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曹禺的剧作历来是影视改编的热点之一.在曹禺剧作的影视改编史上,<日出>的改编总体上比<雷雨>、<北京人>、<原野>的改编都更为成功.以<日出>的影视改编为个案,通过与曹禺其他作品的文本特性及其改编效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话剧改编为影视作品,原著的文本特性对这种改编有很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家>的电影改编 巴金小说<家>的电影改编作品而为中国国内一般公众所熟悉的,是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家>,然而实际上,<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被改编为电影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迄今为止已经被用两种语言改编了四次.  相似文献   

3.
《察克喇瓦尔第阿拉坦汗传》(以下简称《阿拉坦汗传》)是16世纪——17世纪蒙古历史诸文献之一。此书主要记述了16世纪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汉文史料中称为俺答)一生的业绩,是一部用韵文写成的传记体蒙古文历史和文学名著。《阿拉坦汗传》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尤其是右翼三万户政  相似文献   

4.
三、《阿拉坦汗传》的内容《阿拉坦汗传》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和成吉思汗以来佛教的传播(珠荣嘎影印本1r-2v);第二部分是达延汗以及他祖辈和儿子们的简单介绍(2v-4r);第三部分是阿拉坦汗的传记(4r  相似文献   

5.
民族苦难与文学的空白——在剑桥大学东方系的讲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苦难的史诗.关于苦难的文学书写.也因而所在多有.在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古拉格群岛>;在拉美有<百年孤独>;在美国有<根>;在欧洲有<悲惨世界>和<变形记>.可是,在中国,面对民族的苦难,我们却没有充满作家个人伤痛的深刻思考和更为疼痛的个人化写作,没有写出与这些苦难相匹配的作品来.这是我们中国作家的局限,也是中国作家和当代中国文学面对民族苦难历史的伤痛和内疚.  相似文献   

6.
一、重庆市当代文坛现状 几十年来,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在人民心中经久不衰.至今,<红岩>己发行了2000多万册,可见它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7.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多次被改编为影视片,这些<画皮>影视片之间及其与原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导演的创作观念、大众的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1.作者、书名与年代2.编年史的诗文特点3.阿拉坦汗传的内容4.1602—1607年的甘珠尔经译文自从蒙古历史学家、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院士舍·纳楚克道尔吉1963年在乌兰巴托出版的名为《喀尔喀史》的书中提出这一问题以来,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的蒙文传记的存在在南部蒙古的学术界得以公开。纳楚克道尔吉在讲到下面的情况时提到了这部传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阿拉坦汗传》一书的出现,对以往除汉文史料之外,以《黄金史》、《蒙古源流》为主所进行的十六至十七世纪蒙古史的研究,给予了一个巨大的冲击。近年来,内蒙古的研究者纷纷发表了利用《阿拉坦汗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见这个史料肯定像所期待的那样有其独特的内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珠荣嘎氏公开出版了《阿拉坦汗传》(民族出版社,北京,1984年),  相似文献   

10.
<召树屯>(孔雀公主故事)被整理、改编进入汉语文学圈,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收获.但是,两个版本是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的跨语际流变,整理与改编会有着不同的思想与情调.民族民间文学进入汉语文学,应该保持其原风貌,这样才更显其另一种文化的真实个性从而更真更美.  相似文献   

11.
李少红是中国女性导演中女性意识较为成熟与自觉的一位.她的<大明宫词>通过武则天、太平公主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历史的解蔽和审美吁求中实现了女性本真精神的创造性还原.电视剧改编是反抗和消解男权叙事的方法之一,但这种依托男性文本的女性制衡策略在有效性与有限性方面同样明显.比如对<雷雨>的改编,在女性意识的极力张扬中仍然潜伏着难以抹除的男权话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在北元时期,蒙古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俺答汗时期所颁发的<阿勒坦汗法典>重视对蒙古族女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封建法律保护女性的传统模式.尽管<阿勒坦汗法典>不是整个蒙古社会所制定的大法,实施的范围也十分有限,但这一法典对于推动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对于蒙古社会的法制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郑子家丧>中"使子家利木三寸"的"利木"一词,学术界有"梨木"和"离木"等不同的解读,但都存在问题.文章结合上下文和古代葬具用材的有关资料,认为应该读作"厉木",意思是"恶木",即贱劣之木.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现实主义革命悲剧不同,中国当代作家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2002)与当代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红色大片<集结号>(2007)深刻揭示了后革命时代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之间的道德商谈.电影<集结号>对小说<官司>的改编采用了保留、增添、改变和删除等手法.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号声真相的探询、残酷战争的展现以及象征仪式的出场三个方面.通过改编,电影<集结号>有力地强化了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在真诚性和生命观两个层面的剧烈冲突,以及二者通过修复共识而又相互依存的悲剧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五四运动时期戴季陶和沈定一在上海联合主办的<星期评论>为中心,分析研究当时国民党人在上海的革命工作.在众多的关于戴季陶的研究中基本上都会将<星期评论>作为一个亮点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基本观点是由孙中山指派戴季陶、或戴季陶受命创办<星期评论>.那么,<星期评论>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而以<星期评论>为阵地的国民党人及进步知识分子全体又是怎样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去的呢?本文以孙中山、戴季陶及((星期评论>时期为主线,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期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呼和浩特汉族移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坦汗时期,由于明朝政治腐败以及阿拉坦汗重视发展农业,招纳边内汉人,汉族第一次大规模地迁入今呼和浩特地区。清康熙、乾隆年间再次出现汉族大举入迁的情况。其途径有三种:清政府招徕汉民耕占土地;无地少地汉族贫民涌入今呼和浩特地区寻找生路;清原驻防八旗汉军转为民人。  相似文献   

17.
龚荫教授从事民族教学和研究几十年,成绩斐然.先后出版了<明清云南土司通纂>、<明史云南土司传笺注>、<中国土司制度>、<中国民族政策史>和<民族史考辨>等学术专著,这些著述均获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大学社会科学和优秀成果奖.现已75岁高龄的龚荫先生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写出了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系列著作(约计190余万字),<中国历代民族政策概要>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8.
<春秋>书名语源,有从春夏秋冬中节取春秋二字的"错举说",有保持传统仍称一年为春秋的"传统说".考三代历法,夏有冬夏而无春秋,商有春秋而无冬夏,周因夏商而置四时.三族之中,商人是最早使用成熟文字,最有文化,最早有典册的民族,周初鲁国史官当由商人担任,故其著史书,当因商人历法传统而名<春秋>,后孔子、墨子、左丘明等东鲁儒生,均因商人历法传统和鲁<春秋>历史传统,袭用旧名."春秋"成为史书通名,虽与孔子<春秋>、左氏<春秋>有关,更与鲁<春秋>、商人历法传统和历史传统乃至整个殷商民族的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楚昭王疏者下船>是元代郑廷玉的杂剧之一.该剧现存的元代<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和臧懋循的<元曲选>本在曲文和情节上差异很大.臧懋循"当行"理论应当是造成元杂剧不同版本之间差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适于舞台搬演、迎合观众好恶、创造感动观者之魅力应当是<元曲选>本对元刊本改动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点在<楚昭王疏者下船>的两种刊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对此剧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及<元曲选>本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从中找出臧氏"当行"理论在杂剧剧本改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飘>的畅销盛况一度成为出版史上的一段佳话,但传统的文学观念却使<飘>遭受文学史的冷遇.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引发的文学观念变革,推动<飘>进入研究视野,逐步确立了<飘>在通俗小说中的经典地位.<飘>改编成电影,扩大了其文化效应,同时也暴露出它在研究视野中的身份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