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圣经叙事的艺术>的概貌、特点以及作者奥特关于该书的写作目的.接下来从奥特向我们介绍的圣经叙事艺术技巧中择选常用的四种,即对话、措词、行为、叙述,进行评述.最后从众多的实例中选择一例,来深入而具体地认识奥特是如何从圣经叙述作品中列举大量的实例来展开论述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德尼利用其担任朝鲜政府外交顾问之机,于19世纪80年代撰写了《清韩论》,首次从国际法的视角,诠释了中朝宗藩关系的特质,从法理上辨析、论证朝贡国与属国的不同,指陈朝鲜之于中国是属国而非藩属,强调属国自主,宣扬“清韩两国论”“清韩平等论”“朝鲜独立论”,揭批清朝中国干预朝鲜内政外交的无理性,肯定朝鲜追求独立自主的正当性。因其主张契合了当时日本侵朝政策的需要,故大受追捧,在日本出现了较为短暂的“德尼热”。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吞并韩国,德尼及《清韩论》研究在日本陷入低谷。直至21世纪初,德尼与《清韩论》再度成为日本学界的研究热点,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研究领域、史学观点等方面存在深化、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3.
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全书》)是如何产生的?西方神学家们解释说:“希伯来人有一种奇特的本能,即对上帝有敏锐的感觉”,“上帝并未忽视任何儿女,只是希伯来人能把上帝的启示显示给世人,因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便成了人类的《圣经》”。这种千余年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理论,近、现代遭到日益猛烈的冲击:尤其1872年英国考古学家乔治·斯密斯发现“洪水泥板”后,中东地区(即黑海、  相似文献   

4.
圣经翻译实质关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释,虽然圣经译者希望尽可能准确地翻译原文,但是,翻译者的意识形态和教义认知往往左右着他们对圣经的翻译和诠释,因而翻译本身并不能排除教义偏见的影响.不仅存在翻译者的一神论教义与原始文本的多神教线索之间的张力,即把一神教信仰强加到译文中;而且,译者还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翻译异化与魔化“他者”的文明.例如,中文和合本圣经跟随英文钦定译本将圣经里的海怪(“dragon”)翻译为“龙”,就是这种不恰当翻译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德尼.古莱在《发展伦理学》一书中从广义的价值维度来看待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发展的实质与目标、发展的伦理战略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科学解读。重温书中的经典论述,体悟德尼.古莱对发展真谛的孜孜追求,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实数连续性的九个命题的等价性虽已被证明,但从现有资料来看,都是把九个命题分成几组,用转圈的方法(如甲→乙→丙→甲)分别证明每组中各命题等价,然后从每组中各选一命题,再证这些命题等价。这样证明,一共就要转好几个圈。我们要问:单圈是否可以证明这九个命题等价呢?在其他同志所得结果的基础上,经研究,我们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犹太作家“见证文学”的圣经根源,首先与记忆密不可分,圣经中上帝吩咐以色列人“记住”“不可忘记”,为犹太作家的见证文学提供了记下事实、反抗遗忘的坚固基石。同时,作为被圣经所塑造的“记忆的民族”,犹太的记忆历史也使得犹太作家对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怀有责任,并将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这也成为他们不让悲剧重演的写作动因和勇气的来源。最后,圣经中人类叙事的视角与以色列民族叙事相结合的文本方式,同样成为犹太作家把民族悲剧叙事提升为人类悲剧叙事的圣经根源。  相似文献   

8.
芝诺是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著名哲学家,巴门尼得的学生。在哲学思想上,他主要是论证巴门尼得的“存在者”唯一、不动的学说。但他们论证的方法又各有不同。巴门尼得主要是从正面肯定存在者是不变的,因为在变化中就肯定了存在者不存在;芝诺则从反面论证:如果肯定变化,则在变化中就包含着对变化的否定。巴门尼得肯定一切是一;芝诺则证明多不存在。但他们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证明只有唯一不动的存在者才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国学者研究圣经文学乃是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在中国,圣经文学研究是否能够取得成绩,其关键的一环就是研究者们能否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精神相兼容.由于圣经文学是整个基督教研究的组成部分,研究圣经文学必须与基督教研究的总体态势保持基本一致.自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督教研究,据我个人的体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期,当时主要的工作是拨乱反正,而基督教学者们的成绩主要是恢复研究,即把中断多年的研究工作重新拾起来.这一阶段的成果产生得较多较快,但是深度不够.第二个阶段是江泽民同志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1990年12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一定要做好宗教工作>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宗教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对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好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  相似文献   

10.
爱默生文学《圣经》中“自我、诗人和哲理”暗合了《圣经》中耶稣“神、神迹和神谕”三大主题。《圣经》千百年积淀的主题塑造了爱默生的文学和思想,既从无意识的层面给他烙下了《圣经》的印记,又从文化意识层面赋予他文学创作中无穷的灵感。对于常常被诟为缺乏系统性的爱默生思想,可以从《圣经》主题角度概括:“自我、诗人和哲理”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是贯穿爱默生文学的“罗格斯”。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从怀疑论所揭示的自然认识的超越之谜入思,遵循直观明见性的原则,以向原初的经验视域回溯的最终奠基观念为引导,论证了先验还原的必然性。借此,通过先验还原的具体实行,开启了先验经验的研究领域。最终,在经验的视域结构的揭示中,凸显出现象学的世界问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