爵(原注:属三百人),厚养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则将《武灵》原注纳入正文,改写成“乃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叙述此事时写道:“努尔哈齐力排众议说:‘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各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于是‘赐以牛禄之爵’,(《初探》注;《武录》卷1,页7下)‘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禄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卷1,页22上)清军入关前,民爵与实官的名称,基本上是一致的,直到1648  相似文献   

6.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千百年来,不知引起多少人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不尽遐想。这首歌相传是北齐斛律金所作。敕勒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敕勒叫作丁另。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当时它居住在匈奴以北,游牧生息于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汉代时,丁另人处在无君长、无阶级的原始部落社会。西汉时,他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胡胜源 《文史哲》2022,(1):64-76+166
《魏书》对尔朱氏所立的孝庄帝、元晔、节闵帝及高氏拥立的元朗、孝武帝有不同的书写。元晔不预《本纪》,元朗仍为帝,却被淡化存在。因高欢本属尔朱荣势力的"拥帝派",又以为君父报仇之名与高乾兄弟合作"举义",孝庄帝的历史地位便不容否定,高欢为此不得不废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孝武帝入关,高欢以"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改立新君,更令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使"高祖有祀",强化统治正当性。《魏书》沿袭高欢基调,批孝庄帝让"高祖不祀",称节闵帝"雅道居多"、孝武帝"悖德为甚",将节闵帝等三帝之帝号、王号并举,建构北魏孝明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的君位继承,便有创造东魏北齐承袭孝文帝国统的目的,暗藏提高东魏北齐正统性的用心。由此,也能一窥《魏书》高度推崇孝文帝的原因,及孝文国统对北朝末期政治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制诗,制,据《史记·曲礼下》“士死制”,郑玄注“制,谓君教令,所使为之。”又,《史记·秦皇本纪》:“命为‘制’,令为‘诏’。”顾名思义是应帝王之命而制作的诗,应制文如之,后世有称这类诗文为应制体。提起应制诗,一般学者都认为是专门谄谀帝王、歌功颂德之诗,连权威辞书《辞源》上释“应制”也说是“唐宋人诗文有以应制为标题的,皆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多半是歌功颂德,蹈袭陈言”。我查阅唐宋人应制诗,多数根本就没有歌功颂德,极少数的诗文歌功颂德成分都微乎其微。查《全唐诗》中众多诗人写过应制诗,皆应皇帝之命而…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54-160
斛律光出身于六镇勋贵,是北齐的重要大臣。斛律光家族在北齐盛极一时,其家族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齐的存亡兴废。斛律光具有卓越的军事统领能力,其攻防并重的军事策略保障了北齐在与北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斛律光被杀导致斛律家族迅速陨落,成为齐、周调整战略布局的转折点。斛律光之死与齐周政权攻守转变恰好同步进行。斛律光死后在民间升格为人物神,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晋中、晋南地区形成了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0.
陆定一同志论皇帝说:“中国历史上统治术高明的皇帝不一定是有学问的,有学问的皇帝统治术不一定高明,甚至可能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是文学家、音乐家,李后主词写得很好,宋徽宗诗和绘画、书法无一不精,这些人都是亡国之君。(以上见《光明日报》1997年5月陈清泉怀念陆定一同志文)。 我认为陆老的话很对。统治高明的皇帝首先应属汉高祖刘邦,我在《枫窗脞语》里写过《刘邦驭下有术》,刘邦在秦时当上亭长(等于今天的  相似文献   

11.
《唱论》是最早系统论述"声音之学"的专著,其对于"声"的论述和探索,影响深远,启发后学.元明清的学者们以 《唱论》为发轫自开宇宙,构建了以曲律、曲论为主体的汉语声乐研究体系,创造了曲学研究的辉煌,他们在各自的曲学研究领域接续《唱论》之"声"论述余绪,对"声"之研究纵横开拓,留下了丰厚的曲学遗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一、六朝文人不让皇帝成仙 六朝文人记载了无数人成仙的故事,可是文人们象不约而同、受制于同一个命令一样:不让皇帝成仙,尤其不让名气大的皇帝成仙。郭璞《游仙诗》云:“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六朝末朝北周的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之九云:“汉武多骄慢,淮南不小心。蓬莱人海底,何处可追寻?”吴均《览古诗》云:“尝稽真仙道,清淑秘众烦。秦皇及汉武,焉得游其藩?”三位诗人不约而同不让皇帝成仙。这里只谈汉武帝及淮南王。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宗室人口的迅猛增长与节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宗藩制度与宗室人口增长 1.明代优待宗藩的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泽惠他的子孙后代,采取封王建藩制度。先后制定《昭鉴录》、《永鉴录》、《皇明祖训》等家法规范,要求作皇帝的“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做藩王的“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他还谆谆教诫皇帝与藩王,当“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这种宗法封藩制度,目的为“宗社永有盘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 明朝宗室享有很高的爵位、官品和俸禄。明制宗室爵有八等,皇帝嫡长子为皇储外,其他诸子皆封为亲王;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袭郡王位,其他诸子封为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爵位。  相似文献   

14.
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是现存有文字记载的早期维吾尔先族——敕勒族斛律部的一首民歌。它久已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为历代所称颂。然而这篇仅有二十七个字而百读不厌的佳品,有关它的作者、产生年代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至今未得到一个起码应有的统一认识。今试探究一、二,以就教于方家。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有两则史料  相似文献   

15.
灯下漫读,《王临川全集》卷六十四有—篇《材论》,很有些发人深思的地方。 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王安石《材论》中十分突出的思想。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反映出这位“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在人才问题上卓越见解。他的这一思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取材》,《兴贤》、《委任》等篇中,也都一再得到阐发。王安石纵观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得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相似文献   

16.
赵翼《廿史剳记》曾记载金代的避讳情况。“金人一人二名,其国语之名,便于彼此相呼,汉名则用之诏令章奏。其避讳之法,则专避汉名,而国语之名不避,盖国语本有音无正字也。”其实,汉名之俗,本起自契丹,女真沿袭。所以,这种只避汉名的方法也来源于契丹。辽代皇帝亦一人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张荫桓日记》为主线,结合中日两国档案,对晚清重臣张荫桓史实予以探讨.认为张荫桓是我国近代倡导海外华侨教育的第一人;他因劝导光绪皇帝变法而葬身新疆;并对政变后光绪帝要杀张荫桓的传闻予以分析.指出张氏于变法初期,曾积极向皇帝推荐康有为,但面对反对变法势力之猖獗,张荫桓改变初衷,与守旧势力往来密切,并且于戊戌七月扣压皇帝关于派康有为赴日本坐探变法事宜的谕旨,故政变后守旧派"谓张非康党",得以"保其首领."  相似文献   

18.
"舞鹧鸪"考     
读蔡义江先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其中《答黛玉禅话》(91回 )对“禅心已作沾泥絮 ,莫向春风舞鹧鸪”的注释 ,蔡先生举郑谷诗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风唱鹧鸪” ,并云 :“唱鹧鸪 ,因唐时有《鹧鸪天》之曲 ,故曰‘唱’。续书者为了能与上一句‘沾泥絮’之喻相连 ,遂改‘唱’为‘舞’ ,若非削足适履 ,岂另有妙解 ?”最近修订版《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对此注释亦仍上书。这里有两处似可商榷。其一 ,唐时并无《鹧鸪天》之曲 ;其二 ,蔡先生以为续书者改“唱鹧鸪”为“舞鹧鸪”乃杜撰。其实 ,“鹧鸪”不仅可以“唱” ,也是可以“舞”的。…  相似文献   

19.
论金初作家蔡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荡剧变的宋金之际,蔡松年(1170—1159)是自宋入金、由宋人向金人转变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位人物.他出身宋朝官宦之家.弱冠之龄,金源铁骑粉碎了他在宋朝的仕途梦想,断绝了他赖以生存的傣禄.不得已,他随父亲蔡靖降金,出仕金朝.旋即又矛盾不安地随金伐宋,为金王朝献计献策,获得了异常亨通的官运,历任户部尚书、尚书右丞、右丞相等要职.他诗词成就颇丰,是金代词坛领袖,成为《金史·文艺传》中“爵位之最重者”.在文学上,蔡松年创作了大量诗词,现存诗歌五十九首.均见于元好问编纂的《中州集》.蔡松年与自宋入金的宇文虚中、吴激等人一样,“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中州集》卷一蔡珪小传).但他直接开启了以其子蔡珪为代表的“国朝文派”(又称“中州文派”),影响整个金源一朝的诗歌创作.他的词更是备受世人推崇,与吴激并称“吴蔡体”,是金源百年词史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有《明秀集》(魏道明注)残卷传世,《全金元词》录其词八十四首,这一数量在金代词人中仅次于元好问.正是基于这些简单的事实.本文拟从政治态度、出处心态、诗歌和词作四个方面对这位金初作家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曰:“萧子显《齐书》云:‘沈约、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文用宫商,平上去入为四声,世呼为永明体.’然则赜永明元年,即魏高祖孝文皇帝太和之六年也.昔永嘉之末,天下分崩,关、河之地,文章殄灭.魏昭成、道武之世,明元、太武之时,经营四方,所未遑也.虽复网罗俊民,献纳左右;而文多古质,来营声调耳.及太和任运,志在辞彩,上之化下,风俗俄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