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曙光 《理论界》2015,(2):30-34
转型国家往往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有别于以往的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和政治制度约束。本文以地方层面的治理模式为视角,透过对当前中国三种主导城市经济发展类型--资源分配型、溢出效应型和科技金融型的分析,以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作为实现与地方层面政治权力良性互动的切入点,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差异,因地制宜,以合理的地方城市发展模式与政治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成为巩固改革成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的内部活力,成为追逐现代化转型的可期待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最近三十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是东部高于西部,而且区域差距不断拉大;从人口城市化的增幅来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差异,在2000年以前,东部的增幅高于中西部,进入2000年以后,中西部后来居上;人口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口径变化共同造成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增加幅度差异。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城市化与区域图书馆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河北学刊》2007,27(5):236-239
本文针对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图书馆及其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状况,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河北省应依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实行城市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建立区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城市区域性图书馆门户联盟信息系统等区域图书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模式的差异,实际上是各地区在面临全球化冲击时的一次嬗变。区位交通、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文化传统,甚至面对机遇时的战略把握和政府的适时引导,都可能是一个地区选择某种国际化模式的重大因素。发展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路径依赖性,通常会强化最初的模式选择。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研究苏温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比较分析这两种国际化模式在规模和阶段、道路、方式、产业和技术选择、空间分布和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探讨两者面临的困境和各自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罗自刚 《学术界》2002,(5):49-59
文章跳出局限于民族国家主权和地理疆域立论行政改革的传统视角 ,转而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视野来审视政府行政变革 ,希图唤起学者对行政改革这一老命题“新视角”的关注。事实上 ,全球化这一深刻的社会历史变迁已大大扩充并加重了传统行政环境的“外围区” ,并对公共行政及其变革形成全方位冲击之势。其中最主要的有二点 :构成公共行政改革无可抗拒的外在动力 ,并改变行政改革目标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件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国软件业发展越来越引起各方关注.这一领域的文献虽然为数众多,但涉猎的角度和范围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上,对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尤其对各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的系统研究就更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关注转型与发展问题的理论工作者,我比较早就开始了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1990年、1994、2000年分别出版了<发展经济学通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三本论著,同时还主持了多项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林  陈瑞莲 《学术研究》2012,(3):153-155,4
进入21世纪,世界全面过渡到一个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公共问题大量滋生,并有复杂化、多元化和规模化之态势,区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世界城市网络的重要特征。如何以政策议题为导向进行资源整合以发挥综合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是当代公共管理的重要议题。由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特征描述、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化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景观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化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城市化主动力转向发展中国家,城市功能效应增大增强,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前提。是建设民本、民富、民主、民生的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主要路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体现其历史必然性,是从国情出发的完整意义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标志和逻辑归宿。城乡内生——外生城市化多元复合互动"推拉"过程形成城市化动力机制。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构成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本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但仍然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应建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都市圈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模式和特征,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将是都市圈之间的较量。本文主要从都市圈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城市规模、增长方式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不同发展模式的特征与效率。同时,对我国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我国都市圈发展模式和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都市圈未来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应该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了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了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2.
13.
区域旅游协作已经成为旅游界业内人士的一种共识,对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阻碍区域协作发展及利益相互倾轧的严重现象。本文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协同发展模式选择、协同发展路径的建立和运行等方面,对其加以梳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在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果片面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鼓励小城镇发展,片面强调区域经济的均等化,将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为此,必须克服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打破城乡间和地区问分割的制度障碍,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由此最终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化的形成机制、发展模式与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作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伴生物 ,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有自身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时需遵循城市化的固有规律 ,选择合理的城市化道路 ,才能发挥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学 《东南学术》2005,(2):50-53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日益突出,这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参与国将国家主权部分让渡给共同建立的超国家机构,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条约形成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权利和义务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国家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公共事务,这已成为各成员国日渐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国家间区域公共管理的起源入手,分析国家间区域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并对当代国家间区域公共管理的实践进行梳理,探询当代国家间区域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为国内的区域公共管理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汽车产销量连年上升,出口贸易状况实现突破性转折,中国本土品牌汽车开始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国际化之路.但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上缺乏比较优势,在国际化过程中呈现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走出去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并从国际化主体塑造、国际化区位选择、国际化短板的克服以及国际化的政府支持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由于这种影响明显具有双重性和双向性,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因此,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首先要积极参与全球化,同时,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河北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政府、地方高校和企业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