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玄的诗教思想受孟子影响最深的是"以意逆志"法与以史说<诗>.他在笺<诗>的过程中借鉴并吸收了孟子诗教思想的精髓.孟子认为<诗经>是西周王道教化的产物,可以用<诗>来证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理想王道时代.郑玄接受孟子以史说诗的方法,于<毛诗传笺>中在<诗序>和<毛传>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成体系的"正变"说以史释诗.郑玄也继承了孟子"以意逆志"的理论,并加入了他自己的创新,将孟子的"以意逆志"法上升为以"美刺"释<诗>.他将<诗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置于解诗的过程之中,从而推求和诠释诗人之志,赋予"以意逆志"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赵雨星  邱锋 《社科纵横》2013,(6):132-136
注重从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中吸取和总结经验,是《国语》一书内容的突出反映。全书着重探讨和总结了西周的衰亡之故和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得失,在这些历史经验教训当中,更是强调了民心向背在社稷安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泽胜 《社科纵横》2008,23(7):66-67
但书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新<公司法>使用但书的数量、形式、技术等方面大大超过了旧<公司法>.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界定了但书的含义、新<公司法>中但书规范的具体形式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5):164-172
作为一部以私修身份巍然入列正史的著作,《新五代史》既是欧阳修本人在史学上的代表作,也是北宋中叶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和学术思潮等在史学领域的鲜明映照,堪称学者个人学术旨趣与时代变动的有机结合。其编纂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借助"存其大要"和"不没其实"的史料采撰原则,尝试对五代历史治乱兴衰之故作出可永为世鉴的规律性探讨。这既是其明显区别于《旧五代史》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北宋前期史学由草创而臻于精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傅丽 《学术交流》2003,(5):142-147
《醒世姻缘传》的神道设教 ,在社会道德观念的整体性关照———世风教化中 ,虽基本遵循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传统 ,但同时又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思想偏见。作者以众生作孽和众生怙恶为由 ,走入了神道毁灭众生的思想误区。将人性质变为兽性 ,暴露出作者反人道的思想倾向。特别是神道毁灭众生中的阶级偏见 ,说明西周生的思想功力 ,不足以借文学揭示社会本质、解决社会问题 ,这也是《醒世姻缘传》历史与思想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6.
《隋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北京地区的某些州、郡、县建置沿革,前后矛盾,疏漏多见,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以《隋志》之玄州、平昌郡及《旧唐志》幽州大总管府、玄州、三河县、密云及燕乐县为例,加以考辨,以正其误。  相似文献   

7.
作为<水浒传>最早的续书,<水浒后传>李俊等英雄的"海外立国"是其特殊的内容,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意蕴."海外立国"涉及远涉海外是忠义英雄的无奈之举、创建国家是忠义英雄对中华文化的承传、斥佛入道表现忠义英雄神归故里等几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水浒后传>"乱世忠义的悲歌"这一主题,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对<水浒传>英雄结局的反思,从而说明作者对明末清初严酷现实的极度失望.解析"海外立国",是把握<水浒后传>主要思想意蕴、创作者思想指归与感情倾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明太宗实录>是以朱棣为传主的帝王专史,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该实录将他的对手建文皇帝塑造成反派配角,对其形象进行了有意的弱化、矮化和丑化,将建文帝描写和塑造成僭伪者和昏君的形象,经常受到朱棣感召的被动形象,以及听任"奸臣"摆布的庸君形象.对建文帝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实录修纂具有主观性的一面.然而,该实录在记载建文事迹时,在不太敏感的内容上也保持了据实直书,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慎刑契合国际轻刑化趋势,符合我国司法改革方向。追溯我国传统法文化源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慎刑思想。《周易》蕴涵着丰富的慎刑思想,如明慎用刑、赦过宥罪、不留狱、议狱缓死等理念,以及对童蒙之人用说桎梏的赦宥教化,都体现了朴素的慎刑思想。《周易》的慎刑思想集中表现在:犯罪惩治方面,提出要通过行中罚,实现刑罚清的宗旨;在犯罪矫正方面,提出要通过规训教化,达到改过迁善的目的;在犯罪预防方面,提出要通过明罚敕法,收到禁民为非、知止不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2,(5):106-111
《醒世姻缘传》中的神道教化始终遵循着儒家的思想传统。由凡入圣的晁夫人是儒家博施济众、仁爱为本的理想化身。晁梁最终选择以孝子终身的生存方式 ,显示出儒家血缘伦理道德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晁源、狄希陈与薛素姐的两世孽缘则表明 ,《醒世姻缘传》消化吸收佛教因果轮回观念 ,无非是要强调儒家仁义纲常为本的伦理道德设置不容践踏。作者在神道设教中弘扬儒家道德理想的主观意愿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作品的写实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晓博 《唐都学刊》2011,27(6):100-102
《呼兰河传》中王寡妇和小团圆媳妇都是处在最底层的人物形象,以她们为代表的女性活着而毫无地位可言,只能以沉默作为生存的方式。作者通过展示她们的生存状态而揭示了她们构建于他者之上的无意义的但却是对个体精神戕害最为严重的价值体系,从而引起读者对启蒙主题下的人的自我、人的价值的呼唤以及建构。  相似文献   

12.
黄晓非 《社科纵横》2006,21(12):148-149
《周礼》中提到的备荒救灾措施和思想是先秦时期防灾、救灾经验和思想的总结,成为后世备荒救灾的理论依据,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模仿了日本最大的综合杂志《太阳》。杂志之间文章不仅相互转载,梁启超还在《太阳》上发表了三篇文章。梁启超不仅与《太阳》的发行人、编辑交往密切,而且他的一些小说理论、思想言论、人物传记以及经济思想等都受过《太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晨 《唐都学刊》2008,24(5):100-107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制度的详尽考索,本文认为,王弼<易>学始立于官学的时间应在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即公元442年.其设立与东晋后期玄学与佛学、经学的融合以及私学教育的发展有极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田照军  吴明 《社科纵横》2010,25(3):90-91
《管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它在战争观、治军思想、战术思想等方面均有精辟深入的论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经学在汉初正式形成,大约与此同时,史学也崭露头角.而<春秋>则寓"空言"于行事"之中,一直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特件.<公羊>、<嗀梁>乃<左传>侧重继承<春秋>义法,显示出经学的特点:<史记>也继承<春秋>,但其所凸显的却是史学的特点.显然,正是<春秋>兼具经与史的双重特性,促成了经史之间有着始终的关联,但也正因为继<春秋>者所侧重的特点不同,最终促使了经史在学科上的分离.在经史分离的过程中,<史记>无疑处于其间的关节点,它于著述宗旨、著述路数以及著述体例上都发凡起例,从而使史学真正独立于经学,而这些正凸显出<史记>在中国古典史学上之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付丽 《学习与探索》2004,(6):149-152
与前后期文人世情小说不同,《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采取了一种民间性策略。作者取用神道立足于民间受众,神道设教中多关涉民间意义上的宗族伦理与儒家社会伦理,把民间祈福畏祸的文化心理作为扬善惩恶的教化落点,从而有效呼应了作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教化主旨。在世风浇漓、道德沦丧的晚明社会,这种文学救世的策略,无疑十分切实而有效。这也是《醒世姻缘传》神道设教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七略》分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隆予 《唐都学刊》2005,21(5):9-13
《七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目录学巨著。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首先合作完成了目录学著作《别录》。刘向死后,其子刘歆又在《别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概括,并进一步吸取中国古代的学术分类思想,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目录学巨著———《七略》,它为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22,(1):140-147
扬雄是西汉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经学家。他身处经学兴盛但又今、古文经纷争不息的"经学昌明时代",因政治、著作等因素被后世忽略了其学术贡献。以两汉今、古文经学的差异为考察背景,分析《法言》大胆采用模仿经典形式背后的撰述动机,显示出扬雄在经学发展转型时期,不囿于一家一派,调和今、古文经学的自身学术立场及其"重德轻事""深约解经"的经学思想。此外,《法言》中展示的援道入经倾向,以及扬雄在后世所受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昭示着中国儒学在由经学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