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回顾和再认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界过去认为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是唯心史观而批判之,现在则认为尽管它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但是唯物史观的哲学;过去认为斯大林的地理环境学说是经典,现在则认为尽管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其环境学说从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极端走向了“地理环境虚无论”极端;过去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理论,现在则普遍认为它是唯物主义理论,个别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且与人地协调论在本质上有一致性。我们认为,地理环境可通过对生产力和居民气质、风习、文化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社会发展,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反馈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决定性。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中国文化区域特性形成、中国历史上农牧对立和阶级对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试论制约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档案植根于中国文化,本原的问题是中国文化孕育了档案。档案工作的兴衰起落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一面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它又制约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的意识形态、人情风俗、价值观念、信仰及一切物化现象。各个国家的民族因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一样,所创文化模式类型也各不相同,尚且文化本身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因而虽然历史在前进,产生原有文化模式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已经消亡,而文化的影响还会久远地留存在人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中,从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文化的这种特点必然对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文化在档案工作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官以其职业的智慧自始至终地参加了民族文化的构建,形成了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中国史官文化。本文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论述了史官文化的特点和地位。认为有利的自然地理因素是史官文化发达的物质基石,复杂的文化地理环境是史官文化兴起的动力和源泉,优越的政治地理环境是史官文化兴盛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已汇聚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中席和平和乡土情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其作用是其它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体育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也改造和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考察它的植根基础;究竟有哪些生态环境因素深刻地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特质,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说,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国际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化反映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生存与创造的轨迹,是一个民族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生活习俗的集中概括,因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走向和气质。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汉语,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形象的语言之一。因此,由汉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的英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长期使用和交流中沉淀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国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体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地理环境视域下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体育文化、地理环境、区域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我国传统体育应向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旨在促进我国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从思想史的治史方法论入手,指出连续性的思想史写法潜藏着严重的进化论倾向,平滑、连续、发展的思想史写法限制了思想史家的视域,主宰了其观念世界,对于那些不能摆置在连续性之下的思想历史对象,其认为不是历史本身有突兀、断裂,而仅仅是写作者的主观努力不够、材料占有不够,并不会怀疑连续性写法本身的问题。其实,在思想的历史长河中既有连续又有断裂现象,中国思想史也不例外,不能因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神或历史精神具有连续性、联贯性,就信赖连续性写法,二者有区别。如果思想史的写作者能在连续性的方法中同时关照那些思想史上的非连续现象,试图对特定的思想历史对象本身的结构及其边界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连续性写法的局限性,使思想史的研究打开更广阔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1.
塞缪尔·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文化观涉及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领域,虽然引发诸多争论,但是,他的"文明冲突论"毕竟提供了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一个方式,是我们从新的视角认识社会文化的透镜,对观照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世界各种文化间的融合和渗透。而翻译正是这种融合和渗透的加油器,翻译活动在促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论文主要从翻译作品促进中国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推动我国文学建设以及影响中国文化的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指出翻译对于沟通中华与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亚地区各国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世界古文明系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策源地。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地位,与会专家就“东亚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越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和时代精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成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南。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历史成就,立足新时代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认清中国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内容上的科学性、立场上的人民性、本质上的实践性和体系上的开放性。就其原创性贡献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地位,突出文化对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任务,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宜居城市”,有城市以来,人类千百年来持久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宜居城市”,一个古老又“于今为烈”的国际性话题,特别是关系到中国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话题。中国的宜居城市,首先应该是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人的———对于中国人,它有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弘扬、发展,对于世界各国的人们,它又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文化创造;其次,它应是生态环境被精心规划设计且被精心呵护的,它让所有的人都能在这样的城市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因而,它是“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回到人们日常的需要,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的城市。这就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化的几个层面--段国超先生《鲁迅论稿》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唐王朝时期,儒家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具有非常显著的开放性;具有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唐王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交流,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在内的"儒家文化圈"得到确立和基本巩固。"儒家文化圈"因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具有对和谐的传统追求,在当代现实中仍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游子文化有其历时性和区域性,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子在政治上认同于侨居国的现实,中华游子文化也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异,如何在延续中把握变异、在变异中把握延续是当今中华游子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考察和研究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核的中华游子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能够深刻地认识负载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游子文化如何面对世界、立足现实,在延续中求变异、在变异中求延续,这对海外中华游子文化的未来发展,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的、人性的联系形式,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靠拢,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当代世界文化的输入在起到解放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同时,也逐渐强化了自己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压迫力量,逐渐强化着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否定趋势,从而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