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综析了 2 0世纪宋元平话的发现经过、存在价值与研究状况 ,并指出了宋元平话研究的缺欠 ,展望了宋元平话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早期章回小说中的英雄史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的章回小说实际糅合了历史、传奇与神魔三种因素 ,活跃于乱世传奇中的英雄大都被赋予了扰乱宇宙秩序的魔怪化特征 ,英雄史诗的因素甚至直接支配了小说的潜在结构。与宋元平话、万历后的章回小说相比 ,早期章回小说对历史 (宇宙 )秩序变迁的兴趣是最为浓厚的 ,其中的史诗结构直接隐喻了数百年来新兴市民对历史 (宇宙 )秩序、对秩序中个体存在的思考。以史诗母题的呈现与变迁为切入点 ,可以进一步理解章回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理解元明以来对个体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语言学视野中,平话不是汉语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方言.平话与壮语之间的系统结构有较深的相似度.壮语与平话接触的现实情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本地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另一种是与外殖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一些平话中的上古汉语特征可以证明“古平话”曾经存在过;此外,语言接触中的变异与平话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卢世华 《阴山学刊》2006,19(3):27-32
元代平话在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表达方式上,均表现出野性和率性的风格,这是元代平话这一白话小说发展阶段特有的风格特征,与明清小说迥然有别.这种写作风格虽然说不上成熟完善,但自有其自然可爱之处.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与元代平话的主要内容来自民间说话有关系;与元代北方民族的审美风格有关系;与元代文人的处境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代“说话”承继唐代“说话”而有发展,当时的“说话”分类更细,据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所载,“讲史书”已成为一支大脉。它和“小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两家。“讲史说话”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滥觞。《东京梦华录》中即有北宋人“说五代史”的记载。现存《新编五代史平话》大约是“说五代史”的一种底本。刊行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三国志平话》,经过演化、加工,遂成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清二季长篇历史小说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6.
一宋元平话以其蓬勃的生气和不受正史拘缚的弘伟气魄,赢得了极佳的剧场效果,从而使以历代史事为题材的小说创作,第一次争得了独立的地位,开辟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但是,讲史平话毕竟是草创阶段的作品。无论从史学的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加以衡量,都显得相当的粗陋和幼稚,尤其当用文字把瓦子艺人讲述的内容记录为话木以后,它的种种弊病,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明代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说:“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  相似文献   

7.
宋元讲史平话属于一种平民化的通俗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体现了史学小传统的重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民间的历史观念和史学观念,在史学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9.
论诸葛亮的古代知识分子特质梅铮铮千余年来,诸葛亮一直是人们推崇和景仰的对象。尤其是宋元以后,随着平话、小说、戏曲的兴盛,诸葛亮更成为三国题材故事中最突出的人物之一,并且呈现出偶像化、神圣化的趋势,直接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11.
王永 《兰州学刊》2011,(11):133-137
欧阳修的古文风格经由南宋与金,嬗递到元代文坛,成为对元代散文影响最大的文风传统。元代初年,活跃于文坛的北方作家群虽很重视对欧阳修文风的学习,但不同于欧文,雄奇文风仍是主导倾向。到了元代中期,在江西作家群的倡导和浙东作家群的呼应下,欧文温醇和雅的风格成为一代文风的底色。到元末,文坛形成欧、苏并尊、唐宋并重的格局,开明代唐宋派之先声。  相似文献   

12.
元代《诗经》学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险峰  崔志博 《河北学刊》2008,28(2):123-127
元代《诗经》学侧重朱子之学,崇尚"朱传"成风,除马端临、李公凯等少数几位《诗》家外,其他《诗》家的著述几乎全部是围绕《诗集传》而作。元代《诗经》学几乎成了朱熹《诗集传》的一家之学。元代《诗》家继承了宋代《诗经》学的求实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在音释、训诂、诗旨、诗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诗集传》都有很大的阐扬发挥,但较之宋人,怀疑精神已经大大减弱,观念略显保守。元代《诗经》学处于《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之间,一方面它继承了《诗经》宋学的求实考据之风;另一方面,元代《诗经》学影响了明代《诗经》学的发展走向,对清代《诗经》学也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元代《诗经》学,是连接《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的纽带,它在《诗经》研究和《诗经》学的延续上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宝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豫 《殷都学刊》2002,(4):60-65
本文就元代宝卷与唐宋俗讲、变文及明清宝卷的关系 ,从讲唱形式、语言文字句式方面进行了探讨 ,旨在阐明元代宝卷在整个宝卷文学发展史上所处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李源 《殷都学刊》2003,(1):85-88
红叶定情的故事自唐代肇始起,便以其神奇浪漫的情思,吸引了众多文学家涉笔于此.北宋张实在前人基础上创作的传奇<流红记>,为流水红叶故事设定了一个雏形框架.由元及明,故事原型在戏曲、小说家笔下不断增饰,愈入愈曲.本文旨在梳理其在宋元明时期的传播情况,并展示各个时代大异其趣的时代意识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明人对杜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录,现在流传下来的杜诗选本约有60多种。这些选本继承了宋元杜诗学的传统,不仅大量翻印宋元时期杜诗注解本和批点本,而且还侧重于对杜甫律诗的选录,选评结合;注释上主要采用"赋比兴"论诗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对宋人的注释方法多有突破。明代杜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旧注的文献辑佚价值考订价值两方面。明代杜诗学对整个杜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杜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庄小珊 《阴山学刊》2009,22(6):43-46
玉箫、韦皋两世姻缘的爱情故事在唐宋时已广泛流传,多种笔记小说中有记载。随着故事的流传,许多剧作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出现了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明传奇《韦凤翔古玉环记》、《玉环记》、《鹦鹉洲》,清传奇《玉环缘》、《玉指环》等戏曲作品。元明间的戏曲作品中,玉箫、韦皋形象不断演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新绛东岳稷益庙的明代壁画,题材内容相对其他寺观壁画有其特殊性,它是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及晋南民俗为题材的;其人物类型多样,形象生动,有帝王、官吏、侍女、武将、神仙鬼卒、农夫等;它的艺术魅力还体现于以实景式构图表现的宏大场景、精致的水墨山水、极具表现力的线条,以及典雅的画面设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