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三个部分陈述了公元10-15世纪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传播的情况第一部分所述是10-14世纪,伊斯兰教在该地区流传时停时续,传播速度极其缓慢;第二部分由14-15世纪,伊斯兰教与佛教由相互并存到逐渐取而代之;第三部分叙述了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占居统治地位后继续向东的扩展.文中还分析了10-15世纪吐鲁番伊斯兰教传播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 撒拉族是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和地理环境等各种原因,撒拉族的宗教信仰较之国内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显得更为严格、虔敬。因而其风俗习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 一、撒拉族的饮食与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3.
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7~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亚西部呼罗珊和中亚腹地河中地区;10~11世纪,在喀喇汗和伽色尼两个王朝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向东、向南传播,今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伊斯兰教深入到中亚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在对政治伊斯兰的认识方面,分成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大阵营。自由主义者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是兼容的,伊斯兰教并不内在地反对西方,政治伊斯兰也不是西方的威胁,西方政府应该与伊斯兰主义者妥协;保守主义者则认为,伊斯兰教与民主制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当代政治伊斯兰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建议美国政府对政治伊斯兰采取强硬的对抗政策。  相似文献   

5.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儒家文化思潮的浸润与影响,产生了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一方面它仍是伊斯兰教,虔诚的穆斯林们照样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遵守宗教功课,其表现出的浓烈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气氛和其它国家的伊斯兰教并无二致。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或西北地区所特有的其些宗教观点、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和礼仪方式。伊斯兰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我国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可、塔塔尔、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中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哈萨克游牧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具有其特点,伊斯兰教对哈萨克的社会文化影响巨大,改用了阿拉伯文字,文字作品打上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字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迅速复兴。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亚复兴的多种因素,以及复兴的伊斯兰教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的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时,阐述了他们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并且对各种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坚定伊斯兰教信仰,尊崇儒家思想,批判佛教和道教,在比较中提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
帖古迭儿作为伊儿汗国首位信仰伊斯兰教的君主,其伊斯兰教信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充满兴趣、虔诚皈依到公开推行的变化过程.帖古迭儿继伊儿汗位后,为加强统治,实施了一系列亲伊斯兰教政策.这些政策遭到了以阿鲁浑为首的蒙古传统势力的抵制,最终导致了其汗位的丢失.帖古迭儿亲伊斯兰教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伊儿汗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并为伊尔汗国的伊斯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导论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自幼"趋庭问学",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屈指可数的学通四教(伊斯兰教、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大思想家之一.实际上,他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理性思想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伊斯兰教在东西方普遍遇到的某些神学问题,他所创造的伊斯兰宗教观,不仅对西道堂等教派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伊斯兰教的彻底民族化,对处于被歧视被迫害中的中国穆斯林寻求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伊斯兰教在中世纪取得世界性胜利后,一方面获得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又遇到了如何解释教义中的某些疑义的问题,如安拉完美与世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2.
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前,新疆有一个较长的拜火教盛行时期,充分证明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维吾尔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有过比较长的信仰拜火教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后,拜火教作为一种习俗依然保留下来,并成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部分内容后来还被伊斯兰教吸收,成为宗教仪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天命观是王岱舆"以儒解回"的典型表现,他在运用儒家的"天命观"阐释伊斯兰教思想时,坚持了伊斯兰教立场并赋予其伊斯兰教含义。王岱舆的"天命"指真主从天所降下之"明命",真主自天降下"明命"目的是"修道而立教"。"天命观"在王岱舆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这一范畴,王岱舆系统阐释了他的中国特色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于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传入新疆.作为外来宗教,伊斯兰教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与已经在本土占主体地位的宗教产生冲突,由此,伊斯兰教与佛教展开了长达600多年的宗教战争.高昌地区被征服以后,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新疆的佛教,其伊斯兰化对近代维吾尔民族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有着鲜明的宗教色彩。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的交恶是随着巴列维王朝剧烈的现代化和世俗化进程而全面展开的。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巴列维王朝自诩奉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推行全盘效仿西方的“白色革命”,一方面继续推行残暴的独裁专制统治,从而全面恶化了伊朗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关系,并最终导致埋葬巴列维王朝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建立了现代伊斯兰神权政体。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史上曾经出现过各式各样的世袭制。诸如哈卫发世袭制,国王、酋长世袭制;各种苏非教团、道堂的谢赫世袭制。在我国,则有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救的依禅(教主)世袭制;西北回、东乡等民族伊斯兰教中的门宦教主、道堂谢赫世袭制;以及截至本世纪初为止回族清真寺中伊玛目、海推布、穆安津三道教职(以下简称“三道”)世袭制等。这充分说明世袭制在伊斯兰教里流传得多么广泛。那末,世袭制究竟是不是伊斯兰教固有的制度呢? 一、世袭制不是伊斯兰教固有的制度伊斯兰教正统派——现在约占全世界穆斯林85%的逊尼派认为世袭制不是伊斯兰教的固有制度,也不符合伊斯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并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歌 《理论界》2014,(4):121-124
桑海帝国灭亡之后,西非内陆原帝国疆域内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权力真空。这一时期这些地区的伊斯兰教的传播进程不仅没有随着官方支持的消失而出现中断,反而开始了直接深入民间的探索。伊斯兰教教士开始成为西非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中介者和调停人,这种作用增加了教士们的威望,扩大了伊斯兰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当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教团组织开始普遍出现,并随即同苏菲主义相结合,十七、十八世纪苏菲主义教团在西非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改革主张已经开始由教团的成员们提出。  相似文献   

19.
达浦生阿訇(1874~1965年)不仅是一个伊斯兰教育家,而且是一个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都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六书》卷四中,他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建构了既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伊斯兰教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期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传播过程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伊斯兰教快速而广泛地得到传播的原因,认为伊斯兰教既注重今生也注重来世的教义比东南亚原先流行的只注重来世的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教义更为实际,因而诱使当地众多的佛教徒和婆罗门教徒纷纷皈依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