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现代性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教育表现出的过程和本质特征.以教育现代性为主导价值的现代教育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理解教育现代性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相应变革,超越经典现代性、后现代和第二次(反思)现代性的视域,走向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带来了发展观上的重大变革,即从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站在当代大系统观的高度,把经济、文化、政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与综合的相似性基本原理,用热力学中熵的相关概念来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思想界以现代性的视野对"文革"与"五四"进行反思时伴随着误读的现象."五四"、"文革"与现代性"信仰"之间各自形成了某种"异化"而又迥异之关联,前者是对信仰的误读,后者则是对信仰的亵渎.亵渎信仰,"文革"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催生出现代性因素;误读信仰,"五四"科学主义、进化论式的现代性诉求亦值得反思.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启蒙"思潮已孕育着现代性反思的萌芽,即以人性为基本评判准则的人文诉求."立人"的命题在今天理应赋予符合时代内在需求的新的内涵,即夯实现代性的人性论基础,切实获得现代性的信仰维度,从而通往人的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摘要]后现代主义和二次现代性是西方对现代性批判的两个维度,其实质都是重构、重写现代性。这双重维度启示我们,现代性并没有终结,而是不断超越的,必须坚定中国建构后发现代性的决心;必须正确理解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代价;必须既借鉴西方,又立足中国实际,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后发现代性的任务决不是重复启蒙运动兴起时的现代性,也不是照搬工业社会的现代性,而是建构后现代性观照下的新现代性。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西方现代性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现代性重新追问的结果,它既是对我们以前的现代性发展模式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经典现代性、后现代性和二次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是一种独特的新现代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观,主张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发展观在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本质要求上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人性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性视角分析科玄论战原因,即从现代性的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殊性亦即从中国现代性的"生不逢时"尴尬境地出发,不仅可以避免把论战原因直接归结为两派知识分子学术争论的浅层次观点,更有助于透过现象直接深入事件的内在本质原因探讨,使得对科玄论战原因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进入到理性认识.同时由于中国现代性历程的特殊性,使得科玄论战在本质上不仅仅是信仰的重建,更是关于中国前途、命运之争.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但在传统的现代化追求中,却导致了人的价值的失落,造成了现代性的悖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优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诊断现代性的实质乃是"人对物的依赖",认为这一实质呈现出社会关系物化、流动性、交往的普遍化三个症候.马克思深入分工、大工业和私有制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在矛盾,探查了现代性的本质来历,认为克服人与物的颠倒,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的现实解放,关键在于"去资本化".也就是说,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是现代性的惟一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混沌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史叙述,要求将其视为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性”展开的方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首先是错位的现代性前提,即与西方现代性的“分化”特征不同,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恰恰是政治、道德、审美等一切层面与力量的“统一”;其次是误读的现代性资源,即中国现代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误植与误用。其三是暧昧的现代性矛盾,既表现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之间,也表现在现代性内部;其四是混浊的现代性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混浊,在深层则表现为一种含混的整体思维与重统一而回避对立的“中和性”。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主题之一,而明确提出发展问题并对之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主要成果体现在现代发展理论中.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发展理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理论转向,即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这种增长的社会历史向度,并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发展"的主题.这一变化趋势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远意义和当代性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要义表明:这种发展观不仅具有严整而科学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也日益显示出它在探索和回应当代发展问题时所具有的深刻而持久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发展观之所以造成当代社会发展的危机,根源就在于发展目标设定上人的失落.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把人的发展提到首要地位,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观的演进的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度量手段———指标体系,以及中国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探索。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社会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演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提出的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在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西方发展理论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凝练为这样五个方面:从西化到特色的转变、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单面到全面的转变、从征服到保护的转变和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辩证地借鉴和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力图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西方发展理论也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简要地凝练为这样五个方面:从西化到特色的转变、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从单面到全面的转变、从征服到保护的转变和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辩证地借鉴和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发展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当代科学发展观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应地,遵循的是“人”-“非人”-“人”的人学演变逻辑。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的人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依我之见,我们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实质,就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必须立足于科学发展。为此,全会号召我们“要加快建设资源节  相似文献   

19.
围绕金融自由化、FDI冲击及信贷资金配置等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3个问题,介绍了近期国内外文献关于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的进展及争论,指出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应稳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改变对于FDI的偏好,积极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并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涵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能力的现状 ,提出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