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墨经》是我国逻辑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中许多精华有待我们去吸收.《墨经》中讲到一种推理形式,叫做“侔”.近年出版的几本逻辑史著作对此均有所论述,但大都“语焉不详”.“侔”式推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推理?其逻辑性质如何?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其客观依据又是什么?可靠性怎样?它和普通逻辑中的“附性法”直接推理是否一回事?《墨经》中对“侔”的研究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我们今天又应如何对它作出科学的分析?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正> 自开始从事创作时起,沈从文就试图通过新颖的文体形式,寄寓自己“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并使其产生广泛的社会作用.然而,他的这番苦心孤诣真正能领悟者寥寥,他不能不感到一丝寂寞、一丝怅然:“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那么.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是什么?“隐伏的悲痛”又是什么?现在看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探讨沈从文创作的情感形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制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邦瑾的《制约逻辑——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结合》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什么是制约逻辑?它与标准的数理逻辑的关系如何?它与传统逻辑的关系如何?构造制约逻辑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当“标准逻辑”遇到了困难时人们可能采取什么对策?制约逻辑创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发展的根源?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什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回答,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这一原理的系统思想则奠定于《神圣家族》之中,尤其是在对《巴黎的秘密》的评论中明确表达的“要真实地评论人类关系”则是个确证。在这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中介即社会实践,实践这一范畴是沟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之间联系的桥梁。实践决定认识这一原理,正  相似文献   

5.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制约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邦瑾的《制约逻辑——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结合》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通过《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什么是制约逻辑?它与标准的数理逻辑的关系如何?它与传统逻辑的关系如何?构造制约逻辑的基本动机是什么?当“标准逻辑”遇到了困难时人们可能采取什么对策?制约逻辑创  相似文献   

6.
讲中学教材中的毛泽东政论文,时有疑析,现整理三则,以供研讨.一、“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的首句,阐述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作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它不仅对发展和繁荣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促使各级各类教育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怎样建立好这样一个体系需要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本文仅就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含义、途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一、“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及其“相互沟通”的含义职业技术教育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乃至不同作者的文章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上看,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主要指相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吗?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这是文学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中首先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但我国从50年代至今日,几乎所有的《文学概论》一类的教科书都沿袭蔡仪、以群之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似乎成了不容质疑的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相对剩余价值蒋学模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中,在讲述《劳动力再生产的新条件和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这一段落时,重点讲述了:“在工作日缩短的条件下,怎样还能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呢?”这样一个问题。《教材》的分析大致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是一个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思想基础是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现实基础是当时严酷的社会现状。该体系发端于日本留学期间,到《呐喊》、《彷徨》时代基本形成——《呐喊》、《彷徨》就是这个思想的艺术结晶,并且随着鲁迅世界观的不断发展深化而日趋成熟、丰满。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时鲁迅与他们一起经常讨论的三个相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茅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差异与沟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等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这门学科自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发轫于美国以来,在外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王佐良教授指出的:“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认识文化上的差异,提高文化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有意识地减少和缩小文化差异,使交际双方顺利地理解和沟通。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呢?“交际”一词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ommunicare,意为分享、传递共同的信息。跨  相似文献   

12.
《墨辩》作为中国古典逻辑的第一个构造体系,以其理论的形态表现出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学是以推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那么《墨辩》逻辑推论理论的特点是什么呢?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对《墨辩》逻辑推论学说的构建有些什么重要影响?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结合管理学沟通理论中的管理沟通基本原则,提出了现代企业管理沟通技巧,构建了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体系,希望现代企业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4.
沟通     
前一段时问,我读了这样一个源自《圣经·创世纪》的故事:洪水过去后,诺亚的后代繁殖得越来越多,遍布世界各地。那时候人们的语言都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人家决定在巴比伦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用来传播颂扬人类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兄弟的标记。上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不允许人世间甲凡的大众达到自己那样的高度,他想:“如果人类真的修建成宏伟的通天塔,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的呢?我要让人类彼此之间无法沟通!”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宾语前置”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词序现象而予以重视的。但什么是“宾语前置”,各类语法著作及古汉语教材却表述得含混不清,或者没有表述。这就为语法教学带来一些疑问和矛盾。 什么是“宾语前置”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宾语”。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宾语:动词的一种连带成分……。”(74页)还是没有说清楚。这种“连带成份”,究竟指的是一种句子成分,还是一种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呢?请看  相似文献   

16.
9月初,由我校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十五家国内著名医学院校共四十余位作者参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患沟通学》(第二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9月,第一版《医患沟通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三年中,该教材受到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好评。今年初,我校向教育部申报《医患沟通学》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专家评审获得了通过。由于该书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引起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强部长亲自为《医患沟通学》(第二版)作序。为在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中积极推广该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于2006年11月上旬在南京举办该书的首发仪式,我校主办的2006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医患沟通热点应用与教学实践》届时也将同时举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教法》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必修课既属于中文专业课,也属于教育专业课,是“双专业”之间的一门跨学科。恩格斯说过:“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界处是最有前途的。”《语文教材教法》的发展肯定有着广阔前景。本文拟就构建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传统岁时节日冬至很早便从中国传入日本,成书于892年的《类聚国史》的岁时部分,已经为冬至设了专条。但从日本古代的《内里式》、《仪式》到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建武年中行事》都没有收入冬至。从平安后期到江户时代,除了有关19年才有一次的“朔旦冬至”,在日本朝廷的年中岁时中,已经见不到冬至节的踪影。即或“朔旦冬至”是否应当进入年中岁时序列,也成为讨论的问题。冬至一度成为日本岁时节日的重要部分,但为什么会被从日本朝廷的年中行事中排除出去?掩藏在这一历史事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冬至节对日本影响渐趋衰弱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天命思想对日本影响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问题,这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但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开封师院学报》近来先后发表了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和任崇岳同志的《<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两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有必要的。“疑义相与析”。经过讨论,大家各抒已见,以期对疑难之处,求得正确的理解。这对教学有益处。虽然在教授《木兰诗》时不一定非讲它的主题思想不可,但作为教师,心里总得有个谱才好。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总理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说过:“政府经济部门和经济组织的领导人员,都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消除各种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指出:“为了使各个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的国家机构必须通过计划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决定》中又说:“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党和国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和具体的要求,即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什么是法律手段?为什么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怎样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我们法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