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是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青海物流发展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发展现代物流还存在许多困难。对此,本文着重研究了青海物流现代化的路径模式,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而进入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省份,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坚持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一起抓,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二次现代化理论,构建了工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31个国家40年(1970-2010)的工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果:世界各国工业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在世界工业体系中的位置基本稳定,各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初等发达水平,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现代化。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工业政策,应对新产业革命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并成为加快其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文章以苏州为例,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实地调研资料,认真考量苏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其发展成果、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试图从经济结构转变、高端人才引进、自主品牌创新、文化产业链的打造等方面探究其文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谈高校发展路径,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社会,亦是立足社会分析教育,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应选择以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引领发展、以吸引与稳定优秀人才促进发展、以产学研相结合赢得发展、以质量监管体系保证发展的发展路径,促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谌安荣 《云梦学刊》2015,(3):120-123
教育的现代化要以教师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的教师具备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及和谐人格等特征。教师现代化的生成需要对其进行文化启蒙,以确立现代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需要健全的制度,为其提供自由保障和约束;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唤醒和理性评估。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生长方式和生长路径影响着现代化进程。在我国,现代化是为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独立富强的被迫选择。从生长路径来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初是外生式的。外生式现代化由于国家作用强化,社会发育不良,因而缺乏内在的和持久的动力,社会发展不能持久。为此,邓小平一方面破除思想禁忌,提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以主动对外开放的姿态,吸收资金、先进技术、有效制度等,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把它们内化为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力量,培育社会基础,从而把政府的作用与社会发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罗志勇 《云梦学刊》2021,(3):112-118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通过整体推进乡村自然环境、人文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优化保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庆毓 《学术探索》2003,46(11):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历史责任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点的准确把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学习、借鉴西方人的现代化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内容与中国特色,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农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作者从制约农民现代化的因素入手.提出农民现代化应以提升农民的主体性为起点,突破二元体制的新体制与制度构建为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培训的根本途径,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苏南中小企业发展实证研究——无锡市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荷兰EIM中小企业咨询研究院合作开展的“苏南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基于 1998年无锡锡山和宜兴两市的 12 0家中小企业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的数据 ,详实分析了苏南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及其来源、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12.
合理性问题是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梳理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诉求,从合理性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整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困境"的韦伯到"整合"的哈贝马斯使现代性问题成为社会理论批判的关键问题,这首先来自于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从工具合理性到交往合理性.现代化理论也随之丰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一些先行地区担负着率先由全面小康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探路任务。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时期,以指标体系诱导发展的方式,可能是实现这一探路任务的有效路径。科学利用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诱导发展功能,其实就是具体地在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可以通过该指标体系所蕴含的诱导功能,鼓励搭建扩内需、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各类平台,这也是迈向区域基本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着力点。在体制转型时期,推行以指标诱导发展的方式,要注意规避可能会出现的主观风险、腐败风险、信息风险以及指标分解风险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结合资本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英国侵略与亚洲社会的关系,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辩证分析。那种指责马克思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鼓吹者、英国侵略的辩护者和欧洲中心主义者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到了晚年时期,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重新分析了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路径,改变了前期的一些看法。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仍然认为,落后国家要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或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苏联道路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然而,由于苏东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苏东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道路不仅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而且也超越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可能方案,实现了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和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世界现代化的四种主要模式,并运用政治—经济制度组合的分析框架加以辨析,以欧美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为镜鉴,剖析了江苏选择现代化道路,应虚心学习欧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模式的长处,充分吸取东亚市场经济+权威治理模式的经验,高度警惕拉美混合经济+权威治理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流程过程中,重点把握好思想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组织问题、制度问题、流程问题、驱动问题和保障问题的解决,应该是路径选择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路径设计的主要依据。以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支撑,利用客户关系管理(CRM),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整合政府流程再造有关信息资源,梳理当前政府流程再造的8种路径,设计和建立一套意识再造——环境诊断——资源重配——组织重塑——制度创新——流程优化——绩效驱动——技术、安全保障的渐进性路径选择体系,成为初步创建其路径选择理论框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核心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考察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向度,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文化、治理方式、治理保障分别对应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民主化、德教化、精细化、法治化,统一于乡村"善治"目标。然而,当前乡村治理面临多元共治格局不成熟、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内卷化""碎片化"问题突出、治理主体能力普遍较弱、治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多维困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统合传统与现代有益因素、把握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一核多元"治理主体能力,优化乡村治理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核心诉求可从现实和理想两种意义上归结,其理想诉求只有立足于现实诉求通过某种现实路径才能实现.笔者以为,既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或战略主要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想诉求,其政策实践或社会行动在不同历史境域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或分化现象.比较而言,生态现代化则因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的承继和实际、理性的操作实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实诉求,并对中国生态文明语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全面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的过程.二者的核心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人类自身层面的和谐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努力实现"六大和谐":城乡之同的和谐、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和谐、干群之间的和谐、农户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农民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