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型政府"初探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提出并研究"生态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对"生态"概念的辨析解读基础上,我们将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定位为致力于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政府.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生态优先是其根本价值观;生态管理是其基本职能;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核心能力;综合协调性为政府生态管理体制的显著特征;生态科学家咨询为政府决策机制的广泛构成.  相似文献   

2.
生态型政府是政治生态文明理念下政府范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但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却面临着组织、市场、主体、法律等困境。因此,迫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建立动态组织、转变政府职能、合理配置权责,完善政府生态管理的组织建设;加强市场理论研究、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培育生态市场,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培育生态NGO、改善信任格局,推动主体间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合作进程;坚持正确的立法理念和立法原则,改变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权威,完善司法问责和司法救助体系,提高法律保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政府是在权力的生态觉醒和资本的生态觉醒之上才能建立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府.它一方面要推进生态—社会革命,并在这种推进中克服国家共同体和人类共同体中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生态过耗,以强力实施生态性生产和生态性消费,一方面以人与自然界的生态整体为本位发展生态创造力、生态生产力,推动人的生态化发展,走生态—经济—社会—精神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生态合理性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型政府"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生态管理理论迅速发展、人们生态意识又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为自觉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鉴于日益严峻和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理念,在此历史背景下,构建"生态型政府"显得尤为迫切.目前政府生态管理严重滞后;应以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借鉴"生态行政学"理论的精髓,采取多方举措,加快"生态型政府"的构建,促进和谐生态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平衡,是当今人类面对发展困境的一种解决方案.低碳经济所致力的正是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影响下的绿色尺度,它表现为生态经济目标、生态经济技术、生态经济方式与生态经济效果.低碳经济与生态公民的理念处于一个渐进式的观念联合之谱系中.生态公民在实现低碳经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生态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生态公民有利于我们在相应的人之向度上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生态公民这一概念在公共哲学的思维背景中产生,在全球低碳经济的环保运动不断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生态公民身份,在更实质意义上被视为一种参与机制,是对更整全意义上的生态共同体所做出的契约式安排.它规约了生态人转化为生态公民的转化渠道,是对一种相对普遍的生态社会结构的完善.生态公民的低碳经济理念从更整全的角度可解读为战略思维、哲学思维、经济思维、政治思维、教育思维、文化思维、人道思维、权利思维、道德思维等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甲成  彭涛 《河北学刊》2008,28(3):130-132
生态学方法为我们研究政府发展提供了更有解释力的视角,任何政府系统说到底,都是由政府主体构成的有生命的整体。政府作为一种"成长"的存在,必须注重与社会的适应性、主体的自觉性和自身能力的限度性。一个持续成长的政府必然是与社会生态相适应的"生态型政府"。政府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社会而构建"永续性"。  相似文献   

7.
内生态型政府的内涵及其善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理论研究的精细化、深入化,与外生态型政府相比,内生态型政府兼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政府生态化重塑的双重功能,追求五位一体的生态理念,进而实现政府善治的目标。而要实现这种由"外"向"内"思维路径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确定五位一体、生态优先的治理战略,网络治理、合作治理的治理理念,垂直化和扁平化相结合治理结构,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体制,生态服务、生态管理的治理风格,唯才是举、德才并重的用人机制,以及电子政务、人本服务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政治的视角看节约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节约型政府”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弹性很大的概念,但在生态政治的视角下,“节约型政府”就是节约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成本的政府,是致力于不断实现自然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其本质就是“生态型政府”。对于生态政治建立及其“生态型政府”建构而言,倡导与打造“节约型政府”不仅与其存在着内在的范式契合,而且对之有着直接的支援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政治生态理论为视角 ,观照与考察法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 ,法律文化具有极不相同的生态表现。从臣民文化走向公民文化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再到二者的折中衡平 ,从“法个人”到“法国家”再到二者的中庸中和 ,法律文化一直在沿着规避反公民、违民意的非生态法律文化 ,求取利公民、顺民意的生态性法律文化的生态之路前行。以公民之自由和民主为本的人文关怀 ,是法律文化从反生态走向生态之路的根本性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论长三角生态型区域建设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三角区域在率先发展起来后,要向生态型区域迈进;而在建设生态型区域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长三角向生态型区域转变,既基于人们急于从工业社会所带来的危机中脱困的背景,又是人们对后工业社会批判性反思的结果,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长三角区域的各地方政府主导地位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遭受了执政理念提升、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对科学技术过度依赖、市场主体运利所带来的困境.长三角区域各地方政府要承担起推进科学发展、推动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推广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已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政治与政治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政府谋划、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市场运作、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高效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公民文化权益保障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高度契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保障与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丰富文化供给,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同时提高公民行使文化权益的意识;坚持统筹兼顾,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公平;推动公民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的协调进步,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营造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型区域治理具有完成现代化使命和推进后现代化进程的双重价值.但是,实践中它面临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持续张力,表现为物本与人本、物质与后物质、工业与后工业、效率与效益、GDP与绿色GDP 之间的紧张.究其原因,异质性社会的重叠任务与发展型国家赶超型现代化战略推进的效应积累等因素起了主导作用.然而,以效率为中心的现代化与政府经济主义发展之间的高度吻合性,使得这种张力呈现出非均衡性的变化而抑制了治理的生态性、协调化与可持续性,最终滑向现代性;因而深刻地型塑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公司化变异,表现为发展偏好上的获利性与实践策略上的机会化.为此,基于创新型国家构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通过政府的服务化转型以实现生态化的发展转向,强化治理的后现代性因素,在现代化中完成未竟的良性现代性和获致可欲的后现代性,是达成生态型区域善治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也是政府转型和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公民社会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发生了转变,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慢慢成长起来。文章以公民社会为视角,分析了公民社会在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公民社会,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态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构建生态政府,强化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政府要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政府的制度供给、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教育的角度转变其职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公民参与不仅是确保服务型政府合法性基础的关键要素,而且是契合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模式。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对公民参与的认识误区与现实困境制约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持续发展。因此认清公民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角色,塑造积极的公民精神,提升参与能力;明确政府在推进公民参与中的责任,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的有效性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解读生态型政府:提出、意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在人对自然的异化,以及自然对人类“反异化”的尖锐矛盾中催发的,为保护自然生态而自觉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范式。作为自然的保护者与生态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之于自然的责任态度和协调状态对于人与自然之间“自然性和谐”关系的达成起着主导性的引领作用。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提出、意旨与价值三个维度对生态型政府加以解读,对于反思政府关于自然保护的责任设定,探寻化解生态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路径,具有科学的实践指向性和鲜明的理论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