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它以其久远的年代、丰富精深的战略战术思想及其至今仍闪烁着光辉的军事原理、哲学思想而在世界军事理论史、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孙子》~书,成功地把战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此,在揭示一般战争规律的同时,也为人们实现各类系统的优化管理做出了示范。《孙子》这部不朽巨著的丰富思想内涵,在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方面为各类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一、“智慧、道德、气力”——《孙子》管理论的支点。《孙子》十三篇主要谈论军事管理,但从其战略思想中亦可见其社会管理的主张。究其…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作为世界上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既提出了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思想方法。研究《孙子兵法》思想的取向问题,本质上是探讨孙子思考战争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既有利于推动战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可以更好地揭示《孙子兵法》的普适性价值,推进孙子思想的普及应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取向包括政治取向、前瞻取向、总体取向、功利取向、主动取向、变正取向、完美取向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文化和思维的视角比较分析经典军事理论对信息化战争的适用性,认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指导信息化时代的动能战争较为适用,而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主张通过情报、欺诈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适合于未来网络化的战争形态。面对信息化的战争形态,应以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相结合的思想,来指挥未来信息化作战的非动能与动能战争。  相似文献   

4.
前 言 孙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是春秋末年的人。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腐朽反动的奴隶制正在崩溃,新的封建制正在兴起,频繁的战争实践,迫切要求发展军事理论,同时也为建立军事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孙子的军事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名著,是战争谋略智慧的结晶。据日本佐藤坚司著《孙子思想研究史考》载,此书系六世纪传入朝鲜,后由朝鲜学者带入日本。日本桓武天皇熟读它,并用其中的话语训诫大臣。日本古代兵家大江家被日人认为是《孙子》的正统传人,后来形成甲州派武学。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边研究《孙子》边指挥战斗,用“以逸待劳,以饱待饥”谋略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6.
孙子在观察和指导战争时,表现了无神论和反天命的态度。他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方法,同时,强调在客观世界面前,人们不仅要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还要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求新、求变、求实,以实现"全争于天下"的最理想的战略目标。孙子的思想价值,不局限于战争这一社会现象,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因而,这就是《孙子兵法》这部2千多年前的兵书,为什么能超越时空,跨越军事领域而为我们今人所普遍接受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渊源于夏、商、周,这一时期出现的《军政》《军志》《令典》等兵书和集三代兵学思想之大成者姜望的思想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已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和《司马法》等兵书继承和发展了夏、商、周时期兵学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展现出丰富的内容:一是依据战争中的客观因素及其矛盾去认识战争指导原则和发展规律,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战争中要观形察势、因变治变;三是论述了战争中文与武、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文德与武备并重、政略与战略结合等。这些朴素唯物辩证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与军事工程师。墨子的军事思想十分丰富,墨子的“非攻”、“救守”、“出诛”、军事战略、国防战略、国际关系、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等军事思想,对现代国防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孙子兵法》的“利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多探讨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较少关注孙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少数研究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著作,对孙子关于"利"的思想又语焉不详.孙子不但重视"利",而且以"利"为"本"."利本"思想是贯穿孙子军事伦理思想的一条主线,具体表现为战略上以"全"求"利",战术上以"权"求"利",管理上以"法"求"利"."利本"思想的实质是军事功利主义.其发端于"举贤而尚功"的齐国文化,是对"胜敌而益强"的军事斗争实践的深刻总结.孙子"利本"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影响,它弥补了宋明以来义利之辨的理论缺失,对社会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特别是武装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军事领域,形成了在中国条件下用以指导军事斗争的哲学思想。本文旨在从哲学角度来解读毛泽东军事思想,着重揭示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所体现出的几个主要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政治―战争"是贯穿《淮南子》战争观的核心命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是其战争观的根本原则。以"道"、"义"统"政",以"政"制"兵",是《淮南子》战争观的基本思路,反映出道、儒与法等多元思想的历史融合。主张"政"、"兵"相融,对战争进行高度政治化的反思,这是《淮南子》战争观的理论特点,对先秦兵家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唐甄不仅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同时还对军事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唐甄努力构建的“全学”,也即“全能之学”,主张同时观照儒学和兵学。他一面依据儒家立场,坚持“仁胜天下”的战争观;一面大量借鉴兵家的治军理论和谋略思想,认为要建成仁义之师,应做好“自固之计”与“内外两权”,并主张“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出很强的务实精神,并表现出兵儒合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60年代,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随着大量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引进,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近代战争意识、懂得近代科技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晚清著名改革家的薛福成,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军事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见于毛泽东关于军队的组织体系、纪律条令以及作战原则、战犯审判等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关于军事组织法的核心思想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毛泽东极为重视军队政治工作,将其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同时强调军事指挥权的集中。毛泽东对军事行政法和军事刑法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在实践中严惩违反军纪的行为;对于历史上有军功的人员,主张功过不能折抵。毛泽东在战争法则上的主要思想是自卫原则和优待战俘原则,同时认为战俘与战犯有区别,主张严惩国内外战犯。毛泽东的军事法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军事法制建设,丰富了国际军事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南岳军事会议转变对日战略,明确了“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二期抗战任务;在坚持持久抗战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有限攻势与反击”战略指导和“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战略思想;会议依据新的战略形势全面调整各战区规划部署并强化部队整训、提升国军战力。南岳军事会议成功实现抗日过渡时期的重大战略转变,对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继承和发展中世纪武家军国主义传统,以中世纪军国主义力行者的道德规范、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将国民的思想统一到忠于天皇和认同军国主义基本国策上。武士道指导下的“忠君爱国”教育、战争教育,营造战争氛围,激发战争意识,培植军国势力,军国主义物质载体急剧膨胀,军国主义基本国策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天皇的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下,军国主义旗手控制政权,军阀集团为所欲为,疯狂推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以军国主义作为财富源泉和发展动力,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累累白骨,换取自己超常规的工业化成就。  相似文献   

17.
《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 ,是《武经七书》的一种 ,历来被作为必读的军事教科书。《六韬》一书在军事思想史上的价值颇受研究者重视 ,其中论及的某些军事规律 ,直至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卫民 《南都学坛》2009,29(3):29-32
尉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军事思想内核集中反映在著作《尉缭子》一书中,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进步的战争观;灵活多变的"奇正"技术;重视将帅的选拔及民心的向背;赏罚分明,以法治军;以"权"为核心的用兵之道;"兵贵精"思想;加强对部队的训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杜甫在唐代是一位很有“军事意识”的伟大诗人。他不仅懂兵法、识军机 ,而且很有战争策略的眼光。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对全面了解杜甫的思想行为和唐代有关的战争以及民族关系等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在军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德国军事专家以“私人身份”受聘于国民政府,帮助国民政府整训军队、联系军购、建立现代化军事教育乃至直接参与指挥对日作战。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军事贸易使中国在抗战初期困难的国际环境中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国民政府据此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式部队,在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