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被动句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是汉语被动句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管子》是此时期的代表文献之一。研究《管子》被动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被动句发展的情况。诸如“于”字式被动句的辉煌和迅速衰落,“见”字式被动句的发展和逐渐成熟,“为”字式被动句的成熟与衰落,“为……所……”被动句式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为……之……”式被动句的产生与极速的消亡,“为……之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的萌芽与缓慢的发展等。《管子》中的被动句式,在汉语被动句式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醒世恒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从用量及结构等方面探讨“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为……所”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阐述被动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3.
《晏子春秋》中有三种被动句式:“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句式较为齐全,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被动句的使用情况:“于”字式自从在西周金文中产生以来,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见”字式迅速发展直追“于”字式;“为”字式辉煌过后开始衰落,“为……所……”式开始萌芽;没有出现“被”字被动句,“被”全部作动词用。  相似文献   

4.
一、泛义动词“见”字有独用、前附和后缀指称具体动词的三种用法。二、主动句、被动句中的“见V”是“见”字泛义前附的同一种用法,“见”字本无表被动的作用,是句子事理制约区分主动、被动的。三、被动句中的“所”字结构是独立的整体,“所”字没有表被动的功用。被动句仅用一个助动词表被动。四、之=所,所见=所,之所=所,所见=之所,诸释皆误。五、没有“为A见V”格式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不过前四种被动句式用例甚少,是上古句式的残留;其中“于”字句、“见”字句则因句式间的类化作用而出现了特殊形式,“被”字句结构形式多样化:A、可以带关系语,引进施动者;B、动词后可以带多种性质的宾语;C、动词后可以带多种形式的补语,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特点,成了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另外又出现了“吃”字被动句式的萌芽。这说明,被动句式在唐五代时期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了中近古被动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之为……”这种句型,杨树达先生在《词诠》中用以下例句进行分析, (1)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3)唯行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荀子·不苟》)杨树达先生认为这种句型的“为”是“句中助词,宾语倒装时用之。”这种看法,对于解释以上三个例句,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实际情况是,“……之为……”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上三个例句只能代表“……之为……”句型所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为基础 ,对现代汉语助词“所”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与分析 ,并以语法意义为标准 ,把现代汉语助词“所”分成四类 :所1 ,表转指 ;所2 ,表被动 ;所3,表量 ;所4 ,作动词或含动词的短语作定语的标记。以期准确揭示现代汉语中助词“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疑问句“何以……为”、“何……为”句尾的“为”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杨树达为代表。认为“为”是语气词。他在《司诠》中说:“语末助词,表疑问。”如“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清人刘淇《助字辨略》说它是“语辞”。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说它是“语助”。杨伯峻《古汉语虚词》说:“‘为’作语气词,有时表命令,有时表感叹,有时表禁止。”  相似文献   

9.
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除时贤所总结的以外,仍有可补充之处:(1)兼语式的第二环节,也有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2) 前置宾语之后的相应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 表被动的“见 V”、“为 V、“为 X V”、“为 X所 V”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 用“相 V”、“自V”表被动、互动等的句式中,处于“V”位置上的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0.
“为”字被动句是古汉语常用被动句之一,格式很多,有“为V”、“为NV”、“为N之V”、“为V于N”、“为N见V”、“为N所V”、“为N之所V”、“为所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十种,今各举一例: (1)伯友将为戮矣。(《左传·襄二七》) (2)止,将为三军获。(《左传·襄十八》)  相似文献   

11.
“所”字是古汉语中用得既广且繁的一个词。《说文解字》云:“所,伐木声也,诗:伐木所所”。然而《诗经》今本皆作“伐木许许”。这是描摩伐木声音的象声词。今人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说:“所,金释所,象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户亦声。本为动词。”这是说“用斤锛斫门户之状”是“所”的本义了;古书中又有“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这个“所”是表概数的数词;还有“爰得我所”(《诗经·硕鼠》),这个“所”是表示“处所”意  相似文献   

12.
0 先看例句:(1)甲:父亲给了我一巴掌。当时我觉得我要发财了。乙:那是为什么?甲:两眼直冒金星哪!乙:那是打的。(相声《上诉》)(2)麻花儿又拉屎去了。老爷……便说,“这就是方才那碗酪吃的。”(《儿女英雄传》第38回)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第101回书道:“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露出了马脚。”这“泥”字何解?“烂醉如泥”也曾见于《聊斋志异·黄英》和《三侠五义》第86回等书中,语本《后汉书·周泽传)“时人为之(朝廷把官祭品)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五十九日斋。’”李贤引东汉应邵《汉官仪》注:“一日不斋醉如泥。”而“醉如泥”也见于如杜甫“先拚一饮醉如泥”一类咏诗中。古诗还有省称之“泥醉”的,如元镇《以文石见赠》“泥醉风云我要眠”,陆游《自咏》“泥醉醒常少”等。其解,参《现代汉语词典》作“烂醉”……俱指滥饮而酪配…  相似文献   

14.
“青梅煮酒”这一词语 ,始见于北宋 ,晏殊《诉衷情》词云 :“青梅煮酒斗时新 ,天气欲残春。”苏轼《赠岭上梅》诗云 :“不趁青梅尝煮酒 ,要看细雨熟黄梅。”后来 ,明代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又两次说到“青梅煮酒” :第二十一回 :“(曹 )操曰 :‘适见枝头梅子青青 ,……今见此梅 ,不可不尝。又值煮酒正熟 ,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 ,已设樽俎 :盘置青梅 ,一樽煮酒。二人对坐 ,开怀畅饮。”第三十四回 :“(刘 )表曰 :‘吾闻贤弟在许昌 ,与曹操青梅煮酒 ,共论英雄。’”随着《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的…  相似文献   

15.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由“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等五部分组成。研究《史记》的学者已经用大量的材料证明,《史记》的“本纪”与“世家”是有所本的,“列传”则是司马迁所独创;而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形式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即“纪传体”)来表现历史的面貌,则是司马迁一大创造。《史记》这五部分;既各有各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关系极为密切。“本纪”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和帝王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汉语被动句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特殊句式,共计十一种:一、“取”字句;二、“遇”字句;三、“受”字句;四、动词带宾语的被动句;五、“为……之所”句;六、“为……之”句;七、“为所”句;八、“与”字句;九、“为……见”句;十、“为……所见”句;十一、“为……之所见”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马氏文通》中五则引书分析方面的错误。它们是:一、“地”“日”等“假为外动字”并非“《公羊传》之特笔”。二、《公羊传》中“问句煞以‘也’者”,并非“未之见也”。三、《孟子》之后,连词“斯”在结果分句中并非“用之者仅矣”。四、先秦文献中并非没有“为”“所”连用构成的被动句。五、《说文》并非“无无解之字”。  相似文献   

18.
《高僧传》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僧传》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穷尽整理分析,并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其比较研究,认为其文中包含的被动式还是比较全面的,被动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中被动句式的使用情况:先秦的主要被动句式"于"字式已近消亡;"见"字式虽仍占据着21%的用例,但已为"为……所"式和"被"字式超越;"为……所"式仍以46%的比例占据着其自东汉以来的优势地位;"被"字式此时发展迅速并显示出新特点:动词后带补语用例增多,还出现"被……所"式;"被"字式以26%的用例不仅超越了"见"字式,还直追"为……所"式,为其在唐代超越"为……所"式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1986)(下称《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阅读理解。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和评估方法(四、六级测试)的改革,这一比重仍将进一步提高。然而,纵观的近几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听力测试的平均成绩,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非重点院校,结果均不乐观(见表1、表2)。仅以  相似文献   

20.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文章主要叙写了周处杀虎斩蛟,改恶从善的经过,赞扬了他知错即改,立志自新的精神。文章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好好一读。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年轻的时候,凶猛强悍好斗,被地方上的人认为是祸患。周处(240—299),字子隐,西晋义兴阳羡人,即今江苏宜兴人。侠气,霸气、好斗之意。为,被。“为……所……”,被动句式。)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