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一如两百年前一样,人们似乎依旧习惯于仰仗国家来统筹整理法律,并借助综合性法典来展现法律。文章将探讨这种信赖在法典编纂中的合理性。文章着力论证,在信息化时代,法典编纂的法律信息供给功能可以借由比依赖国家创设法律体系更好的方式予以实现。信息化社会使得法律渊源具有多元性,并赋予了市民选择法律来经营生活的可能性。从传统来说,大陆法系以及普通法系国家在编纂法典以实现法律信息的系统化供给方面的经验表明,这些法典化活动能够满足当时的法律信息管理需要,但是传统的法律编纂方式却难以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这促使法律需要以不同的姿态面向大众——在国家编纂法典或法律科学的形式之外,借助多元的可供受众选择的法律信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2009年金砖国家机制形成后,印度对这一机制的态度从不太看好到越来越重视金砖国家的内部合作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一机制,印度把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关切充分表达出来,其战略目标也开始浮现。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表面看,印度意欲吸引其他金砖国家的大量外资,试图改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积极学习其发展经验,这些战略诉求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从深层看,印度力图营造良好的入常氛围,创造处理安全问题的良好环境,并为大国崛起布局谋划。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是综合性的,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需要强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聆 《社科纵横》2002,17(5):31-32
本文对以唐律和大明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罗马法系的特征、立法指导思想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探讨二者的文化渊源 ,揭示中华文化与法兰西文化的区别 ,以期促进其交流  相似文献   

4.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仁杰  孙现朴 《南亚研究》2011,(3):86-99,124
进入21世纪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金砖国家经济的强势崛起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金砖国家合作逐渐机制化,它必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的特点和西方国家对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印度支持金砖国家机制的缘由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金砖国家机制对中印关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罗淑宇 《社科纵横》2010,25(1):65-67
《权利法案》是保护美国人权的一部重要宪法性文件。对比中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中美在法律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官任职资格和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作用、法典编纂理念、法典编纂的侧重点、法律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等方面,而这种法律文化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历史、国情以及法律传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张丽莎  王杨 《社科纵横》2006,21(6):74-75
罗马法既是古代社会最发达的法律体系,也是近现代西方法学的历史基础,对后世法学的发展,特别是民事法律制度、法典编撰产生重要的影响。两大法系的民事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罗马法的遗迹。除此之外,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德国民法典》的演进及其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海峰  刘丹 《学术交流》2004,6(10):21-24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已纳入议事日程。在民法典的编撰过程中,借鉴作为世界优秀法制成果的德国民法典的立法经验尤为必要。德国民法典在立法预研的严肃性、继承法律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外国法优秀成果、协调单行立法与法典立法的关系和抽象度以及构建市民社会民法文化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应成为中国民法法典化的重要理论参照物。  相似文献   

8.
刘丽锋 《社科纵横》2013,(1):118-119
法是国家创制的,归根到底是人创制的,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秩序的调整手段,必然是以一定的人性为依据的。从分析罗马法的形成与特点入手,在对罗马法法理的解读中力图揭示出罗马法中对人权的重视、对人性的关怀,这也体现出法的终极价值与人性的终极价值具有统一性。最后,结合我国法律发展的现状,简要的论述罗马法中所体现的人性关怀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方向,在于如何扩大相互贸易,以推动金砖国家间贸易发展,而贸易便利化可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金砖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评估了金砖国家在该领域进行合作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金砖国家应首先建立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及政府间协调机构,有效推进海关环境和国内规制环境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金砖合作机制"成立十年以来,金砖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金砖国家间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也进一步加深了成员国的贸易紧密度。本文使用偏离份额法,并结合法国国际预测研究中心国际贸易分析数据(BACI)数据库,在产品层面构建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潜力矩阵。结果表明,尽管金砖国家对华出口产品呈现高度集中化的趋势,但金砖国家对华出口的潜力尚有较大空间,"正向优势"和"正向潜力"型产品是各国对华出口的主流产品,资源型产品和中高科技产品具有最大的出口潜力。随着金砖机制的不断成熟,金砖国家有望通过更深入的政策和技术合作、及机制性贸易安排,实现更多元、附加值更高的双边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11.
印度的法典出现在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在这之前曾有一个经书时代,即公元前500年~前250年。要探讨印度古代法思想,却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吠陀时代。如此,才能对印度古代法思想有一个比较全面、更加符合印度历史实际的了解。印度古代法思想,人们通常认为种姓制婆罗门教的宗教思想、宗教生活是其基本特征。但这只是印度奴隶制国家出现以后的事,其最早期的法思想则带有鲜明的自然色彩和人民性,充分地表现了印度古代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就已掌握的一些材料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印度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英国法律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吠陀经》和同时代的非雅利安人的习惯为基础的印度法已经产生,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摩奴法典》等法规汇编,其影响及于东南亚诸国,从而逐步形成了印度法系。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受阿拉伯人统治,伊斯兰法虽被引入某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  相似文献   

13.
张亚辉 《社会》2005,40(3):173-211
本文重新梳理了莫斯在《礼物》一书中对罗马法、印度法和日耳曼法研究的材料,结合莫斯“人的范畴”的研究,试图指出:印欧人的礼物是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特有的交换方式,而且这两个等级的礼物交换原则各自不同;而构成现代西方社会主体的第三等级并没有一个符合礼物之道德要求的交换方式,除非继承日耳曼法的精神,否则现代社会终将陷入无法自拔的道德困境。通过与梅因的罗马法及印欧社会研究的比较,本文希望阐明,莫斯通过礼物研究建立的社会契约概念与罗马的债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与自然法的社会契约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南亚的大国印度自1991年推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后,开始关注东亚成功的快速发展的经济。拉奥总理、辛格财政部长多次强调印度要学习东亚的经验。 近几年来,印度同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活动大大加强,联系越来越密切。去年印度与泰国达成在投资、旅游和贸易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今年它与东盟决定成立东盟—印度扇形联合  相似文献   

15.
魏元甍 《学术交流》2012,(2):107-110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论俄罗斯民法典的编纂及其历史继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法学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可谓历史久远,基础深厚.在俄罗斯历史上共制定并通过三部真正的民法典,即1922年和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以及1994-2006年分四部分分别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三部民法典都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因而每部法典都以否定前一时期的民法学原则为宗旨,但是,这三部法典又都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每部法典的结构体系和制度规则又均以前一部法典或法典草案为基础,体现了法典编纂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7.
刘红良 《南亚研究》2022,(3):71-87+158
海域感知体系的建设与提升,是近年来印度海军建设的重要方向,这在《印度海洋学说》及《印度海洋安全战略(2015)》中有明确体现。海域感知需要建立在技术系统支持之上,同时要求信息共享及国家之间的协同性,这对印度的海洋防务能力及与相关国家的政策共振提出更高要求。印度在印度洋区域的海域感知建设更多趋向于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为此,印度与美、法、环孟加拉湾国家及印度洋岛国进行了协调与合作。尽管存在着多种制约,印度在海域感知方面的建设及发展趋向仍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入境法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考察我国现行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和其他国家、地区出入境法(移民法)立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完善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主张我国新的出入境法立法模式应当从目前诸法并立的分散模式,转向以一部“出入境法”为核心的法典模式。  相似文献   

19.
郑华  任姗姗  张頔赟 《南亚研究》2022,(4):27-46+155
军购是关乎主权国家军力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直接影响国防安全和国家间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南亚强国,印度始终将海外军购作为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及实现政治大国梦想的重要路径。从2004年辛格主政到2019年莫迪第一任期结束的十五年间,印度在经济实力上升、安全威胁增加、领导人实现政治大国意愿更为强烈的背景下,海外军购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分析十五年来印度国防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环境三个维度的变化发现,印度军工产业的发展理念、军购数量及内容和来源国、执政党理念和领导人执政风格等是造成莫迪政府减少海外军购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综合构建了印度国防自主化发展的态势、官僚机构的腐败和军工复合体集团的利益纠结。此间,国际形势经历了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以及从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印太战略”的变化。伴随中美战略竞争加剧,莫迪政府拓展印度政治影响力的初衷与美国政府试图借助印度制衡中国崛起的图谋相呼应,印度将军购作为其重要外交工具选择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所有权法理论是近现代私法法原理和法规范的基石。笔者曾在《近代所有权论及其法典化》一文中,对近代所有权论及其与近代大陆法系民法典法规范的关系作了一些探讨。但关于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在法本质论上未能给以形而上的认识,仅偏重论述近代所有权论成就了近代民法典的法规范。本文考察大陆法系国家所有权理论的渊源,探求大陆法系所有权理论法观念上的归宿。法国所有权理论以自然法作为其合理性的基础,在理论渊源上导源于罗马法,否定了封建所有制。德国所有权理论在认识论上归结于萨维尼的意思论,温德沙伊德以历史法学的认识论探求到了近代所有权理论。日本虽曾经历了吸收近代所有权理论的过程,但在法观念上并未达到自然法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