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阳在台湾是享有盛誉的作家,同时又是个红学家和史学家;论其成就,尤以历史小说为最,以至一旦提及历史小说,则无不以高阳为此中翘楚。迄今为止,高阳已有七十多部历史小说问世。他的清宫系列小说尤其获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乾隆韵事》曾高踞1984年台湾十大畅销书的榜首。“高阳历史小说”在台湾几乎代表了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十年来,高阳的历史小说在大陆也拥有数量可观的读者群,并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然而,批评界对高阳作品的介绍还未相应跟上。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就高阳历史小说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2.
当今华文作家中,其作品能享誉台港、大陆,并传遍海外华人社会.赢得世界华文读者喜爱的文坛巨率可谓屈指可数,而高阳即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高阳原名许晏骄,港名儒鸿,又名雁冰,笔名高阳。1922年生于杭州,1992年病逝于台北。高阳生于一个没落的望族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南日报》(今《浙江月报》前身)记者,后参加杭州空军官校文职人员的招考,被录用。卫949年随军去台湾,先在军校任职,后作秘书,1960年辞卸军职,转入新闻界,曾长年担任《中华日报》主笔、总主笔、《中央日报》特约主笔,后专事创作,成为职业作家。高…  相似文献   

3.
“小说”在汉代有着相当的发展和流传.西汉的神怪小说更多带有“仙话”的色彩,刘向《列仙传》以“神仙”小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让王公大人所瞧不起的下层乞儿和劳动者,也能涉足成“仙”境界——这是一个新特点;东汉的神怪小说神话成份逐渐为异闻怪说所取代,表现出一定的“志怪”特点.汉代还出现了《燕丹子》《吴越春秋》这样铺衍史事、糅合民间传闻而创作的中、长篇历史小说,其情节结构、描写技巧和人物塑造,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内容,而提供了如何借历史为小说,在史实和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虚构,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解构历史:新历史小说与穿越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在我国文坛出现后,历史的叙事开始由重实写嬗变为模糊化。穿越小说是21世纪初继玄幻小说、轻松历史读物、盗墓小说之后又一种文学样式。新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的出现。使旧历史小说和革命历史小说的宏大叙事变成平民叙事,由以前历史小说努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变为解构历史。但在解构历史的过程中,它们在对历史真实性的态度、叙事角度、时空观念等方面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如何界定历史小说?郁达夫认为“历史小说是指由我们一般所承认的历史中取出题材,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骨子,而配以历史背景的一类小说而言”。对历史小说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选用的是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挖掘的是历史内涵、历史意识和历史审美;另一方面作品是以小说的艺术手段布局谋篇,运用艺术想象的创造力,营构历史世界的完整性和生动性。一、新时期历史小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期以来,文学热点不断变化,小说创作领域流派纷呈,思潮涌跃,各显神通,显现出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相对而言,历史小说家们似乎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分为前后两期,其前后期历史小说的思想脉络与郭沫若的思想脉络一致.不仅叙述者与郭沫若自我的思想历程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而且被叙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也常常与郭沫若的自我构成互文关系,郭沫若的自我形象常常隐藏在叙述者与部分历史人物的身影里,他们互为投射自我的心灵镜像.之所以如此,与郭沫若不"博考文献",更不求"言必有据",而是"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这种独特的历史小说创作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7.
历史小说的繁盛,在海峡两岸都是一个相当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近年来由于影视媒介的加入,使其影响得以迅速扩展。被台湾诗人痘弦称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小说第一人”的台湾著名作家高阳,他所创作的一系列历史小说,无疑在这方面最受瞩目、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现代历史小说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意识与观念发展的结果,“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的定义与区分,影响到鲁迅和创造社作家郁达夫对历史小说的理解,他们分别创作出“新编体”历史小说和纯主观的“历史的小说”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文体的发生开创了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的文坛蕴藏着众多变革的潮流,它相继促发了“先锋文学”和“新写实小说”的浩大声势,一个令人注意的现象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史小说。这批历史小说不再构筑光辉灿烂的历史故事,对历史的反思也失去了峻切深沉的色彩,它们专注于叙述那些古旧和并不古旧的家庭往事,并以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革命斗争的历史,民俗、宗教、世态、人情从历史帷幕的破裂处源源涌出,迅速占据了历史前台,英雄人物与庸常小人之间的界限被悄悄弥合甚至互相混同,历史上辉煌的光圈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叙述者不断进出历史,在与历史的超距离对话中,这批…  相似文献   

10.
数千年来,小说何以与历史一直缠绕纠结?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中西小说在诞生之初就与历史先天命定地具有某种亲缘关系,起初境遇不佳的小说和小说家通过对文化地位显赫的史学和史学家的攀附,而得以借史自重,争得一席之位。二、历史和小说具有惊人的相似乃至某种程度的相通,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三、小说和历史的长久缠绕,源于人类的恋古怀旧情结,以及作者和读者由此衍生的托史言志的寄寓之意。因而,现在人们一方面在永不停歇地追求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享受,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对古典主义时代的价值原则、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充满了深切的眷恋。  相似文献   

11.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一百四十余年间,文人自创小说虽有长足发展,但此后的研究者却少有问津,遂使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出现了一段空白。成此局面,原因虽多,但资料匮乏,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本着中央关于整理古籍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以及一些高等院校的有关同志,对大连图书馆所藏明末清初小说进行了校点、研究,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一套《明末清初小说选刊》,铺石筑路,以供登攀。为开疆拓土,填补空白,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本刊特辟“明末清初小说研究”专栏。本期所载两篇文章便为此开端。其中刁云展、张发颖二同志的评介文章,仅是其所撰《明末清初小说简论》之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高阳土布历史悠久,名扬中外,是中国近现代乡村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了解它的过去和现状,研究它兴衰变化的原因,对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促其稳步前进等方面,将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解放前高阳织布业发展概况 在解放前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高阳织布业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变化过程。 1908年以前,高阳同我国其它许多地区的农村一样,农民在自己家里用土纱和老式木机织布。产品只供家庭自用,剩余方才拿到集市出售,停留在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范围以内。 1909年后由于洋纱和足踏机输入高阳,生产效率提高,较之从事农作收入多,大批剩余劳动力投入织布生产,放纱收布的商人雇主应运而生。在纱布庄的控制下,开始形成以高阳为中心的织布生产专业区域。 高阳布业的初次兴盛是在1915——1920年期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外货输入减少。高阳布由于技术改进,质量提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1920年时高阳县的布机增至4300台,产布达100万匹。  相似文献   

13.
高阳是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努力以历史学家求"真"的情怀去探寻和张扬在现实中早已被边缘化,甚至是被人遗忘了的古典精神.他以原始的儒家理想彰显传统人文资源,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反思古典价值的现代更新之途,从而积极向内寻觅重建中国文化的再生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解读“伤痕文学”时期主要以“文革”10年历史作为书写对象的小 说,着重考察和分析它们的历史叙事观念。本文认为,“伤痕” 小说的历史叙事同建国初期 小说的历史叙事一样,显示出了强烈的历史理性信仰:这种历史理性由于是以乐观的历史 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因而它们倾向于将“文革”10年的黑暗历史理解成光明莅临前的暂时 过渡,它们对于历史的叙述也因此总是充满着传奇性和喜剧性。不同的是,因为“伤痕” 小说之于历史的叙述,首先是关于个人痛苦的叙述,所以它们对既定的以集体为历史观照 视角的宏大叙事模式还是有所突破的,尽管这种灾破相当有限;而索解出这种“有限”的 因源,也同样是本文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时事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分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现有一些资料来看,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大体上说有如下五类:一,写魏忠贤事件,反映阉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作品都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根机闲评》四部。二,写辽东事件,反映民族矛盾,作品有《辽东传》、《辽海丹忠录》、《平虏传》、《东隅恨事》、《镇海春秋》五部,其中,《辽东传》、《东隅恨事》已化三,描写李自成起义,作品有《李间小史》、《新史奇观》、《铁冠图》三部。四,写东南事件,反映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作品有《七峰造编》、《海角遗篇》两部。此外,还有全面反映南明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于历史的发难,于一开始还是凭藉了强烈的个人意识。历史话语在它那里,承当起了展示自我虚构的权力,并借以表达对于现实的焦虑,而这种作为在现代时期小说的历史观照里已经显现出来。由于时代启蒙理性的洗礼,20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小说,开始浸润作家愈益明显的个我主体意识。故此,二者之间还是有着相等程度的亲缘性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性作家运用自己当下的历史观梳理和重现中国女性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真相,寻求女性所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主体身份,从而实现女性建立自己的历史谱系,以性别视角影响人类对历史的陈旧看法,进而达到男女共建和谐均衡的人类文明和社会模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志人小说论纲──中国小说探源张锦池引言“小小说”之一概念虽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由文学大师茅盾提出的,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之有“小小说”却犹如诗歌发展史上之有四言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源远流长的,志人和志怪小说便是它的两种主要形态,而尤以志人小...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长篇小说《胡雪岩全传》,先是为台港和海外华文文学界所倾倒,继而又受到中国大陆读者的热烈欢迎。作为成功的历史小说,它的创作经验应该很好地总结。写历史人物的长篇,若要做到雅俗共赏,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对这一人物的历史地位作准确的定位,写出该人物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而且,这样的历史定位,这样的为历史提供的新东西,又是以往小说作者以至历史学家所不曾做过的,这也就是对该历史人物的新发现。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正是这样。为胡雪岩(1823—1885)写小说,过去的作家不是没有人做过;对胡雪岩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结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是小说极重要的形式因素,是内容情节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以史书为主要敷演对象的历史演义在叙事结构体制上取法于史书,那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史书所记载的历史人事,不仅纷繁杂沓,而且彼此之间往往还缺乏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演义叙事人来说,如何把众多的历史人事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人有往来、事有承启、上下缀合、左右关联的一个艺术整体,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晚清张冥飞就说:“历史小说最难著笔。以其人多事杂,不易抽出线索,无以提纲挈领。次之,则穿插各人各事,为时地所限,不能运用自如。次之,则弃取之间,剪裁恰难悉当,或增或改,煞费经营。故非才、学、识三者兼长,亦不能作此稗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