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以下简称《社建》课)是作为高校教育改革而开设的新学科。应该承认,《社建》课无论在教学体系上、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在理论的阐述上,都具有探索的性质。这一特点意味着这门学科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完善,还有待于经过教学实践不断地充实、完善。笔者通过近年来的《社建》课教学实践,深感到,《社建》课教学容易步入模式化、片面化、简单化倾向的误区。本文仅就如何避免这三种倾向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模式化”倾向在以往的《社建》课教学中,教者往往为了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建》课的特征和时代的需要,结合高师的实际和地方特色,从《社建》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任务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实现《社建》教学根本目标所需要的教师素质等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特色,重点在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上坚持课堂讲与多样化教学形式的统一,方法上坚持灌输与诱志的统一,任务上坚持教书与育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简称《社建》课)是高校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马列主义理论课。这门学科不是阐述马克思主义某一传统学科的一般原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等。而是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出发,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揭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的一门新理论。较之马克思主义某一传统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社建》是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点出发,  相似文献   

4.
辨证法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辨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点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的教学中,充满了辨证法,认识到这一点是搞好《社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由杨干忠、石永义和徐茂魁同志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本教材是参照国家教委1991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要点》(修定适用本编写的,它适用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和《社建》专业的教学,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这本教材的编写内容有如下两个特点:①宗旨明确,观点鲜明。它紧密围绕“一个中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程。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也曾经指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致信念。我国十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无论从事什么专业,目的都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一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明杰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在全面分析党的建...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工作探索龙运书我院社科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研室共有七名教员,均系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平均年龄54岁,承担着全院两门政治理论课──《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学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论谢本书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个既有理论指导性,又有实际操作性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纲要》,认真贯彻和落实《纲要》,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整体性理论特征,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简称《概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同样具有整体性。这就决定了《概论》课的教学应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理论暗线,并加强与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系,正确处理其阶段性与整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跨世纪行动纲领。《决议》不仅突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舍主义理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而且第一次将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集中、系统地概括为“八个强调”,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决议》的每一部分。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加深理解《决议》的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12.
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研读札记梁柱理论源于实践,而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实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正是我国十年波澜壮阔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的情势下,对如何坚持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富裕》的目标陈太福“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和本质特征,而且也揭示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内在逻辑联系,指引着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坚持社...  相似文献   

14.
时野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13-113
初三年级的《思想政治》课,重点是介绍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体现思想政治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对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作有机整合,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试就此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点,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于《概论》教学之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做为高校公共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几年来为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如何加强本课程建设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上看,《原理》 课不受学生重视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之所以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没能科学地制定和正确地贯彻《原理》课的教学原则。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不受重视的状况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而《原理》课的教学目的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根据《原理》课的功能,特点和教学目的,以及《原理》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大学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并正确加以贯彻,就不能不说是《原理》课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谈谈粗浅看法,并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7.
《法律基础》课教学刍议张汉昌二年制高师的《法律基础》课,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建设的发展和需要而开设的.它的开设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因课程内容繁杂空泛,授课时间短促,讲授颇有难度.为此...  相似文献   

18.
1997年4月26目—28旧,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97年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十几所综合性大学的近50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兼及《资本论》的教学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代表们畅所欲言。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资本论响理论和方法,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一些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一对《资本论》理论意义的再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的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持和…  相似文献   

19.
学习《邓选》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李蕖《邓小平文选》的出版发行,为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我们按照十四大关于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的要求,认真学好《邓选)},把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四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四史”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有助于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增进政治认同、承担责任使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学研究、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课堂、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课堂、连接线上线下的网络课堂等,是“四史”教育有效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