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归结为单一派别的儒学,也不能归结为单一的汉族文化,更不能归结为单一层次的哲学意识形态,而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直觉主义等特征,从优劣方面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批判和继承传统,还应该从文化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关系、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的视角来反思和超越传统。  相似文献   

2.
郑建功 《浙江学刊》2007,(4):194-197
梁漱溟把中国问题归结为“文化失调”,强调从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中寻找根本解决方案,他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概括为“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结构背后的“统治力”为早启的“理性”与礼俗秩序。在此基础上,梁漱溟进一步提出了乡村建设理论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后马克思主义学者巴特勒、齐泽克与拉克劳三人围绕着"霸权逻辑与现代康德主义"的争论把近代哲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问题推到了现代哲学的前沿,并成为现代政治哲学难以规避的棘手问题。他们之间所展开的对话和争论折射了现代政治运作中所蕴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张力。巴特勒和齐泽克认为,拉克劳有关霸权逻辑的"空能指"概念无非是康德主义的先天形式加经验内容的现代变种。拉克劳对此给予坚决的回击,并认为其政治霸权概念是一种具体的抽象,而非政治哲学中的康德主义的二元论。相反,巴特勒思想中还残存着诸多黑格尔的本质主义的成分,其"文化翻译"和"述行"等概念不但与其政治霸权的概念不冲突,反而更说明了其霸权逻辑的普遍性和有效性。西方左派的这一争论将有助于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何以能创造落后赶先进的奇迹,议论颇多。在我国,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三种,一是强调明治维新及其后日本的奋发图强和国际形势的有利,这与吉田茂的讲法基本相同;二是强调日本近代化道路的特殊性,有些学者把日本近代化道路总结为剥削与战争;三是受近几年文化研究热潮的影响,不少研究者以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治建设的法文化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剩勇 《浙江学刊》2002,(1):150-159
20世纪是中国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的世纪。自晚清“新政”改革传统法制引进西方法律制度以来 ,近百年的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可谓艰难曲折。本文从中国与西方政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入手 ,考察和分析了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传统的政治文化、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内在紧张 ,进而揭示了中国重建“法治”和法律秩序的三大文化障碍 :即传统政治文化的“权力至上”传统对现代法治“法律至上”原则的排拒 ,传统“礼治”的特殊性精神与现代法律的平等性和普遍性原则的冲突 ,以及传统法文化的工具性取向与以保障人权和自由为目的的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作者认为 ,中国“法治”建设的成效 ,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能否尽快地确立一种机制 ,使执政者以及一般民众都能养成尊重法律、自觉守法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针对职业院校工作室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剖析其制度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作用与建议,重点突出该建设对工作室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的本质把握,为职业院校工作室的发展作出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英 《学术交流》2004,(11):149-151
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科学地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继承性与创建性、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利用载体,规范文化行为,设计文化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文化创造活动。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关键,运行机制是手段,加强管理是保证。  相似文献   

8.
当下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过于强调学术性,因此时效性和务实性便成了问题。众多主题的分析焦点都放在过去的内容上,即使是现实性问题也都慢一拍;中国学研究领域偏重于语言文学,而忽视了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国学研究需要加强对中国地方的研究,不要只关注中国的中央和中心城市,更要加强对地方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在韩国的知识界存在,在中国的知识界同样存在。中国学者在面向西方,包括面向近邻韩国时,也同样缺少对对方当下问题的了解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视野。因此,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不能简单地直接照搬西方的研究模式,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上升到学理层面,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人格关系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文化决定人格"理论及"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的形成,使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势态,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均有突破性进展。用宽厚的理论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这一研究的趋势。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问题、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决定个体行为和价值观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变量,寻找人类心理和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定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方法;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的文化局限、测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并对其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姜华 《求是学刊》2012,39(2):32-36
文章探讨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问题与现代性、西方世界文化普遍性的内在逻辑,反思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所具有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应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包拥军 《报林》2018,(2):48-49
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媒体融合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行业报兼具传统媒体的普遍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应充分认清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利用行业新闻的内容优势和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以追求行业新闻的最大传播效果为目的,探索一条行业报的特色媒体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余英时主张人文主义的历史进化观,反对历史发展规律或历史通则,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共通性或普遍性;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认为民族文化的价值传统是很难变化的,反对将现代与传统相对立,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承继儒家传统来实现;主张历史发展多元论,反对各种形式的历史一元论和决定论;认为文化(思想)、政治、经济是社会历史的三大领域,分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历史发展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思想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中国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余英时的儒家人文主义历史观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存在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立场的时代坚守,体现了我们党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的基本态度,凸显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反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文化发展导向,适应综合创新人类文明的时代发展趋势。在文化建设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利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延续民族文化命脉、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自信中独立、在传承中发展、在服务人民中创新、在交流中传播。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6,(12):103-109
康德的形式伦理学强调义务的纯粹性,义务论关注正义原则,确保对个体的自由权利的尊重,但排除了一切经验质料,只剩下意志对一般法则的普遍遵从,且以单子式的孤立的心灵中检验行动的准则能否获得普遍性。黑格尔反对正义的抽象普遍性,以伦理理念的自身运动来实现正义与具体的善的结合,但伦理整体性的在先原则又存在压制正义之嫌。商谈伦理学继承黑格尔的志向反对抽象的正义,同时在确保正义优先性的前提下把正义和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决定个体行为和价值观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变量,寻找人类心理和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定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方法;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的文化局限、测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并对其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杜文倩 《唐都学刊》2006,22(2):145-148
1921年3月到7月,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到中国,试图以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获得的印象为参照,寻找对应物,追溯“中国情趣”。但当亲眼目睹到落后停滞的现实状况,原本满怀期待的芥川感到极大的失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误读,甚至轻视、排斥。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原因,在大正时期的日本作家中具有一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班保申 《学术交流》2012,(12):151-154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通过文化的途径,能够获得社会进程的深层次信息。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几乎涵盖了社区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社会现象,既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包容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也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社区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教育、激励和凝聚功能。准确把握和理解社区文化的涵义、特征及功能,对促进社区规范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文集粹     
任何文化都不可以妄称要靠自身实现普遍性。一种文化对普遍性开放 ,是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而具体实现的 ,是由交流与信息的全球化促成的。在这个背景下 ,作为理性思想的自然视界的普遍性成为了制约原则。这个原则支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 ,以便分辨每一种文化中的善与恶 ,好与坏 ,接近或远离自然法的要求之处 ,以及帮助鉴别最有可能增进自由和责任的文化模型选择。此外 ,我认为目前正在南北国家之间建立的文化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涵化过程并非仅仅有利于前者 :“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先进工业社会直接或间接的交往 ,有机会去发展现代性及其所…  相似文献   

20.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普遍性中,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日本在世界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构建了一种"精神即文化"的世界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的否定性概念,与西方的物质性历史终结概念相对立.而且,精神的否定性因素具有摆脱以普遍性为目的的西方近代思想的某种气质,是一种构建以特殊性为目的的东洋历史哲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