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的长篇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小“放旷不守绳墨,而不废读书”。他对西学很感兴趣,研究过数学、医学和水利学等。他干过医生,办过企业,并因参加治理黄河有功,官至知府。他曾上书朝廷建议借外资在山西省修筑铁路和开采煤矿,因此而被目为“汉奸”;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向联军贱价购出太仓谷,赈济北京饥民,事后被清政府以私售仓粟罪予以逮捕,流放新疆,次年卒于今乌鲁木齐。《老残游记》是刘鹗晚年写的一部小说,共二十回。1903年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其间因故中止,十三回以后又续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全书出版于1906年,署名洪都百炼生。  相似文献   

2.
《明湖居听书》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文中作者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成功地描绘、赞美了民间艺人白小玉的说书艺术,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试就其中主要的修辞方法,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4.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他多才多艺,是集文学创作、音乐、数学、医药、考古、古文字学、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曾被胡适誉为“做官教科书”,“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见《〈老残游记〉序》)鲁迅先生亦赞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这部小说中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写玉贤和刚弼两个酷吏惨无人道的暴虐言行,即所谓揭露清官之可恶的数回.其第十六回作者自评道:  相似文献   

5.
“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早就指出《老残游记》表达了作者刘鹗的信仰,可是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几乎是空白.近年来却显得十分活跃,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成果.但是,大多着重在搜集和研究太谷学派的资料(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因为太谷学派的资料相当不足),分析太谷学派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影响,而对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如何阐述太谷学派的思想,似乎谈得不多.  相似文献   

6.
一,太谷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的最后一个学派,是儒学的不显传的一派,以儒为本,释道为用。 二、归群宝籍中不少是文学作品。 三、太谷学派文学作品中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代表,是太谷学派的传道书。 四、“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语)对《老残游记》的评价也同样适合于太谷学派其他文学作品。 五、张积中《题(红楼梦)后》是近代评论《红楼梦》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7.
刘鹗的易学时世观管窥王文清,赵宗来《周易》流传几千载,对中国文化之影响几乎无所不及,刘鹤《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从《周易》出发对时世政治的阐析,题为《疫鼠传殃成害马,挪大流灾化毒龙》。本文拟以此回为主,对刘鹗的易学时世观试作评述.书中大...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评论中,分歧最大的莫过于刘鹗的《老残游记》了。推崇者誉之为“一个倜傥不羁的才士,一个很勇于事功的政客”,“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庭、种教的见解的书”,是一部“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在写入写景的“实地的描画”这一方面,“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批判者斥之为“《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倾向基本上反动的作品”,“艺术性是不高的”,只“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评价,实际上  相似文献   

9.
济南学者严薇青先生,虽祖籍浙江绍兴,但出生于济南,一直工作在济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职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旋于1938年回到济南任教.“严先生自青年时代起即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笃志治学,锲而不舍,躬身执教,奖掖后进,是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和教育家.早在1936年,年仅25岁的严先生,“便在济南《时代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力作《关于<红楼梦>作者家世的新材料》,此文虽历沧桑,华光不减,于四十年后被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楼梦研究资料》(第三辑)一书.”严先生在执教于燕京大学、华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同时,从不辍其研究工作,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严先生最用心、取得成绩最大的当是对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研究,堪称闻名遐迩的权威.”先生自1962年以来,先后于山东大学的《文史哲》、中华书局的《文史知识》及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柳泉》和《山东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老残游记>是怎样一部书》以及《重视资料,深入研究——纪念刘鹗诞生130周年》等系列研究文章十数篇,以其不断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启迪于世人,推动和促进了对刘鹗和《老残游记》研究的提高与发展.另外,严先生还校注出版了附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他的专著《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刘鹗的《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的确,这部小说在艺术性上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譬如选入中学语文今年秋季教材的《明湖居听书》一节,写王小玉亦即白妞唱大鼓,读了之后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我们就看看他怎样写的吧.  相似文献   

11.
刘鹗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老残游记》在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鹗同时又是一位慈善家,庚子年在北京进行的慈善活动,表现了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同时, 刘鹗在政治上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本文谈到的《上政务处书》,写于日俄战争期间,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太谷学派“养天下为己任”思想的具体体现。过去不为人所知。研究刘鹗的政治思想,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刘鹗及其小说《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之间的关系历来充满争议,其核心在于《老残游记》的太谷思想缘起与“二巳传道”说两方面。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说中的太谷思想是刘鹗对学派的自觉宣传。事实上直到愚园雅集之后,刘鹗才回归隔断数十年的太谷学派,他并非正统的太谷学派传教弟子,并且小说中多是刘鹗融合太谷思想后产生的“刘鹗思想”。这从小说中三位龙子的原型之谜中可见一斑。三位龙子的原型问题又与“二巳传道”说密切相关。“二巳传道”说曾被作出多种解读,辩证地看,李龙川说出“二巳传道”时指的即为黄葆年与刘鹗,只是从学派发展来看是指黄葆年与蒋文田。厘清这些复杂关系,才能让《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的研究各自获得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我国近代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著述繁富.是集文学创作、音乐、医药、数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笔者平日研读《老残游记》,对其表现的爱国和忧民思想何所感悟。刘鹗《致黄葆年》信中有云:“弟固未尝知天.弟固未尝不信天。惟其不能知天.故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之安危.匹夫与有责焉。今日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这一点,是贯穿他整个一生言行的主要方面.也是贯穿《老残游记》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小…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一生中用过很多的名、字、笔名和室名,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7)第529页有一个“索引”,一共收集了28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一些疏漏的地方需要补充,其中一些名字我们也可以根据多方资料略解其中的奥妙。 一、关于“梦鹏”和“孟鹏” 人们通常只知道刘鹗原名孟鹏。据已经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一册《明湖居听书》一课,最后描写了一位“梦湘先生”对王小玉说书的观感,真切地传达出了小玉的鼓书艺术给听众的美感享受。为什么作者要让“梦湘先生”说出这样一番话?他是真有其人还是作者虚构的小说人物呢?我们知道,刘鹗的《老残游记》在艺术上历来以其“实地的描写”(胡适语)、“科学的写实”(阿英语)而为人称誉,这篇课文中的主角王小玉便是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在济南名震一时的鼓书女艺人。同样,这位“不到三十岁光景”、“湖南口音”的“梦湘先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范之作,书中对晚清山东的城市书写,特别是对济南的书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学界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小说中,通过老残的耳目见闻,在他穿梭游走于山东的城市之间时,作者对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书写,都为读者展现了当年城市生活中的丰富意象,为我们了解晚清的城市及城市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刘鹗的《老残游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然而这究竟是一部什么内容的小说?评家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是一部政治小说,有人说这是一部“做官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部“做学问做人的教科书”,有人说这是一部“传道的书”,也有人说这是一部“文化小说”,其说不一。笔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刘鹗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他的救国安天下的方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如下事实。  相似文献   

18.
“黄崖教案”余闻点滴─—在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严薇青研究《老残游记》,研究其作者刘鹗,就要研究太谷学派;而太谷学派第二代传人之一的张积中就曾在济南附近长清县黄崖山定居讲学。张氏弟子不限男女,不分贵践,因材施教,轰动一时。当时正值捻...  相似文献   

19.
清末刘鹗笔下的《老残游记》,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书中所细致描绘的白妞说书、玙姑奏琴的音乐表演及欣赏活动等,给人留下了唯美的感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关于音乐美学方面的观点,非常有价值,值得当代音乐美学界研究、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老残游记}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几十年来人盲人殊。除却预言书、社会小说等早说外,尚有谴责小说、自叙传、政治小说和太谷学说的传道书等四种不同的概括。这部小说(包括初集和二集)由短篇联缀而成,内容庞杂,没有统一的情节结构。上述说法虽然分歧很大,但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初集的某些部分,忽视了二集,特别是忽视了刘鹗和黄葆年的矛盾,因而未能整体性地概括和解释这部小说。本文将要论述,《老残游记》始终灌注着作者的自辩意图,它其实是刘鹗的自辩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