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开拓者们曾经造就亚洲最先进的近代造船基地和近代海军,培养出许多近代新型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全面深刻的体制改革,中国近代船政创新惨遭失败;由于许多中国人深受君主专制主义观念的束缚,中国文化转型之路曲折漫长。认真吸取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尽快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追溯到近代史上的新学以及洋务运动。福建船政作为洋务运动的产物,对开启文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挖掘福建船政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探究福建船政所蕴含的文化特点,总结其对文化现代化的影响和启示,对实现文化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尾船政的创建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一件大事,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军事工业基地之一,培育了大量掌握当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从兴建到衰落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并经过几代人的积淀,最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马尾船政文化。  相似文献   

4.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民族精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马尾)船政文化所塑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份。福建(马尾)船政民族精神丰厚的文化底蕴,既泽及中国近代社会,又激励和深刻影响着后人。  相似文献   

5.
船政文化脱胎于工匠文化,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船政文化在技术器物、技术制度、技术意识形态层面都超越了传统工匠文化"正德、利用、厚生"的内涵,建立起中西合壁的近代技术文化体系.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船政文化的重要内涵.船政文化不仅赋予工匠精神更丰富的内涵,还为其注入了创新因子.  相似文献   

6.
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船政文化吹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进军的号角,它的许多精神和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船政文化是福建旅游的重点内涵之一,为了更有效服务福建涉外旅游开发,船政和船政文化的英译是否适宜就显得非常重要。"船政"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空缺词"。出于文化交流的目的,也得益于当前良好的国际文化互动关系,"船政"的英译方法最好采用音译。该译法具有简洁性、包容性等特点,能激发海外游客的探索欲望,还凸显了中国外宣的自信,有利于船政文化的海外推介。  相似文献   

8.
马尾造船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专业的国有造船企业。如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内蕴绵延发展145年的船政文化之精髓,坚持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企业文化科学发展观,突出开放精神、全局观念和市场意识;坚持以规范制度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模式,抓好以人为本、机制创新和提升素质,为企业融入世界造船市场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9.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辨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提出福建船政学堂为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观点,论述福建船政学堂在办学体制及模式、推动社会近代化发展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赖晨 《中华魂》2014,(6):22-23
正马尾是中国著名侨乡、中国近代海军基地、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孙中山曾经三次光临马尾,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到马尾。那么,孙中山和马尾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交集呢?想到马尾求学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这一年左宗棠开始在马尾筹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从广州、  相似文献   

11.
文化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 ,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局限性 ,阐明了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弘扬建筑文化 ,繁荣建筑创作 ,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语言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的诸多问题,从而指出,教材应该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作有机的结合,这样学生才可以既学到语言知识也学到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从本质意义来说 ,文化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确定主体的符号。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分野 ,是以文化样式对接收者发生作用的范围大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距离远近来衡量的。正如许多大众文化逐渐变成了精英文化一样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蒙昧的洞开 ,使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的距离已经消弥殆尽  相似文献   

14.
略论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文化与蜀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导致了巴文化与蜀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不同的特色。巴渝文化与楚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 ,这主要是由地域的相接 ,族属的渊源 ,文化基底相同及历史上交融互渗这些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却与延安文艺以来的“大众文艺”大相径庭,既不是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而是与西方“文化工业”同质的商业文化。电视大众文化正是这种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技术传播共同制造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从"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各自概念的产生、多种界定以及性质的多种理解上,分析比较了二者的关系,为"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理解理清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7.
草遭践踏、火烧、吃食和刈割仍生生不息,这既是生命卑微的象征,又是生命力强的典范。草是人类利用历史最悠久的生活资料与生存环境,常用于形容原始的生活状态与低级的生存质量,也用于形容粗俗的行为或态度,因此常用于谦辞。绿草能造就赏心悦目的景色,但萋萋绿草能强化离愁,映衬出破败凄凉。人们从草的生态习性上领悟出"寸草春晖"等哲理,也在草身上寄予各种美好的希望,包括驻颜、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等人生终极希望。  相似文献   

18.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的划分因其角度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文化体系,其中较为直接的一种划分是将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这是因为东、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东方属于耻感文化而西方属于罪感文化。究其原因,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东方耻感文化根源于儒家思想而西方罪感文化根源于基督教之“原罪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大众文化研究已提升到了美学的高度。大众文化的审美特性对现有美学理论提出了有力挑战,而现有美学理论是把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排斥在外的。在融入大众文化的美学视域下,美学理论也面临着理论重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异域文化向本土文化的回归——解释人类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特征。指出以异域文化奇观为研究旨趣的写作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价值,人类学必然寻求解释学的策略,以本土文化的重新阐释为其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