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立人”,拯救中国的根本之途──略论鲁迅早期思想的转变李克鲁迅一生,思想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他前期信奉进化论,相信"青年胜于老年、将来必胜过去",后来,在1927年残酷的血的事实面前,他的这一信念"轰毁"了,他开始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对象、剖析事实。...  相似文献   

2.
陈博 《唐都学刊》2010,26(6):82-85
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当今社会,"人治"成了权大于法、无法无天、滥用职权、肆意枉为、徇私舞弊的代名词,犹如过街老鼠,早已臭名昭著了。但多数人对"人治"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误解或曲解的,使"人治"在很大程度上蒙受了不白之冤,故欲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其正名。  相似文献   

3.
李高荣 《社科纵横》2011,(11):108-110,117
康德哲学的能动性体现在"为自然立法"的自我意识和"为自己立法"的自由意志两个方面。前者属于理论理性,适用于现象界;后者属于实践理性,适用于物自体。尽管康德用目的论来调和两者,使前者从属于后者,但总体上他将两种能动性割裂开来,使其被严格地限制在各自的领域,这一方面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矛盾,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认识主体与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之间更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郝美娟 《唐都学刊》2011,27(1):70-73
通常意义上的"吏隐"往往饱含着世俗的人情味,也意味着隐逸文化由抗争转向顺应。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他三次贬谪外任地方官之际,流连往返于名山秀水之间,自称"吏隐"。他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使其"吏隐"具有温润平和、和谐从容的特征。其"吏隐"涵盖了向内向外两个维度的意义,向外为世人立法,履行社会责任;向内则开辟心灵的一片净土,追求精神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唐朝统治者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大量任用国内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做官,甚至还有一些外国人在唐朝政府中任职。唐朝与国内各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积极引进国内各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东方大国,完全有能力向其它国家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唐朝在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开放的现象。 一、华夷一体,一视同仁 唐朝统治者改变了前代封建帝王“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6.
对上帝的重视和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沉思中,笛卡尔用较多的篇幅对上帝的存在进行了证明,笛卡尔通过用"上帝的观念""、具有上帝观念的‘我’的存在"、"上帝的本质或本性"等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上帝在其理性主义的张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松柏 《社科纵横》2009,(9):82-84,87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他通过训诂实践揭示了"犹"的内涵、范围,主要从通假、引申和古今词等通义形式,凸显了其沟通非等义的字词的功能。但是,实际情况极其复杂,段氏界定不能完全包容,用现代语言学"音训和义训"界定"犹"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卢永凤 《社科纵横》2012,(9):101-104
荀子通过"性伪之分",使"人之道"与"人之性"分离,解决了"为什么要教化"的问题,为儒家的道德教化奠定了基石。但其目的还是要实现"人之道"与"人之性"的合一,使"性伪合",成就善的道德主体,所以,他主张"化性起伪",为儒家道德教化指明了路径。道德教化的最终目的是要"著诚去伪",使儒家之道内化于人们的坚定信仰,使人们自觉自愿践履儒家之道,这是儒家道德教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略论马周     
马周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他足智多谋,匡正时弊,多次上书言明得失,使“贞观之治”大放异彩;他对京城长安的建树颇多,留芳千古。  相似文献   

10.
王永平 《阅江学刊》2011,3(1):59-68
梁武帝"本自诸生",自幼受到严格的儒家礼法教育,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修养。梁武帝潜心经学研究,对儒家《五经》皆有著作,阐发新义,成为国子学及地方官学的讲授内容。梁武帝重视儒学教育,设置了一整套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以"经术取士",他甚至一再到国子学考察生员,鼓励破格取士。梁武帝倡儒,注重制礼作乐,修五礼,定雅乐,获得了"专事衣冠礼乐"的称誉,使萧梁成为南朝经学极盛之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杨贺 《唐都学刊》2013,29(3):116-120
在诗歌题材上,李洞发扬了贾岛善于吟苦与悟道的诗歌传统。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李洞延续了贾岛师法杜甫,将杜诗技巧移入五律。在意境营造上,李洞沿袭贾岛善取幽寂清雅的意象以营造幽微纡曲、深情绵邈之境。李洞顺应诗歌发展规律,通过对贾岛诗风的扬弃,完成了自我诗风的建构。立意上,李洞的诗歌较贾岛更新警;语言上,较贾岛更奇峭精切;风格上,李洞在贾岛“清新典雅”的基础上新创“玄远幽微”一格。李洞对贾岛诗风的扬弃为晚唐苦吟诗风注入了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大家的创作积累的经验,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世亮 《阅江学刊》2012,(6):135-141
以校勘之学闻名于时的姚范对诗学也有涉猎,《援鹑堂笔记》便是揭橥其诗学观的重要著述。细析《援鹑堂笔记》,大致可将姚范的诗学观归纳为师古而能自新、才与学兼顾、性情与道德并重、气势与兴味兼致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针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以姚鼐、方东树等为代表的桐城后学,对桐城派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全志 《唐都学刊》2011,27(6):17-22
李郢籍贯之说,有两种观点:一为长安,二为江南苏州,这两种说法都有缺陷之处。从其诗作及与友人赠答送别之诗中考察可知,李郢原籍长安,后移居苏州、越州等地。至于李郢生年,以其与杜牧、李商隐两大晚唐诗人的往还诗作来看,他应当年长于李商隐而年幼于杜牧,由此可断定其生年在公元803至812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张宁 《唐都学刊》2013,29(4):40-43
李林甫居相位19年,其中任中书令长达16年,是玄宗朝担任中书令最久的宰相。李林甫之所以能够专权16年,这看似与玄宗玩弄平衡术的御人政策相背,实际上却隐含了深刻的原因。玄宗企图利用李林甫来牵制、扼制和打击太子,以维护自身皇权。其宁愿信任李林甫,也不愿信任自己的儿子。这是皇权斗争的残酷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魏耕原 《唐都学刊》2012,28(3):9-17
王维一生绝大部分生活于长安,他的诗歌、绘画、音乐的才能又都体现于斯。在后盛唐大诗人中,获盛名早于李杜。从高华流美一面看盛唐诗,他应该是最理想的"一代文宗"。除了应制诗显示京华歌手宏亮华润的才能,其他的长安诗昭示了盛唐的青春气息,更广阔地展示了长安风采与盛唐气象。他以长安骄子的情怀,描绘了长安人生活各种方式,跳荡着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吴功正 《学术交流》2001,(2):109-112
从陈子昂提倡"风骨"论到李白再次提出"风骨"论,形成了初唐到盛唐的一股美学思潮.李白以美学史家的巨深眼光,充分认识到美学史的发展状况,善于进行思想的融合.他推崇建安时代的"风骨"美学,成为他的理想目标.天然、清新是李白的又一重要的美学思想.它要求审美形态回归本体.它宣告了六朝美学的终结,同时宣告了另一个美学新时代的到来.因而,它具有盛唐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钱志熙 《阅江学刊》2012,4(1):92-98
唐人评论诗人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人论世;二是具备整体性思维方式。唐人如王士源、殷璠、皮日休等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较之后人更能揭示孟浩然的艺术造诣,也对研究孟浩然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皮日休对孟浩然诗歌的评论更具特点,他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诗歌背景,揭示出了包括孟浩然诗歌在内的盛唐诗风,是在对建安诗风与六朝诗艺的辩证继承、成功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极符合唐诗繁荣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呼啸  呼林贵 《唐都学刊》2011,27(5):16-19
对新征集的一方唐代武功苏谔墓志的考释,发现其志内容翔实可靠,出处可与文献互证,不少地方或更史之误,或补史之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能揭示出志主苏谔的身份及其与武功苏氏的关系,并借此补全唐代武功苏绰一支的谱系,为进一步研究唐史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刘泉 《唐都学刊》2013,29(1):10-13
与明清两代相比,《正蒙》元代注本较少。元代注本大致有沈贵珤《正蒙解》、郑原善《补正蒙解》、朱隐老《正蒙书说》等,均已佚。据贝琼《潇峰祠堂记》记载,沈贵珤《正蒙解》原仅14篇,缺《王稀》《乐器》《乾称》诸篇。郑原善补足其缺,经胡炳文为之作序刊行。今据《新刊性理大全书》等古籍,辑出沈贵珤撰、郑原善补《正蒙解》佚文12条。经初步研究,朱熹三传弟子沈贵珤之《正蒙解》虽多宗朱熹,但间有特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穆渭生  乔潮 《唐都学刊》2011,27(6):10-16
安思顺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蕃将",曾任河西军、朔方军节度使,忠诚朝廷,为国戍边,功绩显著。但他因与安禄山有特殊的"兄弟"关系,最终蒙受哥舒翰公报私怨的诬陷,惨遭冤杀;加之国史不为立传,其生平事迹大多湮灭。"中兴名臣"郭子仪曾为安思顺部下,深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乃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爬梳史料、解析文献,一是尽力搜集安思顺的生平事迹,彰扬其忠诚品质;二是推究郭子仪奏请昭雪安思顺的时间、现实目的———从政治上安抚、感召朔方军广大将士,以尽快平息河东道的危机局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