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是保护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最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经济、科技竟争力的重要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标志,已经成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学校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转移及产业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努力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成果转化模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成果转化成功的关键,人才引进和培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一申请专利,提高专利申请质量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之一.专利权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偏少、专利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专利转化缺乏知识产权评价制度、专利权利归属不明晰,针对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高校应制定有关专利保护的专门规章,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意识,制定激励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管理体制的陈旧、大学文化建设的滞后以及产学研的脱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低下。对此,应改革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企业出题、政府出钱、高校研究的“三合一”科研模式,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培育,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加速培育科技中介组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与科技相互渗透的过程,其绩效受诸多因素制约或影响。而高校科技成果的供方高校和受让方企业在市场风险、价值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主要因素。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企业和高校等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高校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必须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高校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登记与界定制度、档案管理与保密保证制度、激励扶持制度、权利申报审核制度、科学的教育评价和人事评价制度、评估与成果转化制度、合同审核制度.  相似文献   

7.
高校标识是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具有无体性法律特征,属于智力创造成果,可以"类聚"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框架内。版权、商标、专利和域名等法律制度分别适用于高校的校名、校标、校徽、域名、校训、校歌、标志性建筑和其他象征物等标志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高校标识构建了一个交叉系统的保护网。单行立法,制定《高等学校标识保护条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标识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是我国科研事业的一支生力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它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 ,发挥着愈来愈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是科研成果大量闲置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本文从国家总体科技环境、科研经费及风险资金投入、企业经营机制、高校内部人事与科研管理机制等四大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所存在的主要障碍 ,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科技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知识产权流失也愈加严重。高校应当科学处理科技人才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既要保障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又要保护高校的知识产权,在利益分配、产权归属、合同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强制度构建,努力实现科技人才流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学校是知识产权的最大拥有者 ,其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保护水平的高低 ,将从根本上影响到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对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对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善文 《东南学术》2008,(6):200-205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8.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据诸多学者考证和众多辞书记载,英语和法语中的science(科学)源于拉丁语scientia一词,而science是在14世纪进入英语词汇的,其词义几经进化才达到近代的科学的含义.关于science一词的源流,麦克莫里斯的研究十分详尽,他既介绍了各家的探讨,也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他表明,scientia虽然与等价词episteme(认识)有关,但它具有普适知识的含义,而哲学则把普适知识看做是它的本分.在17世纪科学革命前,科学被视为scientia,即它只是以世界为中心的哲学关注的一部分.在科学革命后,它变成主动的活动,变成科学.哲学的、方法论的和语义学的论据支持早期科学的这种特征,这从亚里士多德延伸到13世纪,此时在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的著作中首次出现关于科学的独立的观点.在这里,已经可以瞥见scientia意义的变化,直到17世纪这种变化才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