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嫦娥二号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其主要目的是为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嫦娥二号卫星配置了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七种有效载荷,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嫦娥二号卫星在半年寿命期内圆满完成既定的工程任务和科学探测目标,而后开展一系列拓展试验,取得了航天领域令人瞩目的探测成果,为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和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从嫦娥二号科学探测目标出发,描述了嫦娥二号卫星的科学有效载荷配置,重点介绍了嫦娥二号的主要探测活动和拓展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腾空而起!11月7日,"嫦娥一号"顺利进入月球工作轨道,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  相似文献   

3.
搭载"嫦娥一号"奔月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经到达既定轨道,与之一同绕月的,还有其搭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等30首经典音乐作品。"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了这一组经典音乐作品。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了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据了解,"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  相似文献   

4.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国内大部分人了解西昌走进西昌的首要门户。这个位于四川西南部,川滇结合处的城市,已具2000多年的历史,从秦汉至唐宋清,历代政权均建立过州郡、司府。在古丝绸之路重镇,亚洲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型多功能综合航天靶场,川滇重要交通咽喉等多重光芒下,现代西昌发展成为风景如画,拥有独特民族风情的西部优秀名城。我国第二颗月球卫星——嫦娥二号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用星,但由于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了绕月飞行,于是嫦娥二号就成为了我国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2007年11月7日8时35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周期127分钟、高度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从而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相似文献   

6.
李骞 《老友》2008,(2):24-24
嫦娥一号奔明月,鹊起西昌喜事连。火箭长征威力猛,天书破译集群贤。探微宇宙环球仰,折桂蟾宫举世欢。不老长生王母药,千年姐妹享团圆。“嫦娥一号”顺利奔月喜赋@李骞~~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让很多国人立即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何时能够登上月球?为此,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如今,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之后回顾他的回答,能让人更理性地认识我国的探月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钟丰彩 《老友》2008,(2):24-24
一一号卫星远道航,广寒宫外亮屏窗。嫦娥听得乡音熟,桂酒开坛万里香。二嫦娥一号逞神功,电掣风驰到月宫。垣外遍插杨柳树,来年笑对太阳风。三航城观景有平台,火箭升空上九垓。一梦千年圆此刻,心花竞放笑颜开。竹枝词·嫦娥歌@钟丰彩~~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08,(1):62-62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地飞入了月球的怀抱。曾送出1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和6艘"神舟"飞船的中国,从此有了第一个绕月飞行的航天器,开始了第一次绕月飞行。我国首次执行绕月探测任务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升空后,开始了她的深空探测漫漫旅  相似文献   

11.
张吉明 《中华魂》2014,(8):24-25
正马航MH370航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寻找马航370残骸,中国调用了10颗卫星,为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此举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赢得了举世关注。这不禁使我想起两年前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情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西昌一个青山碧水的山坳里。昔日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就在西昌冕宁县。这里是嫦娥奔月的地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卫星从这里飞天,北斗,亦是从这里升起。2011年12月初,在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的前两天,我们  相似文献   

12.
宗文 《中华魂》2013,(24):26-30
2013年12月2日凌晨2时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也称"嫦娥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绕月探测工程——3年内,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  相似文献   

14.
谈资     
"只秀才艺还能接受"广电总局详解选秀禁令称"非常6 1"没问题。"洋人骑得我骑不得?"网友贴出老外华尔街骑牛照称此无关国格。"你这是不鼓励创新!"北京市工商局不批讨债业务被一公司起诉。"48,再进俩人,快!"美国伦敦吹出可容纳50名孩子的巨肥皂泡。终于等到嫦娥来信,大量数据和图片从"嫦娥一号"传回地球。  相似文献   

15.
探月卫星引来"科技热" 箭起神舟入苍穹,玉字楼前遇天公.殷勤问语去何处?欲访嫦娥广寒宫. --寄语"嫦娥一号" 这是一个网友写的诗.最近像这样的诗,在网上、在各家报章杂志中还有很多.类似"运载火箭""登月舱""发射塔"这样的"探月词汇"占据这几周最火爆词排行榜的前列,即使去问一个小朋友,他也知道地月距离平均是38.4万公早.  相似文献   

16.
张若渔 《金陵瞭望》2007,(21):11-11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包括中央电视台以及新浪网等大众传播媒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人类人造天文奇观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7.
(一)嫦娥探月迅飞天,云拥星迎玉宇欢。捧酒吴刚流热泪,舒襟织女笑彤颜。昔年神话圆今梦,现岁中华胜古篇。空际丰资谋共享,科学引路坦弥宽。(二)西昌伟绩赞群英,创业兴邦首领人。爆弹升星惊鬼蜮,飞船探月福生民。高尖科技强国路,实力多维灿锦程。富裕小康齐奋勇,红旗猎猎振精神。祝我国探月“嫦娥一号”首次发射成功(二首)@黄全安~~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年》2008,(1):63-63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为"嫦娥一号"升空做技术支持的航天工程师们已经紧张地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大半年。用衣服颜色区分工种普通工程师们在基地里一般分穿4种颜色的防静电服,不同的颜色标志着不同的工作类别。身穿橘红色服装的是塔勤服务人员,主要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主要有10首诗歌运用了嫦娥意象,是唐代众多诗人中取嫦娥题材入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赋予嫦娥意象独特而丰富的多重意蕴:在其笔下,嫦娥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是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予着诗人孤独寂寞的落寞情怀。这与唐代社会的大背景、李商隐自身身世、仕途经历、爱情波折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嫦娥"典故,这种文学现象表明嫦娥传说业已深入文人文学的创作。唐代诗人在用"嫦娥"之典抒发己怀的时,又在诗歌中丰富了嫦娥形象。唐诗中的嫦娥形象大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孤独、清冷、娇美、轻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