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证太平洋战争是中日战争的延长,侵华日军在攻陷广州、武汉后,已无力在中国战场发动战略性进攻,乃采取一系列政治与谋略攻势,企图尽早结束中日战争,从"泥潭"中脱身而出,以对付苏联和美国.本文详细分析了多次中日秘密"和谈"的特点和日本建立伪组织的前因后果.当军事与谋略攻势都不能奏效,而面临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灭顶之灾之后,日本不得不背着中国战场的包袱,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所以太平洋战争是中日战争历史与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史学工作者纷纷著文,以大量的史实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在具体评价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上,大致有三种意见:(一)认为“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中仅次于欧洲的另一个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二)认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太平洋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中国战场只是东方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三)认为太平洋战场是东方海洋主战场,中国战场是东方大陆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2003年齐齐哈尔“八·四”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毒剂泄漏事件,使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问题以及对日遗留化武诉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遗留化学武器的现实危害性及其广泛性、长期性使其不同于以往对日民间索赔案件。本文将从介绍侵华日军遗留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入手,联系日军遗留在华化学武器伤害索赔案,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战诗歌中的侵华日军形象既是侵华史的客观折射,又隶属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艺理论范畴。按照抗战时空的演进秩序,侵华日军形象被划分为日本军官形象、日本士兵形象和日本军队形象三类。抗战诗歌流露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侵华日军形象令“救亡”的时代呼声响彻现代诗坛。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儒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我院哲学系博士生刘岳兵去年 11月 3 0日在本院中国哲学研习会上的发言稿 ,后交其导师、我院院长兼本刊主编方克立教授审阅。方克立教授阅后 ,于今年 1月 2 5日批转本刊编辑部 :“配合揭露和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可在下期发表。”2月底 ,曾亲身经历和参与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原日军老兵东史郎先生再度来华 ,继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 ,并发出了“我需要中国人民抗议的呼声”的求助话语。本刊编辑部同仁坚决支持东史郎先生 ,并愿为其揭露侵华日军的暴行提供帮助 ,故特发表此文。该文依据大量的历史事实 ,通过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征、军国主义与儒学的所谓历史的与理论的联系 ,以及具体历史人物思想的个案剖析 ,点面结合 ,从理论和思想文化层面上揭示了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和战后多次死灰复燃的根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朝鲜义勇队是活跃在中国战场上朝鲜众多抗日力量中最突出的一支 ,它不仅是朝鲜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队 ,而且是中国战场上的国际纵队。在 1937年到 194 5年间 ,它从成立到合并到分化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11月,《魏特琳日记》、《魏特琳传》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在南京出版。这两本书的出版,倾注了南京师范大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校领导以及上述两家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诸多心血,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友人魏特琳女士的深切怀念之情。人们在捧读之余,一定想知道这两本书以外的故事。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两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以飨关心此事的广大读者。 张连红(南京师范大学侵华日军南京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4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索赔诉讼,进行第13次开庭审理。 漫长的诉讼 20世纪40年代初期,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试验、制造细菌武器,并在许多地区施用,致使受害的村镇鼠疫、霍乱流行,许多人被无辜夺去生命。50多年过去了,日军细菌战给中国居民造成的苦难成为一页沉重而揪心的历史。 1994年,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几位  相似文献   

9.
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破坏是侵华日军细菌战的重要目标。常德细菌战是日军731部队在中国南方实施的一次非常典型的鼠疫细菌战。鼠疫流行造成常德城乡居民大量死亡,家庭经济、区域经济蒙受重大损失,各级政府及卫生防疫组织被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战时经济落后、卫生防疫能力低下、缺乏鼠疫防治经验的中国而言,不啻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9战区部队与驻武汉地区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一次会战,由于战争在湘北和赣西北地区进行,因此,日本战史称这次会战为“赣湘会战”。这次会战对后来中日战争的军事以至政治形势,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是国民党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本文试作一概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抗战大后方是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除抗日根据地外最重要的活动舞台.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最主要的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具体表现为:维系国共合作,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争取中间势力,为抗战胜利壮大进步力量;繁荣抗战文化,为抗战胜利提供精神源泉;开拓民间外交,为抗战胜利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大后方的历史作用,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认同,有助于深刻领会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在革命、改革、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当下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2.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民为抗日救亡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川军出川抗战更是其突出的表现之一。自“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刘湘率领四川军人服从抗战大局,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出川抗战,对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蓓蓓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29-31,4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原因,并且从立法、执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内容,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特点以及它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抗战文化发展过程中锻造了一支生机勃勃的文化队伍,这支队伍积极拓展文化阵地并注重繁荣文化事业,抗战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得益彰。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以为中共无论任何时候都应更加注重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文武两个战线"的配合作用,更加充分发挥中共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人祸天灾交相煎迫,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灾荒,直接威胁着灾民的生命安全和抗日战争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临灾救济和生产自救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剥削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陕甘宁边区出现了大量的移民难民问题。边区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实行优惠政策等措施,不仅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为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盐阜区根据地在与敌伪进行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存在着经济领域尤其是金融业的复杂斗争。其时,仅流通的货币就有法币、伪币、抗币,三币之间的斗争是极其复杂的。抗日政府审时度势地采取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与敌伪展开了激烈的经济、金融方面的严峻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从馆藏文物的角度,解析盐阜区的货币斗争,为全面研究抗战时各根据地的金融史增添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北进、南进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和争霸世界的战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本北进苏联的战略图谋彻底破产;推迟了日本法西斯南进的步伐,减轻了美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在日本冒险南进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略攻势,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8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李维汉是陕北公学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陕北公学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统一战线、抗战建国以及党性办校的管理理念,同时贯彻民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及学员间应同步学习等教育思想。李维汉管理理念和教育思想在陕北公学的贯彻,培养了一大批抗战干部,丰富了干部教育的内涵,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奠定了中共干部教育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