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这是一个令我国相声界悲痛万分的时刻: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在医院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2岁。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在业内的资历靠的是师承!在姜昆27岁时,马季带着他深人生活四处演出,并手把手地教他写相声,从而让姜昆一步步地在相声  相似文献   

2.
丁文江出生于江苏泰兴一个绅士家庭,10岁时即已读完四书五经。1902年秋,15岁的丁文江到日本,两年后到英国。年轻人的运气极好,在游学途中,几乎身无分文,先后得到林文庆、康有为、罗昌、吴稚晖等的帮助。他在英国爱丁堡乡镇生活两年,考入剑桥大学,因费用不足退学,  相似文献   

3.
阳夏 《新天地》2017,(1):28-29
面对校园欺凌,为他出头 瞿佳出生于1956年,是江西省修水县矿产资源局一名普通司机.6岁那年,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11岁那年,母亲改嫁,瞿佳跟随母亲和继父瞿信银一起生活,他对从未见过面的继父有一种恐惧和陌生感. 让瞿佳没想到的是,继父第一次见他,就怜爱地摸着他的头,从兜里掏出两粒糖块,笑着塞给他.在那个困难年代,能吃块糖也是不容易的事情.继父的和蔼给了瞿佳很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少年防肥胖     
美国有一个“肥胖冠军”,名叫休斯,他6岁时体重达到92.08公斤,10岁时体重是171.48公斤,13岁时体重竟高达247.66公斤,这么一个“胖墩子”站在你面前,非吓着你不可。他行动困难,生活困难,更不用说学习了。后来他因肥胖得了高血压病、肾脏病,并过早死于尿毒症。少年肥胖的害处特别大,将来可能发展成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出血、  相似文献   

5.
刘志成教授     
刘志成教授,男,1964年生,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为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刘志成教授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相似文献   

6.
周明 《山西老年》2009,(5):67-67
编辑同志:我儿子12岁时,因患病治疗不及时,留下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现在我们也已经年老。请问,在我们去世后,他的法定扶养人应当是谁?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8,(3):26-26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我的祖父迎来了100岁的生日。祖父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并不是很优越,为什么他能在100岁时依然很健康,归结起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有规律。每天清晨,他总要在床上按摩后方起床,梳洗后到户外远眺15分钟,早餐后再散步15分钟。午餐后,气聚神凝地静坐15分钟。二是每天坚持行走。祖父常年快步行走,80岁之后,他仍坚持每天走路5公里,作为防病和抗哀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社区》2013,(2):18-18
卡耐基生活在一个非常穷困的家庭。在他7岁时,父母因企业不景气双双失业,这使他家的生活更为困难,欠下的债也越来越多。为此,父亲变得萎靡不振,做什么事都没有积极性,母亲也变得郁郁寡欢,整个家庭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相似文献   

10.
谦逊的长者     
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在《女儿的故事》里诙谐幽默地记录了这样一段场景。在他教育女儿时,他的妈妈由于心疼孙女,挺身而出,指责他:"你敢训我孙女。我就训你。"而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他的祖母,亦即他女儿的曾祖母也拄着拐杖在一旁帮腔:"侬骂我孙囡,我就要骂侬。"这个片段折射出中国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大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隔代教育的尴尬境地:为了"管"孙辈,长辈一代压一代,威信扫尽,颜面丢尽,伤了和气不说,结果在孙辈心目中留下了阴影。据调查,在家庭冲突中,祖辈与子女两代人之间,因对后代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5岁时,爸爸突然不辞而别,不仅抛下妈妈,连他和哥哥都不要,从此哥俩便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妈妈只好打两份工来维持生计。他从小就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这个“钥匙儿童”每天放学后独自回家,安静地吃着妈妈事先煮好的菜。由于自己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里,他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害羞,在学校里和同学一天说不上一句话,  相似文献   

12.
罗伟 《百姓生活》2014,(9):38-39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12岁还是一个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而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中心小学12岁的小学生莫亚非,面对精神失常的妈妈和体弱多病的爸爸,他在这个贫困家庭早早当起了"小大人"。莫亚非三四岁时,就开始照料有病妈妈的生活起居,给妈妈喂饭、添衣;5岁时,他就开始做饭、洗衣服、喂猪,农忙时还需下地掰玉米、捆麦子。几年前,外出打工的爸爸因伤病只好回了家,原本贫寒的家境更困难了,可莫亚非在承担家务的同时,在学校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3.
<正> 杜凤瑞(公元1933——1958.10.10)空军英雄,出生于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的一个雇农家庭。他出生时,正值家乡闹蝗灾,庄稼全部被毁,他父亲为生活所迫,用箩筐挑着他,带着全家出外逃荒,在方城周围几县流浪。1943年底,全家人回到离别十载的老家,租下地主王隆兴四亩荒沙地耕种。刚满十岁的杜凤瑞因家里交不起租子,被逼给地主去扛活抵租:挑水、打  相似文献   

14.
5岁时,爸爸突然不辞而别,不仅抛下妈妈,连他和哥哥都不要,从此哥俩便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妈妈只好打两份工来维持生计。他从小就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这个“钥匙儿童”每天放学后独自回家,安静地吃着妈妈事先煮好的菜。由于自己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里,他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害羞,在学校里和同学一天说不上一句话,常常被同学欺负,哥哥充当了他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5.
社区时讯     
《社区》2001,(9)
一位17岁的少年因偷窃别人一部手机面临着被起诉,悔恨中他接到检察院一份“社会服务令”,要求他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了,检察院根据他的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生活中。这份让这位少年燃起生活希望的“社会服务令”是我国内地第一份“社会服务令”,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发出的。  相似文献   

16.
今年39岁的张四一,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他5岁时掉进一个十几丈深的大山洞,在洞里奇迹般独自求生8年。13岁爬出山洞后,他又在另一个山洞里过了两年“野人”生活。刚回归人类社会时,他只能吃生食,不认识钱,不懂得亲情。现在,他不但有一份独特的工作,而且娶妻生子,懂得孝敬父母,富有爱心……  相似文献   

17.
一 施滉,字动生,白族。1900年生于云南省洱源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父亲原姓赵,因出身穷苦入赘于施家,职业是教小学,收入微薄。他母亲为人洗衣裳、到集上卖豆腐脑等以帮助解决家庭的经济困难。施滉五岁时就跟着父亲到昆明念书。 他十六岁时,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他在清华学习期间,由于做小学教师的父亲收入少,无法给他接济,他便在学校图书馆当助理,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他的学习时间比别人少,但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一生遭遇过两次重大挫折 ,中年时被贬黄州 ,晚年时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他一生都在追求儒家济世救民的理想 ,因客观现实的沉重打击 ,在黄州时他对于仕途感到过失意 ,但他并未绝望 ,仍想东山再起 ,佛老思想是他这一时期用于排遣苦闷和进行自我安慰的有力工具。来到海南后 ,他则绝意仕途 ,转而效慕陶渊明 ,而这时佛老思想只是他追求生活本真状态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20.
下面的一组镜头,或许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物价上扬是如何影响到时下一些市民的生活的。菜市收档时才去买49岁的老王和上小学的女儿相依为命。由于腰椎病严重,无力工作,每月靠领低保生活。他每天在买菜前可谓煞费苦心:傍晚6点再去买菜,因为收市时菜价便宜。饶是如此,他花在市场内的时间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