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司马迁的历史观,条析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学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着重从《史记》的编纂特点和内容剪裁这一角度来探索司马迁历史观的内容及其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与班固历史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司马迁与班固在历史观上的差异,对于研究《史记》、《汉书》乃至两汉历史有重要意义。以天人关系、封建正统史观、历史进化、经济观点为着眼点,并分析原因,力图找到学习两汉历史的门径。  相似文献   

3.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他对哲学的认识并非是始终如一的,而是一个肯定——肯定、否定——辩证否定的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最终使哲学变成了科学。这一过程既是马克思变革哲学的历程,即他创立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他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革命实践过程。马克思不认为自己是哲学家,也不认为他的新唯物主义是哲学。  相似文献   

4.
对于司马迁受腐刑之年,历来说法不一,多以为在天汉三年,也有以为在天汉二年,还有以为在天汉四年.我觉得前一说为是. 说司马迁受刑于天汉三年的主要根据,是司马迁本人的自白:“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谓“七年”,是指从太初元年至天汉三年,因为《自序》这几句话之前,是说太初元年“论次其文”,而从太初元年起,至第七年确是天汉三年,既然司马迁自己这么说,还是完全可靠而可信的.所以,后人注解“七年”,就明确地说是天汉三年.如《集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主张详近略远的史学研究方法。司马迁作《史记》,“秦以前”、“三代”略,“秦楚之际”、“秦汉”详。《史记》全书130篇52万字,其中有75篇26万字论及汉代史事。汉代史事中,又有一半论载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相似文献   

6.
序跋说略     
“序跋”,在古文选家那里,是作为一大文章品类与其它文章品类并列的。其使用范围很广,“凡经史子集,诗文图书之类”,皆可作序作跋。序跋大都出于文人、学者、专家、名家之手,且多是精心结撰,所以序跋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写作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谋篇说略     
谋篇姚是谋划篇章,组织话语。在交际过程中,尤其是书面交际中,一般需要把许多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组织成话语和篇章,才能表达连贯而完整的思想,取得交际效果。因此,谋篇也就成了修辞学所关注的对象,成为修辞方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谋篇的主旨在于组织完整的话语篇章,明朗地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因此它所追求的是中心思想的显明性、话语的组织性和篇章的完整性,这也就决定了谋篇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分述于后。一、全局和中心言语交际时,一个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略     
<正>大千世界,刊物如林。《南都学坛》欲添一分春色。 一本刊物,质量高低,虽说主要取决于内文的水平,但作为第一视觉印象的好坏却在于形式——封面。封面—如脸面,大有文章可做。 内容与形式既有相互独立的一面,也有紧密联系的一面,二者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刊物及早形成具有自己刊格的个性特色?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刊物在读者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当是诸多编辑部所竭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敝刊的封面本照着:庄重、典雅、简洁、大方、浑厚、稳定的格调,按照学术期刊规范化的要求和文理分版的不同需要,作如是之构想: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略     
<正>大千世界,刊物如林《南都学坛》欲添一分春色。一本刊物质量高低,虽说主要取决于内文的水平,但作为第一视觉印象的好坏却在于形式——封面。封面—如脸面,大有文章可做。 由容与形式既有相互独立的一面,也有紧密联系的一面,二者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刊物及早形成具有自己刊路的个性特色?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刊物在读者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当是诸多编辑部所竭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敝刊的封面本照着:庄重、典雅、简洁、大方、浑厚、稳定的格调,按照学术期刊规范化的要求和文理分版的不同需要,作如是之构想: 1、刊名:南都学坛四字,恭请全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题写,这是举世公认的最为适合当今学术理论刊物的上乘墨宝,得之甚幸,勿须赘述 2、社会科学版以竖式方格图案作背景。俗称创作为爬格子。学术成果的载体全是从这空白的格子中渐次形成的,所谓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我们就是要为广大的专家学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愿诸君不停地向着科学的峰颠登攀。所选竖式方格是按鲁迅先生惯用的方格稿纸中借绘的,使之具有传统文化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反衬说略     
衬托是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之一,反衬、正衬都是其表现形式。一般的正衬为人们所熟悉,然而对于反衬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还不够,有必要作一些讨论。 1.反衬的性质及其形式特点 1.1 三十年代初,陈望道先生提出“映衬”的修辞格,指出:“这是揭出互相反对的事物来相映衬的辞格。约分两类:一是一件事物上两种辞格两个观点的映衬,我们称为反映;二是一种辞格一个观点上两件事物的映衬,我们称为对称。作用都在将相反的两件事物彼  相似文献   

11.
存现句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现句是汉语句式中区别于主动句、被动句的独具特色的句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存现句的句式特征进行分析 ,可见存现句所体现出的区别特征不只是语用上的 ,更多的 ,更主要的是句法———语义特征上对词汇项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礼器作为礼学传统中的一个概念,因被用于多种语境而致意义所指不一,给礼学的结构理解和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多困扰。以《礼记·乐记》所论之礼学三要素“礼情”(礼意)、“礼文”(礼仪)和“礼器”为据,结合中华礼学发展史和当代人类学对民间礼仪活动的田野观察,对其所述的“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加以分疏,可发现传统礼器的概念应包括用来进献给行礼对象的实物和承载此实物的“包装”,以及寄寓在此实物及“包装”上的等级制度和文彩形态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色略说     
有明一代,戏曲批评特别发达,而在当时,论戏曲者无不言本色。本文试图从分析本色这一批评语词在更早时期的含义入手,探讨在明代曲体文学风格论中各家对本色的论说,见微知著,从而画出戏曲作为一代之文学是怎样一步步失去其独有的艺术旨趣走向没落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比较略说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蕴 ,或评价中西方学者比较观念和方法的异同 ,或探讨异质文化共性的神奇折射 ,或评论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对于历史比较的启示 ,或分析、评价当今美国关于中国唐、宋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比较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在这里 ,尽管各位作者具有自己的独特视野和个人的审美意图 ,但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以及无私的学术态度 ,始终是共同的衡量各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客观标准。同样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较只是一种方法 ,但下列文章却向我们表明 :它同样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一种探讨各种价值、制度、事件内在合理性的理念与利器。正因为这样 ,对比较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借此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公正的历史评判标准 ,能够提升事物原有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一种智慧 ,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价值体系 ,一种开放精神 ,一种帮助当今的人们在世界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 ,形成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些 ,对于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后,艺术家展示才华的社会环境日益宽松,我国艺术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的绘画理念已深深扎根于艺术家创作思维之中。其实,“怎么画”的问题,也就是探讨绘画形式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摹状词略说     
摹状词分为限定性摹状词和非限定性幕状词两种类型。语境对摹状词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专有名词与摹状词在外延上是一致的,但在内涵上却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程颐的权变学说是在继承孔孟经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汉儒的经权观而形成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批判汉儒"反经合道"的经权互悖说,阐发了"权便是经"的经权同一说,以此消解权术变诈、离经叛道的异端倾向.其二,深刻论述了行权要遵循本体之道、规律之道和伦常之道,概括出权变方法论的原则和规律.其三,全面阐述了行权要"取中"、"时中"和"事中",不能"执中"或"执一",如此才能获得行权的最佳效果.程颐的权变学说对我们深入理解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为了促进和深化周秦史的研究,本刊编辑部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共同发起组织了一次先秦史研究的笔谈活动。专家、学者的来稿将从本期起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19.
语义问题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问题说略丁金国§0引言0.1语义问题受到描写语言学冷落了近半个世纪,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才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这当然应首先归功于乔姆斯基Chomsky,N.。无论乔氏本人的初衷如何,但事实确乎是由于他所发动的那场语言学“革命”,才触发了人们对语义问...  相似文献   

20.
词义构成略说刘桂芳自从西方出现“语言的转折”以来,语言的意义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词义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大趋势。其中词义的构成问题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人们期待着能够科学地揭示与描写现代汉语的词义结构。为了迎接这一天的早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