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曼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1-62
义利之辩由来已久,儒家学者孔子、孟子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他们主张对上讲义,限制统治者私利,而得长治久安大利;对下讲利,使人民得一定实惠,安居乐业,从而维护尊尊亲亲大义,反对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肆意掠夺.这种主张虽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但对后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梦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2)
必须客现而全面地认识孔孟的义利观,既尊重历史,又着眼现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倡的新时代精神相结合,“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谭亚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2):113-115
先秦儒家所主张的义利统一,以道义为重,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重视公利(民之利),提倡个人私利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等积极思想,对于当今之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等仍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素玲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9(4):50-52
义利问题,是道德价值论的基本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儒家义利观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蕴涵."以义制利"、"义以为上"是儒家义利观贯彻始终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积极合理的内核.这一基本精神对铸造和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党延敏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22
义利观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问题,儒家学者在义利方面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立有着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牛西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9-12
在对孔子义利思想既往的考察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重义轻利。其实,孔子并非是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以义制利。正确理解和客观阐释孔子的义利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应明确利是义的前提和基础,把人民之利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树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义利观。 相似文献
7.
刘卫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2):13-17
孔孟为政之道的核心是“为政以德”,主要体现在:君要遵守君道,政治上推行王道、倡导仁政德治;经济上实行养民、惠民、富民的政策;对外以和为贵,反对不义战争。臣要遵守臣道,忠君尊王;恪守名分;在德不在位。同时统治者还要掌握教民之道,以道、德、仁为内容,诗、礼、乐为形式教化百姓,使他们能自觉地服从统治。通过现代的诠释与改造,孔孟为政之道传统价值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本分析法,着重分析了《论语》中的孔子义利观,并将其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问题相联系,发现孔子义利观在很多方面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孟子的义利观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文在深入研究《孟子》一书的基础上,认为孟子义利观的实质是先义后利,而不是义利对立。孟子的义利现具有积极意义,应批判地继承、吸收。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清理各种错误的义利观,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义利关系,我们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曾经忽左忽右,"重义轻利"曾严重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重利轻义"又一度使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利益.实践证明,"义利对立"的观念和实践是错误的、有害的.邓小平理论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义利统一的市场经济.提倡社会主义义利观,目的在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促进社会协调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春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7-20
义利之辩,一直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和大力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莉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孔孟饮食文化崇尚精益求精,提倡食功,安贫乐道;兼养身心,以仁、义、礼、乐为准则;推崇孝道,养老敬老,在当代对人生、生态和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树森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他们“重义而不轻利”,“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梁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54-55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反映出传统义利观的特点: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利并举的,我们既要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16.
王玉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2):79-81
义利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乃至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概括了中国历史上义利观的三种观点 :贵义贱利 ,重利轻义 ,义利统一 ;分析和论述了邓小平对历史上义利观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的义利观是义和利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赵志浩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2):1-5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强调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这些原则影响到商业领域和商人的精神面貌,且对近代商人的影响依旧很深。运用传统义利观管理现代企业,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企业形象等。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实践,进一步说明了传统义利观在管理现代企业中的价值,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曹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80-82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义利观是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义利观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精华部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在当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中,传统义利观不应受到全盘否定。现代文明应借鉴、吸收传统义利观,注以现代意识,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傅智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5-9
通过考察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思想,提出了邓小平义利现的新命题,指出这是古老的义利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我党治国方略和主体道德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奉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3):112-115
道德的根本问题是义利观的问题。孔子认为"义"首先包含道义,其次应包含义务。孔子认为"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是维持君、臣、民关系的法宝。孔子认为"利"虽然人人需求,但应当"利民惠民我不贪利"。在孔子的义利观中,"义"和"利"是对立的概念,他褒"义"贬"利",同时又认为"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孔子的义利观在历史上留下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重温孔子的义利观及其影响,辩证地处理"义"和"利"的矛盾,行"义"以达其"利",争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