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孟子》一书中的《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他向欲行“霸道”的齐宣王讲“王道”的一场精彩论辩,最终以孟子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孟子能够获胜,显然得力于他高超的论辩技巧,得力于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文中孟子灵活恰当地运用假言判断、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假言推理等多种逻辑形式,使其说理精辟透彻,气势恢宏,令人信服。足见,逻辑是论辩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的即使p,也q表达的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种认为表达的是联言判断。本文揭示了三个具体的即使p,也q语句的七个逻辑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两种观点都不能完全解释这些逻辑特征。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即使p,也q是在通常情况Ω下,即使p,也q的省略表达,它表达的是推理关系Ω,p├q,它是相对于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非p,那么q、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p,那么非q而表达的,其中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非p,那么q是它的语用断定;在通常情况Ω下,如果p,那么非q是它所反驳的推理关系。这种观点可以完全解释三个具体的即使p,也q语句的七个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3.
当前,影响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也已经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群体性事件呈现井喷式发展,使得网络言论力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如何有效监测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功能及其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指出监测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并构建基于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内网络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随着公民通过网络维护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此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概念和领域。为深化对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认识,文章梳理和评价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发现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研究体现出三个分歧,即发生场域、性质、特征的分歧。生发方式和模式可概括为三式,即主体推发式、事件引发式、客体触发式。其类型为三态,即纯网络态、网络现实交互态、网络向现实的转变态。其管治也表现为三类,即柔性管治、韧性管治和刚性管治等。  相似文献   

5.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全国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提出解决办法.《中央日报》代表了官方立场,指二二八事件为暴乱.中间立场的媒体评论持平,长官公署与台胞都有责任,应和平解决,需尽快恢复常态,妥为善后,改革台湾省政.国民党内CC系必欲去陈仪而后快,陈仪是首恶必办,负全部责任.左翼要发动民众反蒋,将所有责任推给国民党政权,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导致了二二八事件.这些媒体的反应并不能改变蒋介石对台军事镇压,却激起全国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高度关切.在全国舆论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台湾实行省政改革,缓和省籍矛盾.  相似文献   

6.
"艳照门"事件中,陈某是否应当负侵权责任,从法律的角度,问题的关键在于陈某对于共同隐私,是否有公开的权利,以及是否应尽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7.
仝国斌 《殷都学刊》2009,(2):128-135
动趋式结构可描述为位移事件结构,位移事件句存在着目标取景与过程取景方式的不同.动趋式粘合式结构的典型性与事物位移行为密切相关,位移事件结构映射位移行为方式,实际是位移行为方式固化表达的一种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存在构式不同,"有·专名+VP"侧重用于陈述事件,"有"确认与专指实体相关的已存在事件,其用例在近代汉语叙事语篇里尤为集中,是近代汉语里富有特色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微博不仅成为个人表达和展现的平台,也成为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尽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政治效能感对于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有所影响,但鲜有实证研究从个体用户层面探讨中国微博用户自身的政治效能感和线下线上社会资本与其公共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对329位微博用户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大陆微博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事件参与程度颇低,而在微博上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则相对较高。内部效能感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传播与动员,以及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话语式参与呈正相关;外部效能感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则主要集中于线下的官方交涉性参与和微博上的行动式参与。相对于桥梁型资本,粘结型资本对于线上和线下公共事件参与的预测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致损义双宾结构,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这类结构是否为双宾结构及对相关理由的探讨。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聚焦致损义双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形成动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S+V+NP1+NP2”结构中,是NP2导致了整个致损意义的形成;其次,事件结构中力传递子事件是致损义双宾结构与典型双宾结构在事件结构上的本质差异,也是造成语义关系差异的重要因素;第三,从构式的视角看,致损义双宾结构不是典型的双宾构式,而是一种边缘构式。致损义双宾结构的事件语义考察,为研究汉语双宾结构的内部语义分型提供了一个视角,对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一些挑战。基于汉语双宾结构表义的多样性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处理汉语双宾结构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推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普通逻辑学界流行的关于关系命题逻辑性质的认定,不能研究非二元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也难以契合于具体的二元关系命题。普通逻辑难以解释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不仅在于这些所谓的逻辑性质本身容易陷入窘境,而且在于它与普通逻辑应该研究的逻辑性质相去甚远。普通逻辑不能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是与它不能系统地使用符号语言分不开的。要合理、有效地揭示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必须借助现代逻辑,建立新的分析手段,把关系命题从现行的普通逻辑教本中分离出去。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变异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变异已是当前处置突发事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对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变异的形式和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防范和监测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SARS提醒我们,建立农村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快出台一部综合性的突发事件应急法律,从法制上确立农村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环节;加强农村领导干部的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应急机制;建立农村资源储备制度,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迅速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强正规渠道的宣传力度,探索适合农村社会、心理的信息披露引导机制;为农村构筑支撑点,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4.
李建华  刘伟 《云梦学刊》2010,31(2):58-61
条件逻辑是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逻辑理论。运用现代逻辑的手段,深入研究各种条件联系及其它们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有效从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给出的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证明有关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大量定理,条件逻辑就是由定义和定理所构成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15.
简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利红 《云梦学刊》2002,23(2):96-98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二大因素“遗传”和“环境”的论争一直是心理学一个古老的话题。回顾心理学史上一些著名流派对该问题的阐述,并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因素群、环境因素群和个体因素群,并动态地分析他们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流程、节点与心理接受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中国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的一种手段.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激化与平息的整个过程中,群体信息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流程大致经历"议论纷纷"的群体意识唤醒、"流言四起"的群体意识形成和"谣言惑众"的暴力行为发生三个阶段;在此期间,诸如暴力、权贵、女性等元素成为最能刺激群体、引起群众共鸣并激励民众参与的"信息节点",严重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进程.群体心理的接受机制则表现为以正义感、成就感、自我替代为特征的主动参与动机,以成见与刻板印象为特征的群体意识心像和以焦虑、愤懑、激昂递进的情绪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校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先星  陆婕 《齐鲁学刊》2003,(5):139-141
SARS事件启示我们,高校应当尽快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与建立该机制相关的问题主要涉及高校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应急性权力的运用、各部门配合联动等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龚娜 《理论界》2014,(5):95-97
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为配合卢沟桥事变,借口虹桥机场事件,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对中国扩大侵略的又一重要步骤。昭和天皇不仅密切关注和支持了上海战役,还积极参与了具体的战争指导和战争决策,直接推动了事态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ast 35 years,Wang Meng have experienced twice the insinuation incident for insinuation present in his novels,which is unheard of in the literary history.Insinuation incidents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arise from how the reader reacts to literary works,that is,whether the reader is capable of figuring out from the works the author's insinuation intent,rather than the author's creative motivation.Ideologically,it is the fact that the reader confuses literature with real life,literary world with the real...  相似文献   

20.
对六朝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 )的综合研究 ,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关于轶事小说的子类划分 ;关于“世说”体小说兴盛原因及审美特征的探讨 ;关于“杂记”体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 ;关于“笑林”体小说的独立地位及审美特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