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送礼的艺术     
在社交礼仪中,送礼也是一门艺术,礼物送得恰如其分,表达的情意就会尽在不言中,这里有许多细节需要认真对待。 1、礼物的轻重以对方能愉快接受为度。礼太轻会让对方误认为轻视他,尤其对相交不深的朋友;礼太重又有行贿之嫌。所以礼物的轻重要适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0,(4):51-51
1.无论你的礼物价钱便宜还是贵,都要首先撕掉价签。送一份明码标价的礼物,好像在提醒对方,我的这份礼可是花了多少多少钱。你在期待回赠吗?还是想做一笔等价交换、物有所值的生意?  相似文献   

3.
正你还在使用"硬批评"吗?那样只会让你和对方身心不悦,不妨试试"软抱怨",它可以轻松化解人际交往中不必要的"恩怨"。不作攻击,说明自己的需要"硬批评"往往一开口就让对方一肚子火。例如:"你是怎么回事?满脑子只有工作,从没想过我!""你从来不打电话给我,不管什么节日都没想到送我礼物,你心中只有你自己!"这么一说,谁听了会受得了?"软抱怨"的正确方式:指出自己的需要,但不责怪或者攻击对方。例如:"亲爱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2020,(9):123-130
礼物社会学由法国文化人类学家莫斯等人开创,旨在研究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现象。莫斯认为,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以礼物交换为中心的,形成了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混融一体的礼物社会和礼物文化。礼物具有赠予性、相互性和神圣性。原始部落的节庆仪式(原始艺术)作为礼物赠予活动的仪式,本身也成为礼物。节庆仪式转化为早期文明社会的国家文化礼仪,如古希腊罗马的史诗、戏剧以及中国的礼乐文化等,作为礼物文化的变异部分地继承了礼物文化的特性。在后来的文明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礼物文化被商品交换和契约关系摧毁,人与神、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混融一体关系瓦解。但是,文明时代的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以其审美属性具有了赠予性、相互性和神圣性,从而作为一种礼物沟通了人与世界、人与人,重建了礼物文化。  相似文献   

5.
礼物交换与人际互动--广西龙脊壮族的馈赠礼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物交换构成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礼物交换透视民间社会的文化特色成为一个独特视角。具有鲜明文化个性的广西龙脊壮族,其馈赠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特色,表明当地人们高度重视礼物馈赠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送礼的要领: ◇礼物应加以包装,包装前应先把标价除去。 ◇送礼时应附上小卡片或是名片,左上角写受礼者姓名,右下方填上送礼人的名字。 ◇对不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不送过于隐私的物品,例如内衣、清洁用品。 ◇不送过于贵重的物品给认识不深的朋友。因为送礼是互惠的行为,这会令对方不知应如何回赠你。  相似文献   

7.
明末入华的耶稣会士通过礼物构建人际网络,为天主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空间。礼物传教是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天主教本土化的尝试。耶稣会传教士通过向士大夫、官员甚至皇帝赠送礼物的方式,适应中国环境来传播宗教,为天主教寻求保护者和构建高端人际网络,是明末清初天主教成功移植中国的有效方式。从"礼物"角度去审视明清天主教,或可为我们思考基督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都说“888”意味着“发发发”。屁话! 不是吗?我和她的分手就愣是这个“888”害的! 那是一年前,情侣们都一窝蜂迷上了中文BP机。那玩意儿也的确挺浪漫,只要在各自的腰间别上一个,就能立刻把对方约你的时间、地点、方式全显示在上面,你只要如  相似文献   

9.
刘颖 《家庭科技》2007,(1):9-10
难忘的2006年已经过去,新一年的节日喜气扑面而来.温馨浪漫的日子里,您可能会收到,也会送给朋友们许多礼物.在这些礼物中,香浓美味的巧克力既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又是您为亲人、朋友和心爱的人传递美好祝福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周代社会中礼物的功能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送礼是一种源于原始社会的古老习惯。西周统治者将这一习惯改造成了一项政治制度。西周时期 ,表达性的礼物居主体地位 ,礼物是周人确立社会关系的中介和表达身份地位的标识 ,发挥着维护贵族统治秩序的重要功能。春秋时期 ,表达性礼物的政治功能不断衰弱 ,同时功利性礼物开始增多。到了战国 ,以贿赂为主要形态的功利性礼物迅速发展起来 ,送礼成为人们谋求私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阿俊 《家庭科技》2012,(2):11-12
"互酬"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即人与人之间相互酬谢、相互报答、相互帮助的意思.积极的互酬有利于增进友谊,加深感情,和谐人际关系,事实也是如此.互酬不是对等的,方式不可一对一与人交往时,我们的互酬只是对自己获得的帮助表示一点感激,对对方做出的牺牲与付出的代价做一些补偿,而绝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式的商品交换关系,不可能价值相等.所以,衡量互酬的尺度不能以量为标准,而要以最能满足他人的需要和最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为出发点.而且,互酬在时间上也不必同步.如今天他送你一条领带,大可不必明天还他一双皮鞋.不妨等到他过生日那天,送一份小礼物.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经营着一家小饰品店。一天, 她和几个朋友聊天,一位男士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给女朋友或妻子买礼物, 买得不合她们心意,就算花再多钱也白搭。这话得到在场的所有男士的认同,也让李冬梅眼前一亮:既然大家都觉得给另一半的礼物不好买,我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消费层次,卖各种情侣礼品,经营爱情礼品店。  相似文献   

13.
华佗收礼     
厉实 《快乐青春》2014,(9):17-17
东汉末年,有位郡守得了不思饮食的重病,久治不愈,专程请名医华佗来给他治病。华佗认真切脉后,既没开药,也没针灸,而是一言不发地抬腿走了。郡守见状,以为招待不周,忙派人送去丰厚的礼物并请华佗吃酒宴。一向不收礼的华佗不仅如数收下了礼物,还去赴宴。十几天过去了,华佗那里仍没有动静。  相似文献   

14.
对爱的关系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视角。第一种是从相互承认的角度来理解爱的关系。对黑格尔来说,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争斗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克服手段之一就是爱。爱意味着爱的双方彼此都要自我否定从而达成和对方的同一,只有这样完全的同一,才能彼此相互承认从而消除战斗。对拉康来说,爱的实质是自爱,爱对方从根本上是要操控对方,不是要承认对方,而是要让对方承认自己。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对方的主人。爱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对主奴关系的确认。与拉康截然相反,列维纳斯认为,爱是绝对地爱对方,就是要承认对方,在最大限度上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被动之爱。相互承认、让对方承认自己而不承认对方、自己承认对方而不求对方承认自己,这就是爱和承认的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进行立论、发表看法时,有时需要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借以树立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错误观点,人们既可以从正面直接进行反驳,也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进行反驳。比如,先表面上同意对方的观点,接着按对方的观点逻辑地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观点的虚伪...  相似文献   

16.
逢年过节,当你在百货商店或礼品店选购礼品之前,一定要牢牢记住:高价礼品并不一定就是珍贵的礼物。何为珍贵的礼物? 珍贵的礼物应体现以下特点: 心有灵犀一“点”通。礼物特别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充分展示了送礼的人为此而做的准备工作——选购礼品前对接受者心意的研究、揣摩。例如,你了解到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个足球迷,送他一个由他  相似文献   

17.
每个堕入爱河的人,都是感情很投入、很痴迷的,觉得自己一刻也离不开对方,并以为对方同样离不开自己。然而,每一桩恋爱故事又都可能有两种结局:一是完满的结合;二是遗憾地分手。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益至上是《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人性基础,也是其建立的原动力。《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前提是相互性,双方只有都是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利益,才能建立工具性关系。《韩非子》工具性关系的关键是同利,双方应在同一事件中同时成为对方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工具。《韩非子》工具性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与动员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克服或解决《存在与虚无》中的遗留问题,萨特尝试寻求一种可能的、非冲突的交互主体性关系,这便是礼物。从现象学本体论层面上看,礼物是无偿的、无动机的、无私的,在我与世界、我与他人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关系,并且预设了一种我与他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因此,礼物是一种自由和解放。然而,在伦理学层面上,礼物具有毁坏、奴役-压迫以及他异性结构。礼物所具有的创造和毁坏、自由-解放和奴役-压迫以及同一性和他异性的模糊性结构,具有深远的建构性意义:其一,礼物及其结构都预设了一种他人的存在,进而表明其具有的社会属性;其二,礼物的模糊性结构是成问题的,使萨特最终放弃了一种以礼物模式为核心的伦理学谋划。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面子"软",对于别人的"不情之请"很难做到像西方人那样洒脱果断地说"NO",即使是情理上本该拒绝的,也常常思前想后,字斟句酌,惟恐言辞伤及对方的面子.到头来,弄得自己反倒像是向对方提出了不情之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