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价值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表现特点是以满足大众多样性的审美需求为表现形式。以互联网、多媒体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使艺术以融文本、视频、声频、图形、图像于一体的新型符号样式呈现出的审美接受方式,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审美存在方式、传播方式和美学呈现样式,赋予了艺术以更加丰富的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艺术在与媒体技术的互动中蓬勃发展。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互联网艺术的分期、形态与特征,互联网艺术则通过创造工具与作品、前景与背景、本体与社区联合体推动了媒体技术的社会应用。二者良性互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3.
江冰 《学术研究》2007,(11):143-146
互联网的诞生,意味着一场深入、广泛和彻底的变革,这不仅为艺术打造了一个集多种传统媒体优势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也为艺术新样式——网络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球消费文化背景下,网络艺术不仅发展迅猛,更呈现了产业化的趋势。网络传播造就了网络艺术时代,也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和新的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4.
丁凯  曹石亚 《江淮论坛》2014,(5):188-192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的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主要载体。基于传播学理论的视角,通过分析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现状,探讨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高校宣教网络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优化高校宣教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东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大省,也是民俗文化大省,有着广饶丰厚的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回顾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民俗文化的传播对山东旅游产业的双向效益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今的网络化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本文以网络传播为研究视角,对山东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予以分析,提出了网络传播趋势下山东民俗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数字媒体艺术是典型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在作品形式上表现为多种艺术形式、多种艺术媒介、多种艺术手段的融合,呈现出跨媒体、跨形式的特点。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字媒体艺术观念的逐渐深入,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将会呈现出更多新的面貌和特点,诸如:远程遥控性及跨地区分布合作创作的数字作品、即时性艺术作品、实时性的艺术作品、“接力性消费”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及小众数字作品等。  相似文献   

7.
李文婧  滕青 《北方论丛》2003,(2):124-12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正在引发着艺术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首先,网络技术创造了新的艺术空间;其次,互联网给艺术载体带来了数字化革命;同时,网络传播对于艺术表达而言也是一次语言革命。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博客、微博客等迅猛发展,我国网络社会状态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网民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认为,认真研究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建立官民互动的监督新模式等,探索网络反腐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廉政建设重大而紧迫的研究课题。本期我们特别选择了三篇这方面的研究文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通过对近7年我国网络反腐时间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我国网络反腐的特点与趋势。《网络公共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兼论网络反腐的内在机理》一文指出,与网络举报相比,政府在网络曝光以及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公共舆论的制度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一文提出一种基于官方网站举报监督与民间网络曝光监督两者融合的网络监督新模式,并详细阐述了其主要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给出了具体实现建议。我们认为,以上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可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时代的变化导致了艺术的变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最初就是与技术如影随形的,新媒体艺术有了技术的依托,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大众文化的趋势,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新媒体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即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独特魅力,同时,网络文化和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建立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正确引领网络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1.
网络沟通下政府形象“距离悖论”的解析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沟通的兴起,使政府形象塑造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形象的“距离悖论”出现新特点,其突出表现是,民众对政府形象的评价与该级政府同民众的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成反比。在网络沟通下,形象良好的政府须具有回应性,倡导科技领先,强调参与和协作以及具有预见性,因此,政府应从树立形象意识、完善电子政府工程、提升政府媒体公关能力和公信力以及提高危机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来应对政府形象的“距离悖论”,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相似文献   

12.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6,19(5):5-10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13.
The diffusion of the Internet: Trend and cau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various facets of social life, creating many social concerns. To better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its diffusion. Using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the Internet between 1994 and 2007. The CPS provides seven cross-sectional data sets on Internet use over the period, four of which are spaced close enough to be turned into panel data sets. Simple trend analyses show that a logistic S-curve fits the seven observations very well, and that the diffusion took off around the time when th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was introduced. Findings from multivariate trend analyses and panel data analyses include; (1) the digital divide is not likely to be closed in the near future, (2) exposure to the technology at school and workplace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initial and continued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3) of different online activities, email u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continued use, implying that the diffusion process is highly social, rather than individualistic.  相似文献   

14.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12,(7):166-174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包含着意象思维、意象语言和意象结构三个层面的问题。意象思维的功能在于生成审美意象,它立足于诗人由实际生活中所获取并积淀下来的情意体验,通过"运意成象"和"观物取象"的运作方式,将其转化为诗人的"意中之象"。意象语言的运用为使这一"意中之象"落实于由语言符号承载的诗歌意象,其关键乃在将语言的概念符号性能改造成意象符号,而利用词语之间的张力以发挥语言的暗示与联想作用,是实现这一改造任务的重要途径。至于意象结构的职能则在于组合意象以结撰文本,让诗歌作品形成能体现诗人内在情意结构的有机的意象系统,于是"意核"的设置与"意脉"的连通,便构成其刻意经营的焦点。总体上说,意象艺术三个层面的活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共同的结晶便呈现为由"意-象-言"合成的诗歌文本。  相似文献   

15.
朱斌 《新疆社会科学》2011,(6):100-105,158
敦煌艺术主要是一种宗教艺术,体现了坚定的终极信仰精神。然而,它也有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一面。这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宗教文化精神:既追求终极信仰又关注世俗体验,既神秘而虚幻又真切而现实。这种张力充盈的宗教文化精神,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当代艺术的敦煌题材创作应该继承并发扬的一种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对互联网形态的认知做出更新,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不断变革的必然趋势.曾经的互联网主要是信息传播媒介,至今其主要功用仍是网络信息服务,这样的认知滞后于消费者、生产者、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身份融合趋势,从根本上说,是对互联网技术迭代及其所变革的人的生存方式的片面阐释.现今互联网发展的种种迹象证明,在信息互联、产品互联、消费互联的意义之外,互联网已经进入前几者相互交叠的价值互联阶段.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是以共享经济、循环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价值互联网的存在逻辑即是优化这些新经济形态及运行方式.在价值互联网阶段,人的数字化生存状态进一步显现,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快速兴起,信息不对称格局加速演进,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进一步释放,这些都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抑制非法集资、重估数字资产、保护个人数据权利、警惕网络金融风险、加强前瞻研究等价值互联网治理措施亦需推进,以期融入价值互联网数字资产、数字货币、数字交易、无形精神产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成为推动艺术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艺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组建临时性网络,打破传统经济中的行业界限,形成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鼓励自己的顾客在线参与艺术活动,并通过网络和包括管理者、研究者等在内的其他角色互动,从而促进了艺术角色流动化。互联网在代码的意义上将艺术工具、艺术材料和艺术作品统一起来,通过鼓励创造性信息共享消除了艺术素材、艺术题材与艺术模板的差异,通过信息化缩小了艺术原作、艺术传作、艺术仿作 不同,从而促进了艺术作品开放化。互联网依靠链接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将服务扩大到全球,通过虚拟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与各种伙伴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促进了艺术经营集约化。  相似文献   

18.
袁丽媛 《阴山学刊》2011,(1):71-74,116
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反馈互动及时等特点使其发展迅猛,互联网普及并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而"网络暴民"是近几年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显著现象,从开始的谩骂者到最后的现实暴力的参与者,"网络暴民"实际所泛指的是一种群体的负面影响,尽管它的提出有着自身的背景和原因,但这直接反映出当前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网络新兴媒介的认识。应对"网络暴民"现象的解决对策,包括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完善网络立法和依法治网、发展网络技术管理以及重视网络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以其开放、平等、创新、协同、共享等特性,对个人生活、企业经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将互联网看作继市场和政府之后资源配置的第三只手,提出各类市场主体可通过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有效集合生产资源、整合闲置资源、聚合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化配置路径。分析了互联网通过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治理方式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最后,给出了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现阶段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包括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智慧农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