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瑶乡走出的革命家江华的精神品格主要涵盖:理想信念坚定,忠于党和人民;坚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奉献;坚守家国情怀,注重民族团结;坚持廉洁自律,不忘艰苦朴素。马克思主义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航标灯”;伟大建党精神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传统基因;瑶乡革命先驱影响是江华精神品格形成的直接动力。江华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于担当奉献的重要精神食粮,是我们在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中坚持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中汇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是为解决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整体危机而诞生的一门学科.这决定了社会学关注结构与秩序、寻求社会与政治整合的学科"品格".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群体化生活方式之一,其本质属性在于塑造和维持一定的社会结构与政治秩序;而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指的是国家之外的非政治领域.经由洛克、黑格尔等人的发展,国家与社会两者的关系被认为是社会结构与秩序的重要来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及相关的市民社会、法团主义等理论契舍了社会学的"品格",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与秩序,但需要保持一种本土化警觉.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社会学的最新进展 ,新经济社会学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新”“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和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介绍 ,分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学术背景 ,并从网络、组织和文化角度描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 ,以及新经济社会学的成果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环境社会学与自然资源社会学是关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的两个主要的分支学科。目前关于这两个学科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它们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美国学术界)的区别和融合。本文对近期关于环境社会学和自然资源社会学的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军 《浙江学刊》2005,2(4):37-42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就体现为以"现代社会"为范本进行"现代性方案"的建设和"现代化实践"的推进.然而,随着当代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社会转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到了一贯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为特征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传统上.社会学要理解全球化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并对新的社会转型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就必须重新反思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和理论形态,在整合已有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传统的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立达 《浙江学刊》2008,8(1):158-165
本文通过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范式比较,指出两门学科的复杂关系的根源在于人类生存方式中自然对象化与社会对象化、工具理性与交往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抓住价值的可比较性,统一的实践理性标准和学科功能的协调三个关键问题讨论了两学科范式整合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范式整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与常识无异并源于常识,应从常识出发对科学活动进行社会学分析。从社会的日常分类出发,社会科学可以分为普遍性学科、专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等类型。在这种分类中,蕴涵着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和分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对这种紧张关系的不同解读,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前景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诞生之时,社会学家们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意向和知识假设成为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范式。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一场新的社会转型已悄然发生,而以反映社会现实变化为特征的社会学在理论研究范式上也必须与时俱进。社会学要理解全球化和对新的社会转型进行说明,就得重新反思及整合传统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实现社会学理论研究范式的重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主要论及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 ,对众多西方社会学家的有关论点作了评述。与此同时 ,文章还涉及到后实证主义、常人方法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乃至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研究与社会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学在研究全球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球化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参照点 ,但指导大多数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框架仍然是民族国家中心论范式。以民族国家和国家间体系作为探索的领域或参照系 ,未能说明全球化带来的大量新情况。面对全球化 ,许多宏观社会学研究仍以国家为分析单元 ,将国家间的互动视为世界社会的主要动态 ,因而已经走到认知和解释的极限。社会结构的跨国化和全球化这种本体论的转换 ,要求进行某种认识论的转换。社会学关于全球化的研究 ,应当超越民族国家中心论范式 ,在社会学分析中区分表象 (从民族国家分析框架中得到的民族国家性现象 )与实质 (跨国性、全球性的现象 ) ,并以多种跨国性和全球性现象和过程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走向没落还是革新?——智利的一场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学经历着两场重大的争论。其一是社会学作为一门起源于工业化和近代国家形成的学科 ,在后现代社会中将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再者是社会学一方面负有纯学术使命 ,另一方面又同政治和经济权力有着密切联系 ,由此而产生了它对于这两者的义务的长期争论。这样的争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何在 ?智利的情况表明 ,不能把这两个问题孤立起来 ,因为社会科学的发展乃是重大政治变动的产物。智利的社会学家们对于他们的学科的前途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一些人看来 ,主要威胁在于社会学没有能力阐释社会变革和后现代社会的状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危险并非来自学科本身 ,而来自过度热衷于作为技术官僚权力代言人的社会学家。  相似文献   

12.
宪法学的研究内容实可分为规范的正当性、确定性(权威性和逻辑性)和实效性三个部分.因此,宪法学在强调宪法哲学、解说宪法学、宪法教义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宪法社会学的研究.宪法社会学通过融会贯通当代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知识,以宪法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历史和知识谱系发展过程角度以及社会效果层面研究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和实效性.由此言之,宪法社会学在宪法学学科大厦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闻翔 《社会》2016,36(6):126-154
在米尔斯诞辰百年之际,本文试图重估其社会学遗产。本文指出,米尔斯作为“智识匠人”的志业,即是从内外两个面向揭示美国文明自19世纪末以来的转型及其危机。就内部面向而言,本文聚焦于米尔斯及其同时代的批评者关于美国社会的不同判断及其分歧的实质;就外部面向而言,本文则以米尔斯关于古巴革命的晚期著述为核心,考察米尔斯对古巴问题的讨论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对美国民主的外部批评。但是,对米尔斯的社会学遗产的重估,并不止步于此。米尔斯关于社会学写作的文体和“风格”的想象,即其关于“社会学的诗”的论述,构成了其学术遗产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指出,“社会学的诗”所倡导的审美与人格意蕴,实则是对社会学写作的人文传统的回归。最后,本文讨论了在中文学界的语境下,米尔斯的社会学研究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莉 《社科纵横》2009,24(4):117-119
后现代主义在许多学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社会学理论也遭受着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挑战。理性应对挑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手的批判。是解决社会学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捍卫社会学尊严的明智之举。本文在对后现代主义核心气质做出肯定评价的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描绘了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应有面貌,之后指出因为和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相似或互补的特性,实证精神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所召唤。这绝不是逆潮流而动。  相似文献   

15.
陈成文  陈立周 《社科纵横》2007,22(12):116-118
在社会学研究中,如何确定研究对象,如何确立研究关系,以及如何才能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实证主义到人文主义,再到"另类"范式,社会学并未获得统一的方法论体系,对方法论进行探讨的目的是要在反思之中对研究方法保持足够的警觉,避免"为方法而方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梅玫  阎大卫 《求是学刊》2002,29(2):86-89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与宝玉的爱情并非纯精神的 ,也包含着色欲那一面 ,并且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她对贾府和宝玉未来的关注 ,她的一首恶诗《杏帘在望》是最好的注脚 ,这一切恰恰是林黛玉真实的人性品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学科建构亟需厘清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需要完成学科合法性的论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功能;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厘清这些基础性问题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构以及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胡建舫 《唐都学刊》2011,27(1):53-58
《白鹿原》的神秘品格源自白鹿原民众生活的秘密叙事与神秘风格的充分展现。其基本艺术功能有三:情节真幻交织,引人入胜;凸显人物性格;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美境界,令人迷醉。"白鹿"这一中心意象显示了作者对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概括力和对其象征功能的深度挖掘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历史学和社会学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界限分明的状态。但二战以后,两者却在分别实现社会学转向和历史学转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新的融合,而这一新的融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的产生。至今,历史社会学的真正内涵从来没有得到过清楚地表达,并且仍未获得制度化的学科地位,哪怕是分支学科的地位。学科地位合法性的争议,使我们对历史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存有忧虑。  相似文献   

20.
论婚姻社会学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积累的成果 ,采取列举的方法 ,通过尽可能全面的描述、综合和想象 ,对婚姻社会学研究的对象、领域、理论、方法等 ,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说明 ,试图构建一个婚姻社会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