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唱名读音与各乐音音级之间音高关系相互对应的命名原则 ,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而创立的“新唱名” ,克服了传统唱名不适应当代音乐读谱唱音要求的主要缺陷。利用同主音大小调式之间音阶结构相互渗透的变化规律 ,以变音产生的内在逻辑为理论依据 ,通过逐步引入调式变音从而自然导入调号变音的“调式对比法” ,具有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应用特点。将二者结合应用 ,可以较好地解决调式、调性感觉混乱 ,变音、转调视唱困难等长期困扰视唱练耳教学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德彪西钢琴序曲中,不同音列、不同调形式表现出一种基本形态,这种形态既有别于传统和声的调性、调式,又有别于无调性的表现状态,以其游离于不同调与相应色彩之间的特有调表现而形成特点,而且,它的多样性不能以某一种调的意义来一概而论。可以说德彪西所用的调表现方式是一个综合的现象(如教会调式、大小调系统、全音调式、音列、异国调式,还有不同调式的混合、组合等),本文将这种调的多元、综合、有时并列、有时交叉的表现外形视为"调形态",并以此视角对作品有关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怀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怀梆与上党梆子在文化背景、形成时间、语音语调、流行区域、民俗信仰、板式音乐、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比较,得出两剧种形成的时间基本相同,而文化背景、语音语调、流行区域、民俗信仰、板式音乐、调式调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怀梆与上党梆子虽同属梆子腔体系而且发源地区又毗邻相依,但两者之间毫无源渊关系,以此否定了怀梆源于上党梆子之说。  相似文献   

4.
对巴托克《小宇宙》作品的多调性多调式、调性种类划分方式、调性确定的手法,和声思想、轴心体系、和弦构成,以及集合截段音级集合数目与音程含量的关系等作曲技法研究进行了疏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巴托克《小宇宙》中153首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调式音阶入手,将其调式音阶构成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音阶、八声音阶、人工调式音阶等多种音阶,进而对这些不同音阶在作品中横向上与纵向上的重组、分配、安排进行探讨,以窥探《小宇宙》创作思维"大世界"的主旨。巴托克这种运用音阶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可以给作曲创作带来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5.
撒拉族民歌的调式结构是多样的,但其强调属音到主音,或下属音到主音的调式功能关系,不仅使调式和调性的布局很有逻辑性,而且极具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复调写作当中,模仿声部和原始声部一般是在同一个调式上的,但是巴托克作品中模仿声部的调式、调性,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他挣脱了传统复调写作音乐的束缚,使模仿对位的写作手法出现了双重调性的思维,并将其自由运用,这可以说是对传统复调写作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7.
用“气”的范畴并结合五行辩证法、意象思维、阴阳属性来发掘中国传统思维中固有的脉学与音乐学相关联的逻辑,是贯穿诸论的核心。相同属性的“气”使脉学与音乐学理论之间相互阐发成为可能,可以把人体五脏、五音、五脏脉普遍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辩证理论体系来多维度注释脉学,并奠定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追溯音乐与医学的历史源头以说明医乐同源,证明音乐学与医学相关联的史实依据;发挥五音与五脏脉的相应理论来探讨与五脏脉相应的和声、和弦、调式调性成立的可行性,继而可在民族五声乐曲、西方乐曲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主题调式转换技法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以及古典奏鸣曲式作品中有广泛的运用,其应用方式一般为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调式转换。以赋格曲中展开部与呈示部单一主题的调式对比所使用的调式转换技法为基础,分析我国作曲家、理论家在民族调式赋格曲创作中应用调式转换规律于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技巧,同时把复调作品的调式转换技法应用于主调音乐创作中,使民族调式的器乐曲主题,可以进行单一材料不同调式调性的对比处理,对于使用民歌主题改编或使用单一材料进行民族调式语言的创作,其调式转换技巧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方式一致,无论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运用,还是对于包括声乐器乐在内的表演技能的学习和演绎活动,都有极大便利。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方式不一致的情况,对于乐器演奏教学来说似无大碍,但是对于传统的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的音乐理论教学和音乐创作活动来说极为不利。鉴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理论教学,应该提倡运用同绝大多数接受教育者的调性调式思维能力一致的首调读谱方法进行,改变用定调读谱方法学习音乐理论,用首调思维方式进行音乐创作和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两相矛盾的被动局面。当然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的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的调性调式系统的基础上的。对于无调性无调式的诸如十二音序列音乐等流派的现代音乐来讲,自然不存在首调思维与首调读谱的问题,也就不存在着读谱方法同调性调式思维习惯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视唱练耳的教学音准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音高感” ,即音高的控制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教师不能单方面强调音准、节奏感等技术性要求 ,而应联系一定的音乐风格全面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及情感表现 ,加强声音、气息控制的训练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视唱练耳课堂的音准训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世纪现代乐派的创作思维与技法为切入点,以现代乐派调性特征为辨析对象,运用比较法和实例分析法对调性思维的沿革过程、调性发展的主要途径、调性对位的特征、多调性对位的历史渊源及多调性对位的类型作出论证,以此说明多调性创作作为20世纪初开始的新型调性思维,是20世纪现代乐派作曲家采取的一种既脱胎调性体系又力求远离调性体系的重要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德沃夏克·安东宁是19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曲家之一,他是捷克乃至全世界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典型的德沃夏克民族写作风格,从舞曲节奏、歌谣等风格上,以及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这首作品演奏风格的把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亨里克·戈莱茨基(Henryk Gorecki)  相似文献   

14.
《回忆》是音乐剧经典之作《猫》中的经典唱段,以其优美动听、感人至深的旋律风靡全球。本文对《回忆》的旋律、曲式结构、调性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体会对该曲的演唱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调性布局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调性作为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匈牙利狂想曲》的个案分析与研究,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调性转换手法以及作曲家运用调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语调与句法     
讨论英语语调对英语句法的作用,即从语调三要素———调型的选择、语调组的划分、调核位置的确定———入手,运用语调来区分各种句型和句子内部的句法关系,旨在帮助那些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灵活运用语调,理解并学会表达英语语言材料除词汇意义之外的语气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法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皮埃尔·布莱兹是现代音乐先锋派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他发展了韦 伯恩后期的点描序列原则,创造了调性和整体序列的方法,不仅对音高纵和横的方面定出规则,而且对音 乐的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都定出组织化的规则。主要对布莱兹的音乐创作、指挥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 的探讨,对于研究当代指挥家及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舒伯特是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取材深刻、结构严谨,音乐创作手法独特.本文从和声与调性、织体与音型、音乐语言以及民族性特征四方面对《冬之旅》进行了宏观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了其独具魅力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