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臻 《学术探索》2012,(10):168-17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学信息传播中语言文化的变异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翻译人员语言中体现的语言文化价值外,还要注重文化翻译人员的文化背景以及其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文学信息及实质感悟,并以此来掌握翻译人员在信息传播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基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此,本文针对文学信息传播视角下的语言文化变异,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传播与价值提炼的角度分析,经济新闻标题的首要功能是提示经济新闻内容。与一切诉诸感性层面的新闻类别不同,经济新闻往往诉诸理性,它不能以直接的形象要概念去表迭,这种失去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在信息传播上常常比拥有形象概念和感性元素的新闻要难很多。所以,经济新闻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标题向读者传递新闻的精华与核心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受众接收信息的欲望,实现经济新闻价值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声音传播是广播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惟一途径。而广播作为新闻媒体其信息传播以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声音为主。因而,听众对广播有声语言的声音形象产生的听觉心理印象和心理定位,关系着广播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沟通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言语沟通在人们信息传递过程中并非处于辅助性或支持性的地位,而是与语言沟通一起成为人际沟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十年间,对非言语沟通的研究大致上是从行为角度、语用学角度、神经生物学角度等三个方向上进行的。非语言沟通的信息传递渠道通常被认为是无声与有声的非语言符号所构成。对他人的非语言行为的精确性加工是与更多有意义的支持性的人际互动相关的。神经科学上的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生理角度研究非言语沟通缺陷的途径。非言语沟通的已有研究结论,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并且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多种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全球传播的兴盛,随着中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一种新的语言传播形态--双语播音逐渐常态化.汉英双语播音是当前大众传播领域最为普遍的双语播音形态.它是一个承载着语言传播、信息传播与文化传播使命,具有全球传播话语力量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演播主人,通过对其自身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将节目信息传递出去。在这个创作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具有叙事功能,这种功能也兼备了空间叙事和时间叙事的双重属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不仅经常和口头语言相互搭配,而且有时还具备独立的叙事功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肢体语言不仅在演播空间经过有机处理完成空间意义,而且通过观众的想象创建多重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7.
彭志洪 《南方论刊》2005,(8):59-59,54
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情景,提供生动、形象的德育环境,这与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相吻合,它把各种理念、各种信息以直观动态的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和理解各种事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信息,使德育教育内容鲜活、丰富,学生容易接受。用现代教育技术传播信息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图像、音乐、语言、行为、心理等信息的传递,这种形式的传播便产生了魅力,而且信息魅力越大,接受者的兴趣越浓,印象越深刻,教育效果会越好。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德育,现谈一谈具体做法。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紧密配合社会形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  相似文献   

8.
人类交际有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肢体语言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进行有效的交际,要想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就必须了解其他文化的肢体语言,了解人在空间支配、目光注视、手势与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一书中《说林》《内外储说》中的"说",就是中国先秦小说的原生态。"小说"虽和"解"、"说"、"传"、"记"一样具有解经的功能,但它全借"精彩的小故事"来解经,不同于"解"、"说"、"传"、"记"在解说中有很多"抽象的语言";同时,它完全来自民间,又不同于"传"、"记"中的记载属官方史书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韩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觉的"小说"著述者和"小说"价值的真正发现者。韩非以民间故事传播的渠道和过程是否可信,作为衡量"小说"真实性的标准,这对中国古代的小说真实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语言多元系统及其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一书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明代社会,特别是下层城市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它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上述两个方面已有很多学者做过很好的分析、论述和评价,我们这里要谈的是来自完全不同方面的考察,即它的语言价值方面。《金瓶梅》比较完好地保留了明代中后期当时都市下层群众的口语。真实地、完整地呈现了那个时期的汉语的自然口语面貌。这一点比起它以前的任何一部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要珍贵十倍,就是它以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