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是国际性的综合盛会,也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国茶文化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以往参与国际性盛会相比,中国茶文化更多地体现出全面进入、亮点纷呈和注重创意的特色。上海世博会茶文化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思考参与国际活动时茶文化的定位、目标、对象和方式。同时,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应该和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政治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体育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内容。体育外交具有灵活性、亲和性、直接性、公开性、风险性低及依附性强等特点。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对外可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说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那么体育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网络外交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外交已经日渐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网络外交。美国的网络外交已经从理念到实施不断地完善,其网络外交的实施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直接为政府当前的外交活动服务,向世界说明美国的政策;二是广为传播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理念和价值观,从长远着眼积淀影响。在对华外交中,美国也积极利用网络外交,比如在奥巴马访华、上海世博会、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等事件中,美国均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宣传。美国政府的网络外交,是其巧实力外交的一个体现,通过互联网的高效传播,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外交活动逐渐从抑制性的制度机构向灵活性的网络外交进行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和原因显示软权力成了美国对外外交活动的核心力量。该梳理与分析为民族国家的外交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邓显超 《天府新论》2006,(6):104-107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在对外交往中,文化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扩大合作的重要纽带。可以说,文化外交是继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等传统外交之后的重要外交形式。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目  相似文献   

6.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由于在西方世界征服的失败,俄罗斯帝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调转方向向东方进军,外交战略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方兼顾的特征。这种东西方兼顾的特征在外交形态上表现为均势外交与优势外交并举,俄罗斯帝国努力在西方推进均势外交以恢复和维持大国地位,在东方则推行优势外交获取更多利益以弥补在西方的损失。这种双重外交形态并举的现状,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韬光养晦的主要外交内容。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文化外交的起源看,美国的早期文化外交活动主要通过传教士为主的民间团体进行的,具有浓厚的宗教宣传色彩。从文化外交的内容看,美国文化外交包括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信息活动和国际广播等各种传播交流形式。从文化外交的机构设置看,美国从事文化外交的机构是宣传机构,美国政府或学者虽然极力撇清文化外交与宣传的关系,但改变不了美国文化外交活动的宣传实质。美国的相关立法暴露了美国文化外交对外宣传的本质。美国的文化外交的宣传性是由美国对自身的文化认知决定的,有着内在的必然性。美国的文化外交不是平等的文化交往,而是单向文化输出,是美国文化扩张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公众舆论和社会大众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共外交成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了各国对华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法国驻华使馆的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微博的内容、形式和影响,探究法国是如何做到通过微博外交来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我国开展以新媒体外交提供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加快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进程。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在文化、教育和新闻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媒体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深,并且目标国情况复杂,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促进双方的沟通互动,应该促使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朝多元化发展、增加对东盟国家的了解、扩大中国媒体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在各国外交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跨国公司因其多重的国际关系角色而具有重要的公共外交潜质。利用跨国公司载体开展公共外交具有辅助经济外交,实现公共外交活动隐性化,增强公共外交的可信度,推动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的发展四大优势。中国公共外交在西方遭遇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可信度,对跨国公司载体的开发利用有望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破解难题、实现飞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与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世博会是和平、友谊的文化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舞台.中国文化在其问大放异彩,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文化的"嘉年华".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中国文化得以进行全面和各具特色的展示,外国展馆也力求注入"中国元素",中外合璧、相互交融,体现出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与和谐共生.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在上海世博会成为"亮点"和"看点",既源于对中国文化价值和作用认识的增强,也在于作为东道主的"地利",还由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世博会在对经济、科技重视的同时也同样重视文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值得关注的"人文生态".中国文化在上海世博会的鲜亮登场,不应成为"一时之盛"而应成为"永恒之光",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总结已有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让传统文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成为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世博会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世博会不是一个城市的博览会,它更是全国的、全球的博览会.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代表着观众的热情,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历史动态.研究世博会,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来考察.只有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才能揭示世博会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办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消费品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世博合国区建设的直接投资和交通、商业、旧区改造等延件领域投资预计为1490亿-2730亿元人民币。投资额的40%左右最终将转化为消费品市场购买力,由此将新增消费品需求600亿-1100亿元,除去外流部分,预计将拉动上海消费品市场需求增长幅度1.5-2.5个百分点。历时半年的世博会,至少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将形成世博会搭台,旅游、商业唱戏的热闹气氛,预计将为上海消费品市场带来700亿元的购买力。世博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和设施的有效利用,将对上海的旅游业和商业产生长期的带动。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世博会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内新理念、新文化、新科技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上海世博会以科学技术、建筑艺术为载体,以东西方文化为底蕴,精彩地演绎了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主题展馆的概念设计,让我们领略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艺术文化与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中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在有关讲话中多次阐释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建立在对国际形势深刻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同时体现了内政和外交的相互关联.和谐世界理念立足自身、关照全球,承接传统和现代,对于化解国际矛盾、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刘勇为 《兰州学刊》2008,(12):43-45,151
“第二轨道”外交的概念在外延上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它包含官方外交之外的一切外交方式和交流形式,狭义上它是指有政府、官方背景的“非正式”外交。狭义上的“第二轨道”外交的属性,不能简单归结为民间外交或官方外交,它是身份上的非正式性与本质上的官方性的有机统一,“第二轨道”外交所能发挥的影响也与此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其身份上的非正式性,“第二轨道”外交操作灵活,却又无法直接进行决策,所能起到的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质上的官方性,“第二轨道”外交能迅速影响官方决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分享了官方外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从 1 999年夏季起 ,朝鲜掀起一轮积极的全方位外交攻势 ,这是朝鲜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的适宜的外交战略调整。其影响是正面积极的。由于得到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其前景是光明的 ,但也受到美国东北亚战略等因素的掣肘  相似文献   

19.
尼克松政府上台执政时,正直美国中东外交一筹莫展之时。面对复杂而又紧张的阿以冲突,为了扭转自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美国在中东影响不断下降的局面,尼克松政府对美国的中东外交做了重大调整,并通过一系列外交攻势,初步取得了处理中东事务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20.
严波 《兰州学刊》2006,3(11):116-119
“9.11”事件之后,伴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略调整,美国公众外交复兴,其重心转向阿拉伯世界,并采取措施加强公众外交的影响。但由于存在公众外交政策本身实力与目标的悖论,尤其是其总体外交政策本身的悖论,以及深层次的文化悖论,因而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公众外交政策,难以实现其所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