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北亚国家普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的今天,日朝邦交正常化却迟迟无法达成,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朝邦交正常化历经了马拉松式的13轮谈判,仍然还有"经济协作问题","绑架日本人问题"和"核·远程导弹问题"阻碍着双方建交的达成。当前,日朝邦交正常化进程陷入困境,深刻的历史纠葛,复杂的国内政治,以及紧张动荡的东北亚国际局势都对两国邦交正常化还未解决的三大难题产生深刻的影响,日朝邦交正常化将是两国的一场长期博弈。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加、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开始了新一轮的全球扩张,然而资本主义全球化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反而导致了世界的动荡、冲突、危机不断出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弊端和缺陷更加暴露无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问题何在?有没有一种新的替代方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西方左翼学者建构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全球化理论,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进行了批判,并寻求和探索替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另一种新的全球化方案。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著名左翼学者沃勒斯坦、哈维、斯克莱尔、罗宾逊、奈格里和哈特等人对替代方案的探寻,并对这些思想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杨晓杰 《探求》2010,(4):40-44
拉美左翼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拉美左派顾时而变,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拉美政治舞台上。这一现象表明了拉美政治力量的新变化,它将对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理念经历了从和平到和谐的飞跃。从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平共处、不称霸"、"建立国际新秩序",到90年代中期以来过渡到和谐,实现了质的飞跃。和谐理念是对和平理念的继承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自信,是我国应对国际各种怀疑甚至敌对思潮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弱智儿童“正常化”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蕾 《社会福利》2003,(10):54-56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掀起了一场波及到多个国家的正常化(normalization)运动,该运动倡导残障人士不仅要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同等的生存权利,而且还应拥有尽可能接近普通市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O’Brien,1999)。从此,正常化作为一种对待残障人士的价值观和理念,在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都被接受下来。我国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有了专门针对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但也已经开始接受正常化的理念,90年代就开始了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试验,目前也已经出现了“特殊需要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苏联、东欧剧变后,前共产党组织无一例外地一度失去了执政权,西欧国家的共产党受到极大的冲击而急剧衰落,第三世界各国共产党也纷纷改法易帜,从而使社会民主党成为国际社会左翼势力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发展很快,在东欧、独联体国家得到了恢复与重建,在第三世界有了长足进展;他们在思想理念方面摆脱了困惑、探索了新的道路,在执政方面有出人意料的惊喜,于90年代末期纷纷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7.
公明党作为日本联合政权的一员,对日本内政外交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公明党与创价学会实行"政教分离",90年代进行分化重组。1999年参加联合执政以来,其政党结构成分、国会形象、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自民党的关系、安全保障政策、与创价学会的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公明党长期坚持对华友好方针,在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架桥铺路,邦交正常化后积极推进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在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始终坚持日中友好。近年日本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公明党坚持"中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和"与民众一起"的根本方针没有变。公明党的主要政策特征是坚持和平主义和实行民众福利。公明党在今后中日关系发展中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不失时机地做出调整对日政策的决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关系,努力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虽然最终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中日关系在这一时期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后来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失败之后,西方左翼激进主义理论进入危机—突围阶段,在新的阶段,理论的重心转向对传统历史叙述的质疑、重新定义社会和知识使命,最终造成20世纪90年代的那种话语泛滥。话语的增殖见证了理论多样性发展,但同时隐含重大的缺陷:历史叙述的平乏、现实测度的无力以及策略选择的游移。这正是"乌托邦终结"之后左翼激进思潮面临的长期危机。  相似文献   

10.
正《欧洲的德国之秋——跨国视角下的七十年代左翼恐怖主义》一书于2014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彼得拉·特赫芬(Petra Terhoeven)是哥廷根大学欧洲文化史与当代史教授。1977年的德国之秋深深地植根于所有德国人的记忆之中。作者在本书中首先分析了"德国之秋"的参与者所策划的"国际迫害"的背景,尤其是红军派(RAF)恐怖主义者与意大利红色旅(Rote Brigaden)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不运用跨国视角分析所有政治行为者的角色,那么对20世纪70年代的暴力升级,尤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出于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需要开始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东盟国家也因为在安全方面受到来自苏联和越南的压力而与中国达成了有限的合作。双方的接触暴露了此前中国外交政策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系列问题,它们集中反映出中国对该地区旧的认知定位与新的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在思考和解决它们的过程中,中国调整了对东南亚地区的认识,同时对东南亚的战略角色做出了新的判断,这不仅是下一步中国对这一地区政策转变的基础,更成为后来"周边战略"的滥觞。因此,中国与东南亚的安全合作就具有了承上启下、弃旧迎新的双重意义。认识这一点对于把握当今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外交政策的走向和地区局势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蔡宇  沈正军 《唐都学刊》2005,21(5):132-135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大体经历了60年代到80年代边缘化的"留学生文学",90年代社区化的"新移民文学";现正逐渐走向主流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时空和内容上均是交织的,其间涌现出不少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问题成为国际理论界一大学术热点.与其他全球化理论不同,当代西方一些左翼学者建构了一种建立在全球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特殊的全球化理论.在这一阵营中,近年来美国学者威廉·罗宾逊以其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清晰而又深刻的理论分析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倾向逐渐崭露头角,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他从全球资本主义视角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分析了全球资本主义主要特征即全球经济的出现以及跨国资本家阶级和跨国国家的崛起,进一步揭示了全球资本主义所存在的矛盾和危机,从而提出了替代全球资本主义的一种所谓“建立在普遍民主基础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全球化方案.这一全球化理论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又存在着内在困境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徐兴文  刘芳 《社会工作》2011,(16):22-2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核心理论是将社会政策看成是一种社会投资行为,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合性。本文回顾了发展型社会政策产生的背景,指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重要理念,最后指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对我国政府政策制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振亚 《唐都学刊》2013,29(3):125-126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乡村作为基层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历来都是国家政治活动展演与嬗变的重要场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治理"理念逐渐被我国学者所接受,"乡村治理"成为继"村民自治"之后又一重要的分析概念,极大地丰富并拓  相似文献   

16.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最早在美国萌芽与建立,经历了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新趋势。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从一种助人的方法发展成独立专业的历程。专业角色经历了友好访问员、访问教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90年代起至20世纪90年代末这100多年间,西方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研究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主题、保守性、连续性和方法论上.涂尔干社会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研究经历了起步--中断--复苏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涂尔干思想研究可分为两大层面:一是对涂尔干思想本身的研究,二是从涂尔干理论对分析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出发进行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涂尔干思想的研究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局部性研究较多而整体性研究较少、对西方最新研究成果关注不够、专业术语翻译不统一、误读原著等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8.
区域海洋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是南太平洋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成就之一。这一机制形成的最初动力,来自南太平洋地区独立、自治岛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政治关切和环境关切,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机制的地理空间"基本构块"、国际法框架和组织结构框架形制初具;20世纪80年代,随着南太平洋论坛渔业局和南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的建立,以及渔业资源和环境领域系列公约的通过和签署,区域海洋机制的组织框架和公约框架基本形成;20世纪90年代,区域海洋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针对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采取了积极应对之策;新世纪以来,区域海洋机制在制定区域海洋政策、确立"四支柱"区域组织框架、推出区域海  相似文献   

19.
代迅 《学习与探索》2005,(5):132-136
“文化霸权”概念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差异。西方语境中,它侧重知识领域中的权力结构状况,而中国语境中的“文化霸权”则较多地表现为对西方文化与现代性的抵制,体现了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北平大学中的左翼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左翼思潮在大学生中相当流行,不过由于学校立场、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其在不同学校表现的强度和形式亦有所不同。本文以大学较为集中的北平为对象,考察左翼思潮在各校中的分布情况,认为在左翼思潮兴盛的学校,学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点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左翼学生从事文化运动时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