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女性形象进行评析,认为:祥林嫂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最弱者,爱姑是女性弱势群体中的抗争者,子君是女性弱势群体中闪光一时的弱者。她们被强大的“杀人团”所包围,同时由于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存在的程度不一的精神缺陷,因此挣扎,抗争,“出走”都无济于事,都是悲剧结局。而鲁迅描写女性弱势群体是三女性的价值意义在于:反思五四的“人的发现”,反思五四妇女解放及启蒙的时效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离婚>是一支女性悲歌.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爱姑的人生悲剧,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她思想意识中的"奴性"和"愚弱",体现出他"国民性批判"的启蒙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爱姑这个女性形象的命运,鲁迅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思考:中国的妇女并没有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塑造的祥林嫂、爱姑和子君三个人物形象,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抗,演绎了封建礼教的逐渐衰亡,昭示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去寻找新的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创造出子君、莎菲、陈白露等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觉醒和抗争,表达了女性们要求个性解放的真切呼声。然而,她们无一例外的悲剧结局,循环重复着"堕落"或者"回来"的生命程式,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新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思索。笔者拟从子君、莎菲、陈白露这三位女性的人生悲剧入手,通过分析她们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背景,总结其共性,从而探索中国现代妇女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学的传统中,女性拯救一直是个不变的主题。《城堡》中的女性和《伤逝》中的子君,对于主人公来说,都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拯救者的形象。但她们最终都无力承担起拯救主人公命运的重任。卡夫卡内心深处强大的焦虑感,与鲁迅灵魂中的彷徨,不可避免地将个人的情绪书写融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但是卡夫卡是面对内心焦虑和不安惶恐情绪的书写,而鲁迅对子君的塑造,则反映了他的爱情在新旧道德夹击下产生的灵魂中的矛盾、痛苦和焦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小说《伤逝》以女性追逐爱情自由的表层,揭示出女性从独立出走而后又回归的悲剧; 20世纪80年代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小说对《伤逝》中子君的命运延续构思出多种可能性; 21世纪秦雯编剧的《我的前半生》电视剧在尊重亦舒的"子君"出走方式的基础上,创作出女性追求精神与物质独立的必然性。"子君"作为鲁迅笔下"娜拉出走"的典型女性,囿于五四初期思想启蒙的软弱性的时代背景,在出走后"无路可走"。在亦舒《我的前半生》小说及其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由多位女性在实践着"子君"出走之路的多重性与虚幻性,反映出不同时期女性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出走"、追求独立时突破局限和障碍的艰难和循环反复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反抗者悲剧的解锁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君、爱姑形象分别出自于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伤逝》与《离婚》。鲁迅是站在一个思想家的高度来揭示两位最具反抗性的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作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站在作品背后的作为先知者和青年思想导师的鲁迅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祥林嫂、爱姑、子君三位不同类型妇女的命运悲剧的原因,其一是妇女自身愚昧麻木、懦弱的弱点;其二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封建迷信的迫害。探索鲁迅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思考,警醒现代的中国妇女,如果不自觉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投身社会,不取得政治、经济的自主权,不自强自立,就不可能完全获得解放,就不能避免残害妇女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带有"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欧阳予倩选择了人们非常熟悉的《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用话剧的形式进行新的阐释,把小说中的潘金莲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使她由一个害人者变成了受害者,由"淫妇"变为一个觉醒了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走向堕落和毁灭.话剧所揭示的潘金莲作为一个无助的弱者走向毁灭的历程,正是旧时代女性悲剧的真实写照.欧阳予倩对经典的重新阐释,实际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反映出新一代读者的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与施叔青分别在20世纪40年代与80年代创作了多篇以香港为题材的小说。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指出了都市女性苍凉的生存困境,并揭示了女性原始而又恒久存在的“原罪意识”。在物欲和情欲的支配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无法活出自我,逐渐沉沦下去。而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虽然曾一度沦为物质的俘虏,但大多能走出来自省,从欲望中觉醒,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2.
私文书是家庭或家族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家庭或家族成员活动内容的文字信息。其特点是家庭或家族成员以私人身份形成的,仅代表个人;出于家庭或家族成员私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仅为家庭或家族成员服务;反映了家庭或家族成员的意志和活动;由家庭或家族保管。汉代简牍中的私人信件、名谒文书、私人志记和私人簿籍等,即是在汉代家庭或家族里出于个人需要而形成的、且反映并代表私人的意志和活动、由家庭或家族私自保管的文字信息。它是研究家庭或家族与社会发展变化的极好资料。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蒙古族女作家群的出现在科尔沁乡土文学的创作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用特殊的视角反映女性对生活的感悟来体现生命的存在,表现女性潜意识和内心活动时形成的自传性叙述是她们小说创作活动的共同追求和艺术特点。她们用自传体小说经典文本的形式,运用社会话语写作和私话语写作的表现方法,谱写了一部部女性生活奋斗的艺术史。  相似文献   

14.
对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是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在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它们的关系众说纷纭。科技的发展 ,使有创造力的人力资产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因此 ,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和反映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作家。她们身上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端庄、婉约的特点,但时代的影响又使她们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带上了现代女性个性解放、思想活跃的特征。东西方两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促成了闺秀派作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作群体的形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的推动下,她们的创作整体上表现出女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探求自我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在审美风格上,注重营造古典的诗意氛围,抒写温婉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权利缺失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最为基本的权益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其生存状态也处于劣势,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农民工权利的保障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引导,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的发展就是责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西游记》中的300多条俗语、谚言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认为《西游记》中的俗语、谚言设置有许多明显的特点:因人而设、语如其人,体现了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无论出自何人之口的俗语、谚言,皆富有哲理,同时体现了一种世俗化倾向,多具明代世俗社会的人情味;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表现出明代社会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俗语、谚言的运用形成了《西游记》文中语言生动幽默、活泼趣味、流畅滑稽、明快诙谐的喜剧风格,显示出浓郁的世俗化风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初福克纳的小说首次被译介以来,国内读者就和福克纳结下了不解之缘。近百年来,福克纳的小说被不断翻译和反复解读,但不同年代读者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他们先后把福克纳看作悲观的现实主义作家、反战反帝的政治进步作家、意识流派代表作家、书写人类时代状况的现实主义作家、现代派作家,甚至认为福克纳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因素。这种变化,不仅折射了中国历史语境和文学观念的历史转型,而且显示出经典文本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家的文学批评有其独特的标准,为人强调有德者必有言的道德至上论;为文主张文以载道的道本文末论。根据这一标准,理学家在对屈原进行道德人格评价时,既充分肯定其忠君爱国精神,又批评其露才扬己、凸显君过的狂狷个性。而在评价其作品时,一方面赞扬其言之有物,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不知道、不求道。这使得其楚辞研究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萧红与伍尔芙都是20世纪特立独行的女性。她们的孤独敏感的气质,强烈的生命和死亡意识,是女性生存处境在她们身上的真实投影,体现出杰出女性对男权社会共同的身心体验,具有鲜明的女性色彩和叛逆精神。她们都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置身于世界优秀作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