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实践性、整体性、辩证性和时代性的本质特性。这些特性是有机统一的,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蕴含,充分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要求,也是当今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实践”概念非马克思所首创,而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以前很久,东西方哲学史上就已有不少人在使用这一范畴了;在马克思以后,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也在使用这一概念。但是,真正赋于“实践”以科学规定的,真正把“实践”放在应有地位的,却只有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哲学学派。这是因为“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该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已经为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改革始终是和它相伴存在的,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任务。因此,系统地阐发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观,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性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其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已经一致起来,所以,社会矛盾的解决无须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而通过人们有计划的改革就能够实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就是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人们自觉的活动,使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通过非爆发的方式得到解决。从破除陈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谈到自己的历史观时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马克思是说,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就是认识、改造市民社会和市民社会解放的过程,即人类社会的解放。 一、希腊罗马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是西欧的古代所有制形式和日尔曼的所有制形式,而亚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论述了社会发展问题的本质、主体、内涵、规律和目的等重要问题,回应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挑战,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军 《理论界》2009,(4):21-22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探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融合。从内容上看,要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要求,并在群众现有马克思主义素养的基础上适当拔高。从形式上看,要采用传统的传承形式和创新的形式。从情感上看,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提升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新近,交往实践观论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关键问题上”,为着纠正哲学界“对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解上的偏颇”,提出了对“实践观的内容、结构和本质特点”的不同看法。他们以为“本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见解,对传统实践观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变革,拓展到交往实践观”,就可以变实践概念为交往实践,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交往实践观。在我看来,上述看法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见解是相左的。现就实践概念、结构、本质特征和实践观的哲学实质几个主要问题,谈谈同交往实践观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唯物论的讨论中,有的论者断言实践观点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本体论的转换,即从传统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唯有实践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抬高实践,贬低辩证法。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本文着重论述:离开辩证法,就没有科学实践观,并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辩证法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本质特征,只有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向军 《理论界》2010,(7):77-78
列宁、毛泽东时期的工人革命和战争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借鉴吸收和运用发展阶段,法的本质观体现出掌握政权的阶级(工人阶级)意志性、人民意志性、阶级工具性的本质特征。列宁、毛泽东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继承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在敌我矛盾对立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法的本质必须体现出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保障的本质特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工具性本质特征。认识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列宁、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更好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首要地位,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线索,是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以"实践"的本质内涵为出发点,探究其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可以说,脱离了实践观,就如同削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将轰然崩塌。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人的“实践”出发,来阐明人性观和人的本质观的,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不仅内在地包容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有的理论内容,而且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一种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意识,它要求我们从全球的观点来把握当代大实践及其带来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也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未来意识,它要求我们在考察当代大实践时要着眼于其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再次,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还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人类意识,它要求我们自觉地从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和规范当代大实践及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新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指导。下面试就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内涵,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新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的当代社会,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当你耐心细致地读完本文的时候,你将会十分惊喜地发现,我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精神实质和根本意义上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最直接的理由,也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与日俱增。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生产力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慈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地平线上打开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具有重大意义.今天,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慈善观,既需要全面梳理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慈善思想并与之对接,更需要积极与当代中西方各种慈善理论展开对话,借鉴其合理的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立场,反思地解答中国慈善问题,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8.
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深刻地揭示了文学批评的规律。它的产生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而且对于文学批评学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活动和文学批评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是前几年,我国的文学批评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各种各样的非马克思主义批评观到处流行,而马克思主义批评观却遭到冷遇和排斥,一度出现了极端混乱的状态。事实告诉我们,如果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李国安江泽民同志向领导干部提出的“一定要讲政治”,这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原则问题,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和强调政治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治是灵魂”,“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方式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有必要变革当前某些落后于时代和实践的意识形态观念,实现从“观念论”到“实践论”、从“结构论”到“建设论”、从“异化论”到“生存论”、从“真假论”到“利益论”、从“对抗论”到“主导论”的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