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通史》在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上 ,坚持历史发展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的观点 ,注意发掘重庆历史的特殊性 ,摆脱地方史只是中国通史缩微版的窠臼 ;在研究的整体思路上 ,坚持厚今薄古的原则 ,在古代悠久而丰厚的历史积淀上 ,浓墨重彩地论述近代历史 ;在历史内容的选择和发掘上 ,努力改变通史只是政治斗争史的格局 ,注重发掘政治斗争背后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原因 ;在历史分期上 ,始终以社会性质作为历史分期的主要标准 ;在体例上 ,采用通史与专题相结合 ,诸体并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型地域通史《庆阳通史》带着墨香,来到读者面前.该书承载着地方政府、历史学界和广大群众的无限期许,结构完整,体例周全,内容丰富,观点新鲜,考证精详,文字流畅,是一部创新性的学术精品,传承陇东历史文明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一部 154 万字的地市级文学通史《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 2004 年 5 月出版。该书的主编是苏州大学的范培松教授和苏州教育学院的金学智教授。中国的名市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名市都具备编写“文学通史”的条件。譬如说,陕西的西安市、河南的洛阳市、江苏的扬州市,历代文人写它们的文学作品不少,但这些市的原籍作家并不多,它们可以编一本写西安(长安)的文学作品选,写洛阳的文学作品选,写扬州的文学作品选,但要编撰一部文学通史却勉为其难。惟有苏州,一方面有建城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4.
论明代的通史构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体通史编纂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四部通史体系模式的分析,对明代的中国通史编纂的特点、成就及不足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聊城通史》。该书由程玉海任主编,李泉、王云任副主编,《聊城通史》编写组编写。全书共分古代、近代、现代3卷,180万字,每卷分历史进程、典志文化、人物传记三个部分。该书开辟了地方史研究的新领域,是一部系统构建聊城6000余年历史大厦的区域通史新著。勾勒聊城6000余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聊城通史》崭新的亮点。明清以来,关于聊城历史的私家撰述和官修志书为数不少,但多限于一朝一代、一县一地,既未有对聊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做深入的研究,也未能对聊城自古至今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叙说,只是呈现出聊城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哲学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严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就是从选题到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甚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并且显示一种哲学发展的人类学意义。该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宏观背景,从土家族精神传统的生成切入,并从历史观、文化观、政治哲学等层面系统、深入地揭示土家族哲学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沿性特点。该书特别重视研究民族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因而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截至现在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通史性著作 ,但却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教内作者为主 ,护教色彩较浓厚 ,缺乏有力度的教外著作 ;2 .主要论述外国教会在中国的传教史 ,对中国本土教会情况研究不够 ;3.规模不大 ,体系不完备。上述问题都是今后新编中国基督教通史必然要跨越的。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通史撰述探析王记录,朱华忠一、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自司马迁创立纪传体通史著述以来,唐宋时期又出现了撰述通史的高潮,各种体裁的通史著述纷纷出现,蔚为大现。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通史撰述的情况又如何呢?翻检迄今为止所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  相似文献   

9.
《齐鲁文化通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按照教育部“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产出重大研究成果”的要求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由著名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安作璋、王志民共同主编。该书共8卷、350万字,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2005年1月9日、22日,分别在北京和济南举行了《齐鲁文化通史》首发座谈会,来自北京、济南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该书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了该书的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兹将这次座谈会发言摘编如下。中华书局徐副总编:中华书局得到了学术界的支持,我们对…  相似文献   

10.
高师历史专业的通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通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改革的核心问题,不同高师院校对于两大通史在历史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改革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差异。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中学历史课改的要求,对两大通史的教学进行改革,是高师院校历史系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蒙古民族通史》的第四卷已于近期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7万余字,分5章22节,描述了17—19世纪(即清代)的蒙古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本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资料采撷面比较广泛。作者不仅使用这一时期为人所熟悉的文献及档案资料,还大量参考和引用了蒙、藏及俄、日、英文文献研究成果。二、对以往所忽略的宗教、文化和风俗问题,编著者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第五章用10万余字的篇幅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评价了新近出版的《西南通史》 ,对该书的主要特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是学界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思想资料的著述,曾长期引领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中国思想通史》不应该预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但古往今来的学者研究思想史或哲学史皆会预设理论框架。而且以今日视角看,《中国思想通史》仍然具备知识的“含金量”和理论的“含金量”,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含金量”虽然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具备历久弥新的永恒性。另外,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思想通史》对唯物、唯心分析工具的使用是严格把握分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能将唯物、唯心分析工具泛化、绝对化的错误归咎于《中国思想通史》所开创的学术范式上。  相似文献   

15.
苏版《世界通史》对我国历史学、尤其是中国的世界史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追溯苏版《世界通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传历程,剖析这部以内容宏富与体大思精、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的编纂理念、以五种社会形态为历史分期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等而著称的多卷本通史,评说它对中国史学、尤其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影响,阐发它在现当代国际史学潮流中的地位,从而展现中国史学界对苏版《世界通史》的回应、勾勒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苗族史志研究精彩纷呈,成果迭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苗族史专家伍新福教授的新作《中国苗族通史》(以下简称《通史》)就是其中的姣姣者。《通史》于1999年1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共90万字,这是继《苗族史》(伍新福、龙伯亚著,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之后,伍新福教授在苗族史领域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20世纪中国大陆苗族史志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通览全书,笔者认为它有三大特色:第一,体系完整。此前面世的《苗族简史》,抑或《苗族史》,编写体例一概截止近代,给人意犹未尽的缺憾。《通史》作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苗族专家伍新福教授撰写的《中国苗族通史》(上、下册 ,共 90万字 ,历史图版 60幅 ) ,已于 1 999年 1 2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苗族通史》是伍新福教授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掘、苗区实地调查等多种资料 ,在数十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苗族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 ,纵贯古代和近现代的苗族通史。它的出版发行 ,不仅填补了学术领域的一项空白 ,而且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史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苗族通史》出版发行@舟山…  相似文献   

18.
崔明德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 ,是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他的导师 ,我对该文比较了解 ,并且早已通读过该文的初稿和修改稿。每次通读该文 ,都有如下几点感受 :  第一 ,该文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古代和亲的学术专著 ,填补了学术空白 ,有助于历史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和亲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 ,深入研究和亲问题 ,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近百年来 ,和亲一直都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特别是近 2 0年来…  相似文献   

19.
论张荫麟的通史编撰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麟是一位颇有声望的现代史家,其平生志在通史,曾对通史编撰的重要性、史实的选择、统贯史实的"秩序"以及表述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资众手、决一人的编撰组织形式,对史实"笔削"标准的界定,对传统历史观的批判和对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理论的探求,以及对历史艺术性表述的重视等,均有独到见解,对编撰通史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带领国内众多著名史学家,经历20个年头,编写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其通史编纂理论体系的内容由历史观、国史分期、民族观、中国的疆域、历史文献、历史文学、编纂体例、体裁、中国史与世界史等构成。研究大通史的编纂理论体系对深刻领会白寿彝的学术思想、认识白寿彝的学术贡献都是非常必要的。白寿彝有关中国通史的编纂理论奠定了新世纪通史编纂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